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第301节(2/2)

    啊!

    去岁齐尚书的观点一直是,杀之以儆官场,以正君威!

    就是帝都官场,经御史台这一整顿,也是战战兢兢、人人自省,生怕被御史台抓到把柄。

    原来是这样。

    御史道,“徐家是太子外家,贵妃娘家,非寻常妃妾之族。且退一步讲,皇后娘家都严以对待,妃妾之家难道就能宽恕了吗?请陛下对外戚严格管理,此次追查,徐家犯官贪墨克扣的银两就达百万以上,导致的损失难以估计,这样的家族出身,就是徐总管自己也没脸再管理内务司了吧。”

    程御史态度温文,亲自将两件卷宗交给东宫,还特客气特有礼貌的问,“殿下还有关注的人没有?只管告诉臣,臣先令下头审他们,也让殿下放心。”

    荣晟帝道,“去岁你们就劝过朕,这些犯官固然可恶,若有些真心悔改,也该给他们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今年秋斩以过,到明年还有一年,陛下是想这一年内想由头赦免徐家吧。

    郑衡立刻明白陛下会同意处斩的原因,是时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陛下怎么忘了,眼下已过秋斩之时,若处斩,得明年秋了。这还有一年的时间,寻个大赦天下的由头并不难哪。”

    荣晟帝道,“朕实在不忍心,卿有没有旁的办法?”

    徐大舅脸色泛白,瘫在椅中,良久方打起精神说,“官职诰命不足惜,就是你二叔你姑丈,难道就这样葬送了?”

    荣晟帝望着奏章上一排排的人名数字,去岁那支裁决生死的朱笔握在掌内,不知为何,却沉重的难以着落。

    御史台再次上本,以徐氏族人多贪鄙不法事为由,请陛下免除内务司总管官司。御史的理由也很充分,去岁郑家就这么办的。

    荣晟帝一想,还真是。

    --

    想到徐家这些丢人现眼的家伙,荣晟帝也颇觉晦气,“哎,不提了。”

    就凭太后过逝,若不是荣晟帝对身边人清洗,他后来丢不了那些东西。他总觉着太后安排的肯定是坏的,是另有意图的,可太后安排的人如何,他自己亲选的又如何?

    齐尚书道,“臣肺腑之言,去岁如何判,今年一样。臣知道人非草木,陛下有心疼的人。可如果陛下今朝心软,内阁必要反对您有偏颇之心,于陛下威望大损。陛下先行朱批,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有损君威之事。臣再帮您想法子。”

    那为什么陛下会同意处斩一干犯官呢?

    去岁时,郑家也是这么办的。

    去岁江南案,贪墨千两就是死罪。

    同时,御史上本,请陛下削徐家诰命。

    齐尚书笑,“那臣就讨嫌再多说一句,即便大赦,陛下不可对徐家施恩太过。能捡条命回来就烧香吧,他们真是给陛下丢人哪。”

    短短两年之内,清流一口气将郑徐两个巨大的外戚家族赶出朝堂,当下神清气爽,难以言喻。

    父亲不要让陛下为难,还有家中女眷诰命,一并主去请辞吧。”

    于是,荣晟帝大笔一挥,皆准御史台所奏。

    这样一来,徐家犯官可真是要人头落地的啊。

    今次帝都案一发,哪怕六部都有官员被捕,但大家都将目光放到徐家身上。去岁陛下可没对江南犯官容情,就看皇帝陛下如今要做何处置了?

    连求情余地都没有。

    荣晟帝眼前一亮,忍不住笑了,“卿真乃俊才也。”

    “有什么法子?”荣晟帝追问。

    徐大舅一惊,徐珠将披风解下挂到木施上,自己倒了盏温茶,坐下道,“今日徐家就是去岁郑家,去岁清流如何围剿郑家的,徐家都是一样的。

    齐尚书也笑,“陛下可切莫将此事告知旁人,不然在他们心里,臣就是大大的佞臣了。”

    荣绵紧紧握住卷宗,不知是受不住程御史这虚伪的态度,还是被徐家给气的,他脸色铁青,“不必了。程大人按轻重缓急来吧!”

    不可能。

    荣晟帝终于体会到被架火上烧的滋味,万般无奈下,荣晟帝咬牙,“郑家是国之外戚,徐家妃妾之族,岂能一概而论。”

    史太傅深以为然。

    这位陛下能有这样的魄力?

    徐大舅按捺不住对兄弟族人的担忧,家中又无我商议,只得去找了长子徐珠。

    徐大舅在经长子提醒后,已有辞官的准备,此时踉跄出列,主动辞官。

    “诶,朕深知卿之忠心。”

    宫中荣烺听闻此事,也是大赞御史台做事漂亮,称程御史不愧国之柱石,非得有这样的人,官场吏治方不至败坏。

    可旁的用药都换了次等。

    咬一咬牙,荣晟帝搁了笔,令人找来齐尚书商议。

    自己选了一窝贼出来。

    这位女婿所获也不多,十来万而已。

    齐尚书道,“臣没这样劝过陛下。”

    朝中顿时一片称颂之声,而在儿媳与女儿的哭诉声中闻知次子女婿皆被判死罪的徐老夫人,当时便支撑不住,两眼一番厥了过去。

    至冬日,在御史台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的审问下,各逮捕官员纷纷结案。御史台呈上审问卷宗结果,按律当如何判处。

    郑衡在家得知荣晟帝同意将一干人犯悉数处斩的消息,颇是震惊。

    徐珠刚回家,见父亲在等,不问既道,“父亲做好辞官的准备吧。”

    “去岁江南官员,有的是比他们贪的少的。当时求情的大有人在,陛下饶恕了吗?去岁不饶,今年难道要饶?饶了徐家,就害了陛下。会让陛下千秋万代背负偏私外戚之名。”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