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485)(4/5)
济之啊,忙中生乱,李东阳暗暗摇头。
果然,对面焦芳几声冷笑,“王阁老莫不是以为犬子不该无罪开释,非要革去功名出身,下狱论罪才称心意?”
“阁老若是有暇,不妨三省自身,宽己律人,非君子所为。”刘宇同样怒形于色,老子儿子才重见天日,恁娘的王守溪还觉得该关回去不成。
王鏊自觉失言,但这俩河南佬阴阳怪气地实在太过伤人,当即便要反唇相讥。
“够了!”眼看着御前议事又要演变成一场嘴仗,朱厚照愤然打断,扬起案上一份奏本道:“成化弘治以来,京师内外奸宄不绝,捕之不尽,却原来改头换面,藏身官邸豪门,其中岂无纵容包庇之情!”
“朝中大臣不能为朕分忧,对甘身犯险者反百般诋毁,不明内情便恶语中伤,如此不顾大局,攻讦倾轧,大明天下如何了得!”
“臣等有罪。”小皇帝话说得很重,群臣纷纷离座请罪,王鏊更觉那话句句是冲自己所说,老脸一阵发烧。
“今日事不议了,都下去吧。”朱厚照心烦意恼地挥挥手。
群臣施礼告退,小皇帝却单独将王鏊留下。
“陛下,独留老臣不知有何圣谕?”单独面圣本是圣恩隆宠,可才经方才之事,王鏊心中不免惴惴。
小皇帝屏退左右,轻叹了口气道:“先生是朕的老师,传道受业之情朕心里一直记得。”
“随侍春宫亦是老臣此生幸事。”
“那丁寿也是朕之心腹,你二人一文一武,都是朕信重之臣,朕每日看先生与他争来斗去,着实心累,先生何不能与他消解纠纷,共佐于朕呢!”
小皇帝说得动情,王鏊急忙解释,“陛下,老臣与锦衣帅之争皆是出于公心,绝非个人恩怨。”
“朕自然晓得先生品性,不过先生乃是阁揆重臣,便拿出些宰相气量,少与他一般见识,”朱厚照笑着拾起案上一份奏本笑道:“那丁寿可是拿出诚意,没少为先生开脱。”
王鏊狐疑接过,见是丁寿有关戊辰科场案的奏本,其中罗列帘内帘外诸官证言,中试与落第举子问答等等,最后陈词科场舞弊查无实据,主考官王鏊、梁储皆国之干城,秉性慎肃,律己谨严,填榜处或有偏颇之情,选士时断无徇私之弊,恳请陛下明正视听云云。
丁南山究竟打的什么主意,难道他多方鞫问,真的只为查明实情么,王鏊真有点琢磨不透这位官场新贵了。
“手本中提及先生与那康翰林争议之事,”眼瞧老师神色变幻,朱厚照会心一笑,“此处无有外人,只我师生两个,先生不妨给我透个实底,阅卷取士时可曾真有私心?”
“陛下,这个……”九五之尊交心相问,让王鏊一时赧颜,支吾道:“自古江东人文荟萃,多出文章巨眼,老臣……确有先入为主之念。”
朱厚照哈哈大笑,“太祖曾有言:地有南北,民无两心,帝王当一视同仁,岂有彼此。先生以为如何?”
王鏊面带惭色,“太祖高皇帝‘民胞物与’之心胸,高屋建瓴,振聋发聩,老臣惭愧之至。”
“世人皆有七情六欲,先生也不必挂怀,那陕西士子若果真才学出众,廷对之日自能脱颖而出。”朱厚照笑道。
“殿试可还要如期举行?”如今案情未结,流讪仍在,王鏊属实还有些忧心。
“朝廷抡才大典,岂有更期之理,会试朱墨试卷既已焚毁,姑且不问,让法司追究执役人员看守不力之过,此案就此结陈。”
“陛下圣明!”
************
乾清宫两旁各有一穿堂,墙上开有小门,出了东庑沿着斜廊前行,便是东耳殿昭仁殿所在,后殿有房室三间,排放着连片的檀木书架,书架里整齐堆放着一函函的书帙,册间还插着象牙签,尽是各处搜罗的古籍善本,一个锦袍玉带的男子正在书架前翻看书册,手拿着点心吃得津津有味。
抬头见小皇帝背着手走近,男子咧嘴一笑,龇出一口白牙,“事情可了了?”
朱厚照劈面将那人手中点心抢过,狠狠咬了一大口,愤然道:“我在那边为你费尽唇舌说好话,你却在这里躲清闲!”
被抢了吃食的丁寿无奈耸肩,“贡院失火本就与锦衣卫不相干,臣无辜受累,还没处诉说委屈呢。”
“你吃着朝廷俸禄,查案本就是锦衣卫的本分,还敢与朕讨价还价?亏朕在前面把你吹破天去!”朱厚照越说越火大,将剩下的一半点心一口送进嘴里,当成丁寿般狠狠嚼了几下。
“为臣这点小事,害陛下受累了。”怕真把小皇帝惹毛了,丁寿急忙打躬认怂。
“要不是念在你一早交了实底,对朕还算忠心坦荡
的份上,朕才懒得管你呢!”朱厚照还没解气,絮絮叨叨说个没完。
“那是那是,臣感恩不尽,有陛下这等贤明圣君,给臣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欺君罔上啊!”
马屁拍得小皇帝很是受用,‘噗嗤’一笑,“算你警省,不过按你说的,那赵什么的也确实该死,还有那个姜……姜什么的主事,好好的女儿家被他们这般折辱,丢人现眼,哎,你说工部里怎么尽是这些东西!”
丁寿深以为然,“陛下说的是,这帮家伙的确不是东西。”
“那新娘子倒是不错,敢爱敢恨,合朕的脾气,唉,天下的好女子怎都在市井之中呢……”小皇帝不知想起了什么,沉思不语。
丁寿暗道不好,若再勾起心思让二爷给他找姐姐,我上哪儿给他变出一个大活人来,三十六计走为上,还是趁早开溜吧,“陛下,臣先行告退。”
陷入回忆中的小皇帝一脸怅然,微微点头。
“这本书不错,赐臣了吧?”丁二不忘顺手牵羊,举着手中书道。
朱厚照念着心头倩影,正自神伤,被丁寿纠缠不耐,紧着摆手:“拿走拿走,喜欢什么尽数拿去就是。”
“谢陛下恩典。”丁寿连拜谢都懒得做,揣起书来扭头就溜出了昭仁殿。
************
刘瑾府邸。
“这案子就这么结了?”刘瑾边给笼中鸟儿喂食边问道。
“是,本打算将王鏊那老儿架在火上烤上一阵,逼得他迫于物议,主动请辞,小子在口供中再添些佐料,引得圣心厌恶,谁承想……唉,也算秉承圣意,还他个公道吧!”丁寿同样是一脸懊恼,若不是出了赵经这档子事,引得朝中变了方向;或者自己收紧裤腰带,别被刘珊那小娘皮拿了把柄,再抻上他几日,原可以是更好的结果。
“公道?”刘瑾喂完鸟儿,净了净手,悠悠然蓦过身来,“咱家与你说过,朝堂之上所谓公道并不重要,你以为帝王心中‘公平正义’能值几何?”
丁寿茫然摇头。
“身为天子,心中装着九州四海,亿兆生灵,思虑的是民心向背,天下天平,这‘民心’二字可不是指的升斗小民们整日里柴米油盐那点子琐碎,而是虑着那帮子之乎者也的大头巾们整日想着什么……”刘瑾点了点脑袋说道。
“常言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可自古以来反贼能成气候者,哪个不是有了读书人投靠?连着夷狄外族,若非重用儒生帮着他们建章立典,推行中国之政,又如何得以壮大?”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