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2/2)

    “那就算了。”

    “平头还是老式解放的那种?”

    看着这一块地,刘海挖了两下,一拍脑袋,挖什么挖?弄个微耕机出来,山地神器。

    “弄两个版本?”

    六缸柴油机不复杂,变速箱也不复杂,这玩意比起飞机的涡扇发动机,根本没法看,无论是材料还是说技术。

    “咱们造车的,又不是修路的,他们不会修吗?”孙爱国说的理直气壮的。

    “就42米,到时候按照需求可以在后面加拖挂。”细细的思考了一下,刘海还是采用了42米,这样大部分山区什么也不怕了,至于平原什么的,后面加一个拖挂就是了。

    “液压转向助力?算了,反正现在基本都没有,小汽车倒是可以搞液压助力转向。”

    “收音机,不要。”

    有台阶两个人直接抬上去就好了,很多蔬菜大棚都用这种,算是微型的手扶拖拉机。

    微耕机一般是8马力的单缸柴油机,在现代农村,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山区很受欢迎,只要不是台阶,人走的路都可以走。

    红薯藤可不会丢弃,一旦验收通过,这些会送到各个省市,可以从南到北种植,六月份在北方种植,九月底就可以收获第一批了。

    刘海看着需求,感觉头大。

    “但是从货运与道路的角度出发,这个有点小了。”

    “42四驱搞一个,你看怎么样?”

    刘海自己亲自做模具的时候,农业部的专家已经到了南方。

    原来孙爱国打听了一下,发现咱们现在已经有鱼雷艇了,速度最高可以达到42节,虽然比刘海说的要慢一些,但是已经足够快了,原本的想法就有些落空了。

    一个是6米2的卡车,一个42米的,当然还有传动轴,这个也需要锻造,现代冶炼技术过关,看着车的传动轴直径小,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个时候冶炼技术等等不行,那么就只有做的大一些了。

    设备科这边拿到图纸,就赶紧送到轧钢厂去了,轧钢厂这边现在就是一个配套厂子了,领导说了,对面重工厂的拿来的图纸,必须第一时间完成。

    轧钢厂以前感觉没面子,但是过了一个肥年,巴不得厂子合并过去呢,现在食堂三天两头也有肉吃了。

    “可以是可以。”

    ……

    回到维修科,刘海才意识到自己犯错了,这个时候都是大干快上的,卡车当然是大好了,什么叫独一份?

    其实刘海也想出来活动活动,办公室作图长了人受不了。

    “产量很高啊,周围村子种植的怎么样?”部里面专家也知道试验田与农户种植的有差距。

    “那就这样搞,必须要搞大的。”

    于是实验室这边,李大力三人闷头制造汽油机船用挂机,科长则准备种地,没错。

    因为冬季只有在这南边部分地方可以种植红薯,其余的地方种植不行,就这样这边冬季都有点没挺过去。

    “还是老解放的那种吧,反正车也不长。”

    “呃,那厂长的意思是?”

    “62米后驱搞一个。”

    上级不是没想过合并,但是孙爱国拒绝了,孙爱国嘴上说什么自己管不过来,其实也知道人家一个厂合并,管理以后是一个大问题,再说自己这边车间多的是了。

    “热空调可以,冷的就算了吧,可以在驾驶室加个小风扇。”

    “好。”

    “头大啊。”

    在广省南边某个试验田里面,部里面的专家组正亲自看着一片一亩的红薯地,藤蔓收割了称重,然后是挖红薯,一个个的大红薯被挖出来了。

    刘海把需求先列出来,最后一点刘海拿不定主意,那就是上不上四驱?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有问题找组织啊,于是刘海就拿着一张纸找到了厂长,把自己想法说了一遍。

    现在的道路不好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路况,第二就是转弯半径等等的,太长的话有些问题。

    “这不是要两个变速箱?”

    “这边收了之后,那边诸位领导随便选一块就是了,村子种植的不少。”这边农研所的人自信的说道。

    “按照道理来说42米就足够了,毕竟是90的挖机。”

    “好吧。”

    “加空调吗?”

    “平原62米长的货箱没问题,但是厂长,您要考虑道路问题,转弯半径。”刘海比划了一下说道。

    “四驱部队用好,另外川藏线也用的比较好吧?”

    刘海自己亲自上手了,微耕机再等等了,等卡车制造出来,让李大力几人搞就是了。

    得,刘海进了办公室,发现自己本来是出去活动活动的,这又进来了,不过一想,自己挖地浪费时间,搞个微耕机出来受益大众。

    “等等,等等,小刘你的意思是卡车还可以加长?最长多长?”孙爱国听到刘海的话,赶紧问道。

    于是设备科那边就被刘海丢了一堆的图纸,因为现在钢板质量不怎么好,所以车底盘必须要锻造过,这样锻造过的大梁,装了二三十吨没啥问题,不锻造的大梁就不好说了,毕竟现在的钢板不像后世那些大型轧机出来的,要什么样的都有。

    刘海当然不知道这一点,回到维修科继续搞自己的拖车。

    不过李大力几人制造跟不上,刘海自己才不去制造什么的。

    刘海怎么觉得厂长有些闷闷不乐的呢?

    但是回头一想,与其搞微耕机,还不如搞卡车……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