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1/1)

    “几天前过来,其实我想讨要一只回去吃,实是抹不开面子。”县丞跟着表态。

    “比猪肉香。”主簿就一句话。

    “我吃。”今天典史来了,姓王。

    其他三个人认为有好处应该带上他,怕他检举。

    知县上次回去,两个猪蹄都给他了。

    见四个官全吃,里长放下心,至于衙役,没有选择权。

    “宜长啊!你可是把我们的嘴养刁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桌子上的菜是哪个宣城大酒楼做的呢!”

    李知县称赞一句,菜样多,关键还好吃。

    “比不得、比不得!”里长谦虚,内心则想,宣城大酒楼就行?哼!

    朱闻天还是提前下桌,他又不喝酒。

    其他人吃得同样快,吃完还得去干活,只有这桌人慢慢饮。

    朱闻天没去做梦,他跑到四口水井的位置观察。

    旱情持续,要种水稻了,河面明显降低一大截。

    四口井旁边已经架起了桔槔,一根竖棍子,竖棍子上面一根横棍子。

    横棍子另一头绑块大石头,这头是个水桶,用绳子连接。

    人利用体重,把这头水桶的给坠下去,一松手,装了水的水桶就上来了。

    挖出来的井,这个是最方便的。

    还有一种取水工具叫渴乌,这个不能用,它利用虹吸来取水,另一边必须比水位低。

    田里比水位低,挖坑,挖的坑那么低,那不直接出水了?又一口井?

    至于辘轳,太慢。

    “多,配,件,啊!嘿嘿嘿!”朱闻天跟负责工艺的村民说。

    “一口井十套,第一个坏时我就带人继续做或修。”村民用数据说话。

    “嗯嗯嗯!”朱闻天满意,又去看翻耕的牲畜。

    那边收差不多了,不等结束,牲口下田,之后得灌水、泡地、移苗、插秧。

    由于要套种黄麻,插秧必须一条线,歪了不行。

    去年还是人工自己调整,今年拉麻线,拉出来一条条的,沿着线插。

    线上有绳结,一个绳结一株苗,插秧速度更快。秧马村里一直有,用来拔苗、运苗。

    朱闻天观察着,每一个步骤尽量别出漏洞。

    干旱危害大,有准备的前提下,旱又有好处,避免下大雨把稻苗打倒。

    水稻种植,雨太大的时候,放不出去水,最后田的间隔全被冲毁,稻苗倒伏。

    不过跟黄麻一起种,黄麻能够起到一些稳固作用,同时减少杂草和病虫害,水稻增产。

    转一圈,发现没问题,他上山,小伙伴们都在山神庙这边睡午觉。

    他躺下,不等做梦,又起来,找到纸笔画另一种取水工具,这种有点费驴,得买驴。

    ***

    “李知县、关县丞、郑主簿、王典史、诸位兄弟,有时间多来看看啊!”

    里长在村口与官员们作别,竹鼠送出去了。

    当官的十只,衙役五只,知县多给包了份酱羊肝。

    “宜长,过两天我们就来,看你们种水稻。

    收稻后种苎麻和油菜要上报,你说的水稻套黄麻,我们看过后也要上报。

    记得多准备好吃的,我们空着肚子来,就指望你这一顿了。哈哈哈……”

    李知县笑着回应,不怕吃穷下丘村。

    以后若是选县里所有村子给一个村子好处,保证选下丘村。

    因为下丘村,忧国舍己、怀民献器、和睦邻里、良善德序、行无罪戾、言止合意。

    送走官员,里长两手搓搓,露出开心的笑容:“咱村子咋变成这样了?肉随便吃,做梦都没敢梦,太吓人。憨憨哪去了?”

    他急着找守村人,憨憨小时候就总乱跑,一看不到便怕。

    去年下雨天打那么大的雷,都得冒雨去找。

    眼下更是,憨憨不能丢了。

    问问人,里长来到山神庙。

    “憨憨,你没睡?”里长小声问,其他孩子睡得香呢!

    “买,驴,看。嘿嘿嘿!”朱闻天把自己画好的图纸从小桌子上推过去。

    “买买买,这是什么东西?”里长先同意,再看图。

    “嗯……井车,上面一个横着的大齿轮,下面一个竖着的齿轮,竖着的齿轮轴上挂链子,链子上放一个个水斗。

    整个有水斗的链子进井中,上面横向旋转,下面纵向旋转,水斗装了水被带出来,到上面因设计角度,水就出来了。

    这个跟在外面的大水车是一样的,需要用驴来转,像拉磨。

    若要出水快,大齿轮套小齿轮,多几组架高就可以了。

    如此昼夜不休,除非井的水不够用,不过咱挖的井深。

    桔槔白天的时候用,这个晚上用,或者两口井用桔槔,两口井用井车,对比一下。”

    朱闻天没办法单字表达,真不行。

    “好东西,这还没有吧?”里长听懂了。

    “早就有了,唐朝时便能看到,一般村子用不起,就没谁去传。”

    朱闻天给出答案,四川盐井,就有这样的。

    不过是两个口,一个进入口,一个出卤水的口。

    “今天太晚了,明早去买驴,驴拉磨最合适。我现在找人做这个。”

    里长说着摸摸憨憨的头:“你想吃什么找人做,或者你自己做。”

    “嗯嗯!嘿嘿嘿嘿……”朱闻天一下下点头。

    府城上书忙今夏

    眼见到正午的日头显得很大,朱闻天弯着腰在水田中慢慢退着,边退边插秧。

    “劳动使我快乐,劳动光荣,我有劳动的权力……”

    他嘴上嘟囔,汗珠子不停地滴落在水面上。

    插秧,全村除了无法干活的,其余人员齐上阵。

    退到另一边田埂上的时候,有年岁大的人递过来水碗:“憨憨,喝口凉茶。”

    “诶!”朱闻天接过碗,咕嘟咕嘟灌下去,用胳膊擦把汗,捞起一坨稻苗,继续插。

    凉茶是他配的,村子及周围有的材料便直接采,没有的去药房买。

    村民纷纷称赞,喝着清凉解暑。

    再插过去、插回来,晌午大家吃饭,等日头偏一偏再插秧,以免中暑倒在田里。

    旁边其他的村子干着同样的活,今年下丘村往外租借牲口,节省许多人力,插秧的时候比往年快。

    只是百姓们难以开心,河道水位下降得厉害。

    天闷热,偏偏一滴雨不落,眼见着离河远的地方草打蔫。

    朱闻天知道,再过一个来月,六月初一,朱元璋会到郊外求雨。

    史书有云:洪武三年,夏旱。六月戊午朔,步祷郊坛。

    步,并非随便走走,要踩出来北斗七星斗转星移的姿态,叫步罡踏斗。

    “憨憨哥,给你饭。”小丫头捧个大碗送来。

    “嘿嘿!”朱闻天接过碗放桌子上,为小丫头捋捋被汗水打湿的头发。

    大家午饭吃米线,凉拌米线。

    一大堆配料,黄瓜丝、芫荽、大蒜汁、陈醋、豆豉酱、煮的八角水、花椒面、糖。

    再配上卤的羊肉羊杂和半个咸鸭蛋,村民们吃得舒爽。

    “去年插秧可没吃过这般好东西,煮了米,吃口咸菜。”

    有村民感慨,说出来,觉得凉拌米线愈发好吃。

    “翻耕一下地,人累得好长时间缓不过来,哪有力气做米线。”

    他旁边的人跟着说,牲口少,由人来拉犁。

    “吃肉多了,干活就快,使劲干上两天,全种完。”

    方才的人说着大口往嘴里扒拉米线,再吧嗒两下嘴儿,眼睛笑眯了。

    ***

    宣城,同样的正当午,一群官员却没心思吃饭。

    宣城里有宣城县的衙门,也有宁国府的府衙。

    宣城县为附郭县,李知县陪在一众官位比他高的人身旁。

    知府、同知、通判、推官,品级最低的正六品,他从六品。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