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评】来自“Oo狼崽oO”(4/5)

    对比别的关系链,会发现武松的情况大不相同。首先,玉兰本身就已经被许给他了,两人之间有这层关系在,武松代入【未婚夫】的角度去思考是完全没问题的;其次,玉兰没有出轨(和别的男人早就相好是央水的改编,深究下来其实bug满满),她只做了一件事:参与谋害武松;最后,武松并没有像卢俊义一样不在乎她。

    玉兰还是比较符合武松心意的,武松认真看完了她的才艺表演,t到了这个场景的诗情画意(松:苏轼的水调歌头耶!有品位有品位!),还认可她花枝般漂亮。武松喜欢有点文艺的柔弱美女,而潘金莲大字不识,言行泼辣,他肯定是更喜欢玉兰的。

    ps:我个人认为,隔壁红楼的林黛玉是他喜欢的类型的终极ps版,究极状态,结结实实撞在他审美上的人,他会观赏黛玉葬花,心潮澎湃难以忘怀,鲁智深和杨志就不行。

    (杨志:其实,俺觉得你需要换个结实的锄头。

    鲁智深:兄弟,此言差矣,明明是需要换拖把。

    林黛玉:你们两个,shut  up,t  out,now)

    武松不是专门为了杀玉兰而回去的,是在杀疯了的过程中正好撞上了,顺手的事。假如玉兰此时不在鸳鸯楼里,他没杀到,那也无所谓,出气了就够了,他不会去找她——所以,大家可以发现,武松把玉兰完全抛出脑中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在血洗鸳鸯楼途中,而是早在恍然大悟被坑害的那一瞬间。当时,就已经完成了对恩相(张都监)、未婚妻的彻底憎恶。

    潘金莲不是他的女人,出于对哥哥的考虑,可以对她到处偷汉子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他绝对无法接受自己的感情里存在半个污点。一旦出现污点,就当机立断,斩得干干净净。如果说,他是专程为了杀玉兰而回去,那就证明玉兰的行为确实让他破防了,他就是惦记这个事,就是为了这事放不下(比如卢俊义就是把老婆和黄毛拎出来搞独特待遇,有点破防在的)——然而,他只是把杀玉兰视为顺便踢了路边一条,可有可无,毫无重要性,计划复仇时就不care这个人,只不过是撞上了就何乐而不杀。这完全从脑海里清除的能力,比仇恨还可怕。

    上一秒还“好耶是我喜欢的类型”“好耶花枝似的女儿许给我了”“好耶我是她的未婚夫”,下一秒就变成这样,人的感情居然能摘得这么彻底!令我感叹。

    暂时只能想到重型精神洁癖这个词来形容他。

    3亲,你说武松内心深处可能有点瞧不起武大。确实也有证据。

    比如说,他都嫌弃潘金莲到这种程度了,也撕破脸了,话都说开了,两个人都是演都不演了,最爱的武大郎哥哥也早就被伤害透了,结果他没有劝离婚,只是警告她收敛。这是个和他的性格完全不相符的举动,该怎么解释呢?而且当时他并没有急着要办公,更不知道之后会有去外地的任务,不存在没时间处理离婚事项的可能。

    其实武松心里门儿清吧,离婚后武大根本讨不到第二个。成人的世界就是这么现实。水浒传可不是上限800字的正能量命题作文。

    还有就是,武松做了都头,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回家?

    距离远?原文:【(清河县)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

    工作太忙?原文:【又过了叁二日,那一日,武松心闲,走出县前来闲玩】

    武大郎没心没肺不在乎?原文:【(武大说)“武都头,你今日发迹了,如何不看觑我则个?”】【武大道:“二哥,你去了许多时,如何不寄封书来与我?”】

    所以,他到底为什么嘴里说想哥哥,却不急着回家?寄信都没想过?

    这些证据能解释亲的观点。

    当然,我不愿意想得这么灰暗。很多心智不够成熟的小孩子,会对父母的普通难以启齿(尤其是在班上有龙凤之子的情况下),在和同学们的相处中会有意无意地规避讨论父母,但这绝对不是不孝的证据,说破天了也就算虚荣,是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而武松,他的家庭情况极端到极点,哪怕他自己什么都不是,也不该强求他到处瞎吹武大郎,毕竟确实吹不起来。武松知道哥哥条件差,所以不可能睁着眼睛说瞎话,不可能自欺欺人——这种心态难道很恶毒吗?不至于。他本人又帅又高又是打虎英雄又是刑警大队长,还有自恋、自尊、爱面子、爱风头、甚至爱炫耀的性格特征,buff都迭到天上去了,所以他的内心深处对家庭难以启齿很正常。

    食色性也,色是人之常情,爱美无罪,但嫖娼有罪。发乎情止乎礼的君子,比起完全没想到情的木头君子,更让人佩服。武松明明拥有所有buff,已经看过上海东京纽约的繁华,深知故乡之落后,却绝不会抛弃犄角旮旯的小家,比起呆板的、绝不会有半点坏想法的不现实伟光正角色,这样的他更让我喜爱。哪怕他真的是出于难以启齿的心态,有点瞧不上原生家庭,没有第一时间回家,不也是在回家后做到了尽心尽责、家庭为重吗?有点心思也没什么。

    我已经能以平常心看待武松的缺点了。我们以中国深厚的文明底蕴为傲,如果咱们多年筛选下来的精品中的精品,只是脸谱化的浅显之作,一味粉饰太平、全员美好无劣迹,岂不是对【深厚】【深度】的打脸?

    亲认为武松是君子,但(不可避免地)拥有小人性质,话糙理不糙,大方向上与我的看法一样。

    3亲分析了武松对黛玉的心态转变,基本都是对的,我很高兴有人这么认真地对待我的文本,而且还结合了原着,太荣幸了!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