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妻绵绵的悠然生活 第67节(2/2)

    而陈爹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花这么贵,剩下的可别卖了,好歹留个种,明年多插一些出来卖才好呢。”

    陈三掐着指头算道:“菊花是可以扦插的,既然这花这么名贵,等明年春天的时候多插几盆,到了秋日拉去卖。哪怕一盆花卖八两银子呢,十盆就是八十两了。”

    绵绵轻笑:“哥,你想多了。沈家那可是巨月县第一富户,买什么不得买最贵的?太便宜的东西也配不上人家的身价啊!”

    沈家来人的时候正好绵绵在家,听到来意后,她很干脆的送给对方俩字:“不卖。”

    而一向心细的陈氏则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这两盆花比当初咱家那盆品相还好,怕是值不少银子,这孩子家里又不宽裕……”

    闻言,绵绵终于抬了抬眼皮。

    就像便宜爹说的一样,一盆花卖八两银子,她空间里的花草至少也能卖个千八百两了。

    绵绵拍拍胸脯:“爹,有我在呢,你放心好了。”

    这会她不得不绞尽脑汁的圆话:“我当时也没注意啊,就随便买的,谁能想到这花的颜色这么特别呢。估计卖花的自己也不知道,要不也不能几文钱一株就卖了。”

    宽哥果然把墨菊当成了中秋节礼,没想到于阁老见了后分外欢喜:“当初在京城的时候偶然得过一盆墨菊,养了好几年,可惜后来得了病死了。我还念叨了许久,没想到今儿又得了两盆品相更佳的。你有心了。”

    女孩子嘛,有几个不喜欢花的。当初得了空间之后,她种了不少喜欢的花草,为了配的上空间,还都特意挑的名贵品种。

    他把这事跟老妻解释了一下,省的妻子总担心陈家的家底。

    不等绵绵回答,宽哥就淡淡的回了一句:“不用了,我们家内宅的事都是小妹做主,再说这花都是她种的,她说了算。”

    一通讨价还价下来,沈家留下五百两银票,挖走了两株菊花。

    有钱就了不起吗?哼!

    “徒儿也是误打误撞,凑巧弄到了恩师喜欢的。”

    哪用的着这样苦哈哈的抄书种菜。

    冯氏点点头:“也是这个理。”

    等沈家人都走了之后,玉宽把手里的书往桌上一扔,激动的跳到绵绵跟前:“妹妹,你可真是太厉害了,两株破花竟然能卖了五百两。”

    “没想到陈家还有这等机遇,还真是无奇不有。”陈氏不由的感慨一番。

    想拿银子收买我?

    她不喜欢沈家,可也不能跟白花花的银子过不去。

    管家很想扭头就走,但想到来之前老爷的吩咐,只得继续陪着笑脸。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可是她喜欢。

    上回收束脩的时候,他看到陈家跟冯家一样都送了二百两的束脩银子,生怕陈家是打肿脸充胖子,特意在私下里找人打听了一下。结果就打听到了清风寨的事,以他在官场沉浮多年的经验怎么会不知道里面的猫腻,知道陈家怕是从中得了不少好处。

    得了好东西,于阁老迫不及待的搬回去和老妻分享。

    “玉宽说这花是他们自家种的,春天的时候他妹妹在集市上买了几株菊花苗,没想到里面竟然有墨菊。”于阁老跟老妻解释道。

    听完这通算计之后,绵绵异常懊恼的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这个榆木脑袋,光想着用空间来浇菜了,怎么忘了种花比种菜赚钱多了。

    一言不合就谈钱,真俗!

    于阁老:“这家子虽然出身卑微了些,可见识行事都不俗,玉宽又是个机敏的,他们家的腾达还在后头呢。”

    然后又小心翼翼的问:“不过,你一下要了这么多银子,会不会惹到沈家?”

    他扫了一眼那边的菊花,颜色果然是很稀罕,然后耐着性子笑道:“我瞧姑娘家还有好几株菊花,我们也不多要,就请姑娘匀给我们两株。在下愿意给二百两银子以作谢礼。”

    真的是失策了!

    也不知道谁把陈家有墨菊的消息透露了出去,竟然把沈半城都给惊动了。

    “玉宽那孩子送的。”于阁老捋捋胡子,越看越欢喜。

    不过好不容易有这么好的机会,她可不能白白便宜了沈家。

    既然想买东西,就别扯那么多没用的,爽快掏钱才是硬道理。

    陈氏看到这花也是啧啧称奇:“没想到在这地方还能见到墨菊,这花品相可真好。打哪来的?”

    她默默的捏了捏帕子,谁特么的走漏了风声,让人知道本姑娘喜欢银子的!

    管家被她冷冰冰的小眼神刺了一下,但还是按住了身边蠢蠢欲动的家丁。

    然后叹息道:“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养活了。”

    果然是小门小户,连点规矩都不懂,哪有让小孩子当家的?

    他偷瞄一眼坐在院子一侧看书的玉宽,忍着脾气笑道:“这卖不卖的姑娘能做的了主吗?要不要请令尊令堂过来商议一下?”

    说着叹息般的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票:“凉皮方子我做主卖了三百两银子,原本觉得不少了,到头来还不如你两盆菊花的。”

    第126章 混账

    傍晚,冯氏回来听到这事都忍不住咂舌:“你这丫头还真敢要!”

    他要给府城一个官员送礼,正愁找不到稀罕物呢,打听到陈家有墨菊立马差人来买。

    仲秋前夕,各种菊花的价格也飞涨起来,而那些名品更是重金难求。

    多年过去,她当初种下的花草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个小花圃了。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