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2/2)
哐当!
李谕花了一整天,才写好初稿,详细核对一遍,准备第二天誊写后寄出。
——也难怪人家好奇,这年代谁有胆量住死过十几口人的宅子!
李谕刚准备睡觉,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他心中纳闷,才住进来没两天,就有串门的?邻居们真是太热情了!
旁边的管家也忍不住笑出声:“王爷是开玩笑吧?”
“王爷!我还没有给您讲完生物演化论,您怎么就直接给太后讲起来了!”
李谕不仅给出了以上理论,也做出了数学推导,这是他的强项。反正热力学第二定律当时的科学家已经形成共识,缺的正是延伸发展。
来个救星
我勒个去!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再传下去是不是都要会七十二变了!
此时李谕也深刻感受到自己穿越时莫名带来的计算器的强大:算起来真是太快了!
李谕连忙回道:“见过荣中堂,在下正是在庆亲王府上的李谕。”
什么!李谕一愣,这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要是没点科学素养,让谁也不会相信进化论的!
他从小就爱惜视力,作为一个读了接近二十年书的人,竟然不是近视,也算是个小奇迹。
晚清的人哪懂什么进化论,之后肯定越传越离谱。
“可不是吗,他是有样学样,今天还把太后气得不轻!”
奕劻放下手里的文书,“本王还想找你哪,昨天实在给太后讲不通,其中细节也推敲不过去。但我刚才想好了,今天太后在西苑朝见的时候叫着你亲自给太后讲讲!”
别看只是一台小小的计算器,如今每个人都有,价格也不贵,但这东西是货真价实的现代科技结晶!因为里面有芯片,虽然只是很初级的芯片。但芯片是什么,是集成电路!妥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物。
“李谕?”
荣禄哈哈大笑:“百闻不如一见,最近这段时间庆亲王总是拉着我要给我讲西学,不听他还不高兴。后来我才知道,是他府上请了个叫做李谕的西学行家,今天总算见到了。”
“西学嘛,宫里并没有什么西学教习,应该了解不多。不过太后睿智远超千万人,任何知识都是一点就通。”
“太后?”
竟然是荣禄!差点忘了他就住东厂胡同。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敲门的中年人忙加了一句:“这位是我家老爷,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荣中堂。”
轿子中的人惊呼一声,掀开帘子走下来,“你就是李谕,可是庆亲王府上的李谕?”
李谕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个王爷难不成是老顽童!才学了个皮毛就敢说太后是猴变的,起码先弄明白演化论也好!
“啊!?”李谕下巴都快惊掉了。
好在没有电灯网络后,倒是有了每天早睡早起的习惯,真是养生!
“无妨无妨,在下李谕,以后邻里之间还要多多关照。”李谕客气道。
李谕打开门,外面站着一个中年人,后面还有一台小轿。
李谕也笑道:“庆王爷现在对西学还是很上心的。”
实际上这项工作要到四十年后才由薛定谔开始,而且薛定谔只是把熵增原理引入了生物学。是后来的发展慢慢刷新了熵增原理的伟大。
当然,它也只能做做计算,节省节省时间,不过对于做科研来说,已经是时间大杀器,不仅算得快,而且算得准。
中年人道:“冒昧打扰,我们就住隔壁,老爷回府看到这座宅子住上了人,就好奇问一下。”
奕劻还真是慈禧自己人,背后也不忘拍彩虹屁。
这下完犊子了,要是太后知道是自己说的,那岂不坏菜!
“这……”
“庆王爷说是他府上一个西学教习说的,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还真是什么都敢讲!”
“何止啊,钟粹宫的小散子还给我说了,甚至都是从石头里出来的!”
荣禄说:“哪是开玩笑,他在那据理力争,气得太后直接把他轰出来了。”
荣禄又哈哈笑了几声:“真是想想就有意思,他竟然非说太后是猴变的,哈哈!你说好笑不好笑?”
差不多半个世纪后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占了几个屋子的庞然大物,只不过是真空电子管结构,集成电路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才慢慢出现。
李谕准备把熵增原理直接扩展到微观,不仅如此,他还大胆地将熵增原理引入生物领域、乃至刚刚因电报电话兴起的信息论。
其实今天晚上他就可以誊完,但习惯了电灯的人,实在是难以习惯微弱的蜡烛光。
“哎,你听说了吗,昨天庆王爷竟然说太后是猴子!”
“太后……太后可接触过西学?”李谕试探着问了句。
“啧啧啧!”
翌日,李谕又来到丁德山的面摊,刚吸溜了半碗面条,后方传来魏公公和另一个小太监的声音:
李谕也顾不上吃面,扔下几个铜钱就赶紧来到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李谕手里的筷子直接掉在了地上,嘴里的羊肉也瞬间不香了。
何况当时进化论本来也不是特别完备,西方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就比如开尔文勋爵等人就有很大的非议。
“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