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1/2)

    由于康有为本来的性格使然,声名鹊起后容易心浮气躁、姿态颇为高傲,仿佛自己就是书坛第一。

    沈曾植不满于康有为的姿态,直接怒斥:“你再读十年书跟我谈书法还差不多!”

    其实后世书协曾经有一段时间还挺推崇康有为的书法作品,李谕看过,但不知道是不是鉴赏水平的问题,真心看不出多好,因为书协推崇的竟然是康有为写的“丑书”……

    或许是为了“创新”?

    康有为毕竟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本身书法水平确实可以,但偏偏爱其书写的“丑书”,真是一股让人无法形容的滥觞啊。

    关于《英轺日记》的科学方面,确实还得李谕动笔,他说:“写文章我自然也不是好手,待我写好后转交先生,也帮忙润色一二。”

    沈增植捋着胡子微笑道:“能为大作的出版尽力,是我的荣幸,也好借此机会多开眼看看世界。”

    唐文治续道:“李兄弟有时间时行文即可,我们也不是特别着急,其他的一些章节我也并未完稿。”

    “唐兄放心,我一定尽心尽力。”

    “多谢兄弟了!”

    李谕说:“不必客气,都是我应该做的。”

    李谕肯定会好好写,而且他还要写几篇日记,就言明《英轺日记》的作者其实是唐文治。

    不过现在肯定不能公开说出来,以后就等大清没了再发表,也算当个旁证帮助唐文治夺回属于自己的著作权。

    唐文治二人走后没多久,李谕刚喝上几口热茶,庆亲王的翻译瑞征也找上了门。

    没想到自己刚回来这几天还真就挺忙。

    瑞征道:“李大教习,王爷和贝子爷请您去府上吃晚宴。”

    李谕没有什么借口回绝,于是答应道:“谢王爷相邀。”

    刚进庆亲王府,载振就一脸笑容迎了过来,“李先生终于回来了!让我好生想念啊!”

    “贝子爷别来无恙!”

    “快快快,阿玛正等着你哪。”

    奕劻见到李谕也心情颇佳:“这次多亏小先生,与专使团共同扬我国威,太后可是高兴得很!对了,朝廷为此给你特地下了赏格。瑞征,快拿上来。”

    李谕对慈禧高不高兴并不关心,但是赏格确实值得期待。

    瑞征一路小跑,端过来一个盘子,上面放着四张500两的银票。

    奕劻说:“这是朝廷特旨专门赏给小先生的。”

    “谢朝廷恩典。”有钱当然是好事。

    一旁的载振说:“两千两是对专使团成员最高的赏格,当然,先生也是实至名归。”

    那是必须啊!都是靠本事拿的!

    辩论

    北京东城椿树胡同,唐文治和沈增植来到了眼前挂着“晋安寄庐”牌匾的一处宅院大门前。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谁呀?”开门的是一个女子。

    唐文治道:“请问此处可是辜鸿铭先生的宅邸?”

    “是的。你们是要找夫君,请稍等一下。”

    唐文治曾经去日本做过外交官,一眼就看出眼前的女子和寻常中国女子并不一样。

    果然,没等女子转身,宅子里就响起了辜鸿铭的声音,他用日文说道:“贞子,让他们进来即可,是我要他们来的。”

    吉田贞子是辜鸿铭的小妾,的确是个日本人,而且还是辜鸿铭在青楼赎出来的。不过人家当年只是卖艺不卖身,属于流落中国的落魄日本女子。

    唐文治与沈增植来到厅中,辜鸿铭迎出来道:“子培兄、颖侯,快来屋中坐!”

    辜鸿铭的母亲是葡萄牙与马来西亚人混血,所以他长得高鼻梁深眼睛,有点西洋人的感觉。

    唐文治与沈增植落座后,问道:“不知鸿铭先生要我们来府上有何指教?”

    辜鸿铭并不着急回答,先招呼吉田贞子:“贞子,快为二位贵客拿出上好的茶叶沏上!”

    然后才笑呵呵说:“听闻二位正在著书立说,写一本关于西方游历的书籍。”

    唐文治不知道辜鸿铭从哪得来的消息:“鸿铭先生指的是?”

    “嗳!不用遮遮掩掩,我当然知道是振贝子要先生写的,但是听闻颖侯正在寻找大师润色书籍,寻找了解西方的博学之人提供材料,本人也特意想帮上一帮。”

    辜鸿铭从小是在马来西亚长大,义父是英国人,后来跟随他们去英国与德国又上过十多年学,直到接近三十岁才来到中国,妥妥的是个受过完整西方教育背景的中国人。

    甚至他以前还是英国公民,虽然只是个“二等公民”。

    辜鸿铭把《论语》、《中庸》翻译成了英文,水平比早前传教士的版本高出不知多少。

    唐文治当然知道辜鸿铭的求学背景,拱手道:“早前晚生正有此意,但听闻先生受雇于京师大学堂之中学副总教习,忙于开学考试之事,故未敢叨扰。”

    在这个时代,大学的入学考试是绝对的大事,毕竟清廷并没有摆脱“网罗天下人才为己用”的观点。

    辜鸿铭笑道:“考试一事我自有分寸,现在确实闲来无事。你们可带了手稿?”

    唐文治道:“当然。”

    他取出《英轺日记》手稿,放于桌上。

    辜鸿铭直接拿起手稿读起来,但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啧!颖侯(唐文治的字),你真觉得西洋这么好?”

    唐文治道:“当然,不然我们为什么要费大力气学习西洋。”

    辜鸿铭摇头道:“你们只看到了表,没有看到根,洋人根本就是狗屁!我们可以学他们,但是不能照抄他们,更不能崇拜他们,真正值得深究的,还得是我们的儒学!”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