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第213节(1/2)

    看那瞠目结舌的蠢样,难道你没理我还拉偏架!

    你跟我有拉偏架的交情么?

    还是说你想利用我让程蔷难堪!

    荣烺杏眼微微眯了眯,我讨厌程蔷和你利用我可是两码事!

    荣烺很嫌弃的从李尚书尴尬无比的脸庞移开视线。

    荣绵一向心软,看李尚书这样尴尬,就想为李尚书圆个场,偏程蔷此时对令史道,“赵家往外藏匿的财物,凡那些收留财物的亲友,凡藏匿财物的庄院,一律查封。”

    令史收到指示,快步离开。

    大家继续投入案情之中,此话题打住。

    李尚书的脸慢慢地慢慢地涨的猪肝一样红。

    赵家隐田案看似一桩大案,事实却是由无数小案组成。光是那些隐田户数就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另则还有赵家与粮商、银号勾结,操控粮价的案子。另则,还有赵家在老家河南呼风唤雨,这个庞然大物形成的过程中,有多少家族遭到打压、欺凌、破产,从而被赵家抢掠财富。

    窗外从光亮到夜幕降临,荣烺是用过晚膳才与兄长一道回宫的。

    方御史等人皆送至门口,荣烺看着御史台其他房间已掌起烛火,问,“晚上也不休息么?”

    方御史道,“有大案时都这样,这件案子牵扯太大,早一日理清楚,涉案的百姓、店家就能早一日回到正常生活。”

    荣绵道,“你们也不要太劳累。保重身体方能为朝廷效力。”

    晚间的夏风格外舒服,还带着不知何处的花香。荣烺说,“这案子是个警醒。土地不可兼并过甚。再者,若高官至一部尚书,其人生志趣还是为儿孙多置田地多攒银钱,这真是太悲哀了。”

    “路经一块青青麦田,唯有知此田为自家田方喜。”晚风拂动荣烺的流海,她站在御史台门前,晚霞在她身上披满霞光,荣烺唇角勾了勾,“几位大人留步,我与皇兄明日再过来。”

    荣绵一向骑马,荣烺坐车,荣绵先把妹妹送上车,自己方上车。

    望这对兄妹浩荡离去,方御史等人方转回机要室继续忙案子。

    第288章 灯灭之九一

    殿下

    正文第二八八章

    荣烺对程蔷没什么改观,但也承认此人是一位能臣中的能臣。

    这是荣烺回宫后跟祖母说的。

    郑太后一乐,“没拌嘴吧。”

    “拌不起来。”荣烺端着柳嬷嬷煮的甜汤喝一口,“程御史一门心思都在查案上。我又不会不讲理去找他吵架。倒是李尚书,脑子真是不够用。程御史那洞若观火的样儿,我看一眼就把李尚书看穿了。弄个下不来台。还刑部尚书呢,真丢人!”

    “御史台是皇帝的大臣,自然会强势些。”

    荣烺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非常好奇,“难道其他衙门的官员不是父皇的大臣。”

    “不是这个意思。”甜汤放了桂花蜜,桂花香气飘散开来。郑太后道,“御史台纠察百官,是直属皇帝的。譬如五品以下官员赴任,吏部考选后就可决定。御史台的考选是不经吏部的,而是御史台自己考选,然后由皇帝亲自考察,之后再到御史台任官。到御史台后还有半年到一年半不等的考察期,合格后才能真正入职御史台。”

    “所有衙门里,唯有御史台的折子是不经内阁可以直达皇帝御前的。”郑太后道,“所以,御史也被称为帝王的臣子。”

    荣烺想到前事,“那这么说,上回御史上表让我搬后宫的事儿,颜相算是被迁连了。”

    “也不算。御史台的奏章与颜相关系不大,但翰林上表,就与他相关了。”郑太后道,“颜相近来有些懒散了。”

    “颜相每天在忙什么?河南巡抚奏有关赵家案的事,他都直接将人移交御史台,让御史台拿主意。”荣烺对颜相的印象既深又不深,印象里是个文雅温和的大臣。

    郑太后并不在意此事,“既然是御史台的官司导致河南官情紧张,自然要御史台出个章程。内阁贸然插手,可能会影响御史台在河南的布置。”

    荣烺三两口将甜汤喝完,将小碗一放,就让林司仪帮她准备沐浴,还有准备明天出门的东西,“咱们自己带些点心,御史台的点心太甜了。”

    郑太后笑问,“你明儿还要去啊。”

    “当然了。”荣烺兴致颇高,“我得把这案子跟完。这叫有头有尾,祖母不常教导我做事要有头有尾么。”j

    郑太后轻轻哼笑,说的这么好听,荣烺干的那没头没尾的事多了。无非就是在兴头上,要多看看。

    荣烺沐浴后就跟祖母睡的,没回自己院儿里。第二天她也精神百倍的去了御史台,这一日的御史台依旧干劲十足,只是内阁打发了更多折子过去。

    因为御史台查封赵家私匿财物的所在,要知道赵尚书还没倒灶前是帝都一等一的高官,赵家的亲朋故旧,皆显赫人家。

    赵家人要藏财物,除了搁庄子藏起来的,就是亲戚朋友家了。

    赵家的亲戚朋友,都是官宦人家。

    结果,御史台一查封,今日早朝就有官员控诉御史台封自家大门,连出门上朝都被御史台的御史搜检全身,简直岂有此理。

    这里面涉及的还不只官员,亦有宗亲。

    郢王代宗亲上表,有宗亲家也无缘无故的被御史台封了大门,出门买菜都不让,生活十分不便。

    他们愿意协助御史台办案,但御史台这样霸道,十分欺负人。

    关键,除了上朝的宗亲大臣,还有不上朝的僧录司道录司抗议,说御史台把庙门观门给封了。

    另则,亦有帝都府上书,御史台大范围查封店铺,令市坊商贾非常忧心,亦有商贾到帝都府请命,他们愿意协助案情,但请早开店铺,不使他们生意损失过大。

    这些事情都由内阁处理,内阁令御史台给出答复。

    光是送来的折子就有三尺高,荣绵一见,顿时有些着急。

    李尚书一副站干岸看好戏模样,他不忘安慰荣绵,“大殿下放心,御史台必有对策。”

    方御史冷静极了,淡淡道,“既说要协助御史台办差,就拿出诚意来。光上下嘴唇一碰,就说协助,我们御史台实诚,不见到实际表现就封着吧。”

    程蔷也完全没理会的意思,拿起一份新卷宗摊开,随口说,“两位殿下要是不忙,不妨将这些折子处理了,也能帮些忙,比干坐着强。”

    李尚书道,“程御史,你说话客气些。两位殿下是来旁听学习的,什么叫干坐?”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