【明末烟云】 第六章 精忠报国(3/5)
也不信江南半壁,就能保住大明,朕一步不退,寸土不让,与京城共存亡。朕,
宁可战而死,绝不退而生。」
臣工们听完周皇后念完崇祯帝的谕旨,哗然一片,有的臣工附议,有的臣工
提议迁都南京方为上策。
京营总督李国祯出列奏道:「南京本我大明陪都,皇宫依旧六部俱在,江南
各省粮饷可支,尚有万里长江在前,足能保住大明半壁江山。待养精蓄锐后,再
挥师北上,剿灭闯贼和鞑子,实为上策啊。」
众臣工一起附议李国祯,周皇后端庄从容倾听着。
周皇后从容道:「闯贼佣兵百万,漫山遍野而来,抵御闯贼和满清,国库早
已空虚耗尽,皇上的内帑早已全部拿出来剿贼,迁都的银子从何而来?」
听周皇后这幺一说,臣工们又一片哗然,都说自己没有钱,连俸禄都捐出来
了。
顺天府知事陈贞达上前奏道:「臣还记得,凤阳被闯贼破,福王被俘时,王
府里有一千二百多万两银子,尽落入逆贼手里。滁州失陷,襄王死难时,又有九
百多万两的私银落入逆贼手里。大江南北的豪绅巨富,只要被逆贼抓着,无不是
金山银海,落入逆贼手里而成为逆饷啊。」
大学士李建泰奏道:「时至今日,王公贵族们,再不拿出私银来救国,难道
要留着助逆吗?兵丁可以从民间征召,但是军饷只能从皇亲国戚们哪里来呀!否
则就是把民往死里逼,不是逼他们都助贼了吗?」
国难当头,崇祯号召臣工们拿出私银,捐助国家讨贼。臣工们互相推诿,都
说自己没有钱,他们心里清楚,如果谁拿出银子出来,拿的越多就证明自己越贪,
于是都说自己已经穷的叮当响了,结果捐来捐去朝廷一共才收得助饷二十万两白
银而已。
其间,王承恩勇于向崇祯坦诚自己贪污的罪行,气的崇祯大怒,王承恩归还
了一千余万两白银回国库。周皇后也大义灭亲检举自己的父亲周奎,家藏巨富,
准备携款逃南京,崇祯命抄其家亦得数百万两白银。
崇祯带头捐款,内帑由前几年由王承恩上报的两千多万两,到崇祯十七年只
剩下两百多万两。国库早已空虚,尽管加饷不断依然还是被战事搞得入不敷出。
但是崇祯的捐款助饷依然没有停止,又从这两百多万两里拿出两百五十万两
助饷,内帑如今只剩下二三十万两了。
周皇后伤感道:「国难当头,臣工们应该共赴国难,拿出私银为国分忧,好
助我大明光复河山呀。」
周皇后九龙四凤冠下的尊贵容颜,略显憔悴,红唇失色,凤眸湿润地瞧着满
朝畏畏缩缩的臣工们,心中悲叹着大明的命运。
身穿袆衣的周皇后端坐坐在盘龙宝座上,云袖中的玉手交叠放在大腿上,不
时的移动着螓首,和臣工们商讨着国事。
周皇后庄严道:「遥想当年,洪武永乐两朝,大明何等兴旺,洪武帝贫寒出
身,却能集合天下义军,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创建天朝之大业。」
周皇后讲完话,停顿了一下,轻移螓首视察臣工们的反应,每一个能观察到
的臣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周皇后看在眼里。
周皇后接着道:「永乐帝迁都北京,五征漠北,制永乐大典,遣海船纵横四
海,恩威天下,那时大明是如日当空,光照寰宇,万国来朝啊。」
周皇后凤眸射出威严的目光,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穿金黄袆衣的身子缓缓站了
起来,轻移莲步到御座前方五层台阶前,从云袖中伸出玉手扶在汉白玉栏杆上。
国难当头,妆容自然收敛,略施薄妆。只见细长玉手上的长长指甲未沾任何
蔻丹,但也显得珠圆玉润似的柔美。
周皇后摆动身子,肩上的云肩便轻轻的晃动两下,九龙四凤冠上的奇珍异宝
也释放出珠光宝气、丁佩之声。
周皇后庄严道:「为何这十几年来,总是贼寇不断,天灾人祸此起彼伏,朝
廷税赋难支,各省民怨沸腾,以前你们还可以说魏忠贤乱政,如今时过境迁,为
何大明依然还是步步维艰呢?」
臣工们听到周皇后此言,全部跪伏于地,老年通红,哑口无言、胆战心惊。
臣工们悲哀道:「臣等,有负国恩,有负皇上,臣罪该万死,皇后娘娘息怒。」
周皇后单手扶着汉白玉栏杆,本来身体就高挑柔弱,看着皇上整天悲痛欲绝,
周皇后也感同身受、身体抱恙。但是性格严谨的周皇后,在人们面前永远都表现
出母仪天下的威仪。
周皇后庄严道:「皇上如今每天布衣减食,身体每况不佳,却依然坚持清晨
既起,亲力亲为,不厌其烦批阅奏章,臣工们应该感同身受,以此为榜样,尽心
尽力为国分忧、为国尽力,助我大明重振江山呀。」
臣工们跪伏于地,惭愧道:「臣等谨记皇后娘娘的教诲,必当竭尽全力,报
效国家,重振大明。」
朝堂上,臣工们传出一片此起彼伏地哭声,不知道是为大明痛心而哭,还是
担心自己的脑袋而哭。
周皇后凤眸里的眼珠子缓缓的左右移动着,眼神在不察觉间凌厉无比。看着
这一群只知道哭哭啼啼地臣工们,周皇后内心里万分的失望和感慨,但如今也只
能靠他们来维持这个朝政了。周皇后无奈的仰首闭上眼又睁开凤眸,看了一下乾
清宫大殿顶部的华贵装潢。
接着周皇后转身往暖阁走去,宫女太监们紧随其后。王承恩见机行事,上前
两步面向着臣工们,脸上一片平静无波。
王承恩尖尖的嗓音道:「退朝。」
周皇后转身轻移莲步走向暖阁,在王承恩与宫女太监们的跟随下,寻崇祯帝
去了。
臣工们在周皇后走入暖阁以后,也有条不絮的如潮水般退去,只听见一阵衣
袖摩擦声和走路声。
一下,乾清宫大殿里,再次回复宁静,变的静悄悄起来。
***********
崇祯十七年(644年),三月。
李自成率三十万大军在沙涡口造船三千,并征集民船万余,由禹门口东渡黄
河,取道山西,直指京师。
李自成留下高一功(高皇后的弟弟),让他留守陕北,发展根据地,并为前
线筹备粮饷物资。
过黄河后,李自成率东北一路主力约二十万北上,攻下汾州、阳城、蒲州,
隔日攻下怀庆,杀卢江王载堙。
刘芳亮率领的十万人马,作为进攻北京的一支偏师,渡过黄河以后,就同主
力分路向晋南前进,一面占领晋南各府、州、县。走上党,破怀庆,再破卫辉,
北上彰德,横扫豫北三府,然后北进,占领保定,从南路逼近北京。
时福王由崧逃至怀庆,崇祯帝发银万两安置,城破时福王由东门逃出,到卫
辉依靠王(朱常淓,神宗朱翊钧侄,万历四十六年(68)袭王,封国
卫辉)。
李自成只顾向前,沿途甚少留兵驻守。新委派的地方官吏,遵照李自成的圣
旨,搜捕明朝的宗室和各府、州、县的乡宦、富民,以及乡宦的亲属。只要是平
日鱼肉地方,积有民愤的人,一概捉拿,严刑拷打,强迫他们献出金银,充作军
饷,没收他们的存粮,部分充作军饷,部分散给饥民。
李自成每到一地,就将已经拆掉的驿站恢复,整顿驿卒,配备马匹。所以沿
路到长安的信使和公文不断,朝中大事和关中、汉中、河南、湖广等地情况,也
都不断地向李自成和西安禀报。倘若有重要军情,则逢站换马,星夜兼程,虽相
距数百里,一日夜可以到达。
山西总兵官周遇吉与山西巡抚蔡懋德分别布置河防,并向京师求援,但北京
已无兵可调,仅是象征性地派遣副将熊通率领二千士卒助战,周遇吉留下熊通防
守黄河之后,赶赴代州、宁武关为北京建立阻击防线。准备粮饷和火炮火药,弓
箭刀剑等武器装备。
周遇吉把代州设为道防线,架设一百门火炮,边守边待援,如果援军不
至又守不住,那幺就再退到天险宁武关的第二道防线。这里架设三百门火炮,而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