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臂佛法能归天袁崇焕千里勤王(4/5)
太极和范文程一听,赶紧追问:“什么办法?”“风水中,无外乎都是疏气御气,为己所用。别的不知道,通过风水阵法,可以使一定范围内气场发生变化。在这个范围内,气会变得厚而实,叶落而缓,鸟飞而慢,即使开水也会很长时间才会逐渐变凉,就是不知道炮弹会不会也被速度减缓?”“哦,还有这种阵法?”魏宝山点了点头:“风水中奉行藏风聚气,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气蓄。星宿带动天的气,山川带动地的气,阳气从风而行,阴气从水而行。我们可以借助城外的护城河,把水中的阴气瞬间导出,肯定会形成一股很强大的阴风。只是风究竟会大到什么程度,能不能阻滞炮弹飞行的速度,我就不知道了。”皇太极听得目瞪口呆:“宝山,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制造一阵大风,把炮弹刮回去,提前落地爆炸?真要是如此,那我八旗大军就可以安然无恙,岂不是他们开炮就会炸他们自己了吗?魏宝山点了点头:“理论上就是这样,只是以前我也从没有试过,不知道效果会是如何。”皇太极摆了摆手:“这不要紧,本来我自己都没对此抱着多大希望,没想到宝山竟然真的有计,咱们姑且就试上一试,如果能成自然最好,万一不成,也不影响大局。我会让八旗军保持距离,一旦发现对方开炮,赶紧后撤,损失应该不会很重。只是宝山,那这事儿恐怕又要辛苦你了,不知道麻不麻烦。”魏宝山笑了笑,开口道:“汗王,没什么麻不麻烦的。我需要三十名身手利落,又识水性的好手配合我行事布阵。”“没问题!文程先生,此事由你负责,去营中选拔,无论宝山需要什么,都要尽全力满足!”“是,汗王!”当夜,魏宝山把三十人分成五队,每队各六人。首先派出两队,偷偷潜入护城河,在距德胜门左右二十丈远处的水底下各钉下了五根铜柱。这些铜柱都是事先做过手脚的,长约五尺,粗约三寸,里面都是空心的,灌满了水银,外面用腊封得很严实。铜柱与铜柱之间还有一排锁环,上面拉上了挂满铜线的红绳,样子就和现在捞鱼的挂网差不太多,横着便把护城河拦腰斩断了。崇祯帝怒囚袁崇焕皇太极计激二贝勒满桂被大炮轰于马下,不省人事。幸好城上发现及时,发出一排炮后,赶紧停了下来,没有继续再发炮。但是就这一排炮下来,满桂的手下已经死伤过半,满桂自己也被炸成了血葫芦。就在德胜门战斗打响的同时,南门的战斗也同时开始了。莽古尔泰作为金兵的首领,以四万对九千,根本用不着讲究什么战术,奔着袁崇焕的阵营直冲了过去。虽说皇太极有令,让他不用真打,拖住袁崇焕就行,但是莽古尔泰可不这么想。袁崇焕是谁?是所有八旗兵都有些打怵的狠角色,自己也不止一次败在他的手上,好不容易这回占据优势,不杀杀对方的锐气,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所以,他根本没有客气,实打实地开始冲锋了。战斗过程异常惨烈,四小贝勒之一阿济格的坐骑初当场射死,他自己身中数箭,差点就当场战亡,莽古尔泰本人也被打伤。而袁崇焕也很不好受,为了鼓励士兵,身先士卒,拖着疲惫的身躯参加冲锋,身中数箭,依然坚持战斗。相比满桂而言,袁崇焕手下的这些兵就在露天住宿,冰天雪地,相当艰苦。将士们私下怨气冲天,但袁崇焕是明军的灵魂,他的身先士卒鼓舞着每一个人,将士们岂敢落后,奋力冲杀,格外凶猛,大金八旗兵被打得节节败退。莽古尔泰气得一阵怪叫,组织队伍,很快又发起了第二次冲攻锋,又和九千关宁铁骑死磕在一起。双方你打过来,我打过去,几个回合下来,损失都很惨重。袁崇焕的中军也被冲散了,乱军之中,被金兵围攻猛打,要不是手下的四大铁卫极力相助,帮他挡了几刀,也早就被斩死在马下了。这场本来毫无悬念的战斗竟然一直从上午打到酉时,最后莽古尔泰终于坚持不住,鸣金收兵了。袁崇焕这方面也死伤惨重,四大铁卫群战之中又阵亡二人,只剩下铁爪神鹰于化飞和夜叉两人了,而九千铁骑也阵亡了一千多人。这一天对于袁崇焕来说,是很光荣的,凭借自己手下的精兵良将,以少战多,打败了实力强劲的八旗军。更重要的是,同一天出战的满桂,浑身是血躺着回来的,相比之下,自己要光荣许多。没想到,就在这要命的时候,大金竟然派张旗鼓地前来送书。袁崇焕恨得咬牙切齿,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自己先前与皇太极就毛文龙一事毕竟有约,倘若信中提及此事,被别人看到,有口难辩。如果收下此信,城里的人一定会看得一清二楚,如果报告皇上,自己更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眼下,当是骑虎难下,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最后没办法,只好派祖大寿出去带人乱箭开射,赶走送信之人。没想到送信之人临跑时还不忘了高呼:“袁督堂,汗王有令,不忍与故人刀兵相向,特来告别,后会有期。”还别说,皇太极说话还真算话,当夜就撤军离开了京城,直奔京南而去。袁崇焕气得七窍生烟,差一点就昏死过去,心里明白,这是皇太极的离间计,可是到了这时候,即使自己有八张嘴也解释不清了。人要是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袁崇焕实在不走运,就在这节骨眼上,从沈阳城逃回来的那两个人——张开肆和黄天彪终于回到了京城,面见了皇上,并把在狱中听到的事情告诉了崇祯。崇祯听后,咬了咬牙,心说:怪不得昨天鞑子们阵前说什么有约,原来袁崇焕真的通敌。想到毛文龙,想到鞑子们突然撤兵,想到御史的那篇奏折,崇祯帝对袁崇焕的信任终于开始有所动摇了。还真应了那句话: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礼部尚书温体仁瞅准时机,赶紧在旁边煽风点火,又上了一份密奏。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