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节(2/2)

    汉武帝刘彻以为自己会看到第二首《大风歌》。结果曹操写得比他想的好多了,堪称刘邦ps版本。

    他若有所思:≈ot;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是在求才吗?倒是挺特别的。求个才都要写首诗,看来这三国人才竞争还挺激烈的。≈ot;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蘸,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他摇摇头,将纷乱的思绪甩走,应该不会是他,他担心个什么劲?

    诸葛亮:≈ot;……≈ot;

    《短歌行》和《大风歌》一样,为政治抒情诗,都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论华丽程度,后者远不及前者。

    孙权有文学作品吗?几乎也没有。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死前把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周公。人人都觉得周公会取而代之,但周公非常忠诚。他把侄子拉扯大之后,便果断地交换了权利。

    妻子好奇地问:≈ot;你要去哪?不看天幕了?≈ot;

    【曹操的文格和人格是有矛盾的。

    汉武帝刘彻饱受良好教育,也会写诗,说句不孝顺的,他没觉得刘邦的文采有多好。

    诸葛亮知道主公这段时间心情不好,便顺着他的心意来:≈ot;如果是为了陶冶情操,未尝不可。≈ot;

    司马懿:“我要去丞相府。”既然曹操是最后的胜者,他自然得下更多力气,不能骑驴找马了。

    在诗中非常忠诚,但现实中常怀二心。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他大笑起来,痛饮杜康:“说得对呀。”

    他倒是没有反省自己,而是想到了荀彧。荀令君,你在地下可曾听见了?你对我不忠诚啊!

    他收回思绪,转而问诸葛亮:“高祖起于微末,却能吟诗作赋,我不如曹操像他。你说我是不是也该写点?≈ot;

    曹操本来脸上是含笑的,他被无数人痛骂不忠,那祢衡还当着他面裸体,他都能一笑置之。谁说他不忠诚?

    汉武帝刘彻哑然失笑:“就这也好意思自称周公啊?周公要是知道了,估计能给气活过来。”

    ≈ot;这么遥远的事情,谁说的清楚。等天幕说不就知道了。≈ot;

    汉朝的皇帝多数不喜欢曹操,王莽则是笑出了声。≈ot;这曹操真是胆大包天!≈ot;同时深得他意!

    他在诗里很惜才,现实中却存在杀才的情况。阻碍他的人,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命够不够厚。

    他的其他代表《观沧海》《龟虽寿》,大意是:“我还没有帮助汉室平定天下,怎么这么快就要死了,我要向天再借五百年!≈ot;

    曹操出名的几首诗,在三国传唱度挺高,刘备也是听过的。

    读来仿佛有一股气,顺着五脏肺腑蔓延至四周,堪称荡气回肠。

    可以说,周公是周朝、秦朝和汉朝的臣子楷模。周公深感风评被害。

    曹操这首诗就是表达:“缺人!速来!”

    而曹操一边忙着打天下,一边也没忘了写诗,一写就把自己写进了初高中教材。

    他的思维往奇怪的道路上策马狂奔。吟诗作赋仿佛是英雄的标志,多写点诗,是不是更能得上天青睐?

    他放下酒樽,整理仪容。

    他笑完之后,收回思绪。这个时候,他已经取汉朝而代之,建立新朝。看来汉朝终是复辟了,不然也不会有曹操的存在。

    汉武帝刘彻继续往下看,好心情顿时消散一空。

    【曹操的三首代表作都上了教科书。第一首是《短歌行》。】天幕放出了《短歌行》。

    刘备怔了怔,默默咀嚼着天幕提到的诗句,心中暗道:“打天下,我不如曹贼,连写诗都不如。最近还髀肉横生,只能看着时光流逝,身体老迈,唉。≈ot;

    没来由地,司马懿心中一跳。他其实看不上曹操,挺期待能够弄死这个反贼。

    刘备:“云长啊,千万别去东吴!”

    【刘备有文学作品吗?几乎没有。

    没有他的重压,天下早就纷乱不堪了!他起码还好吃好喝供着刘协小儿,他理应感谢他才对。

    他想到这段时间崭露头角的刘秀,心中暗骂,该死的汉室宗亲!

    这三个人中,曹操明明是个反贼,却和汉高祖最相似。文能治国,武能打天下,还能写点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妻子还在兴致勃勃望天幕:“对了,天幕之前老是把魏朝和晋朝连在一起说,晋朝又是谁建立的?≈ot;

    可是现在,他面色骤然僵住,默默品味这句话:“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他也不喜欢大汉的反贼,捏着鼻子看他的诗文,看着看着,紧皱眉头微微松开。

    “跟高祖相似?那文采……”也不怎么样嘛。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