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节(2/2)

    江南西道的人只是听着,未敢急着附和,唯有暗暗交换着眼神——事关重大而又事出突然,他们江南西道要不要认下,还得看大长公主府的意思。

    “要么说是龙子凤孙呢,节使做的哪一样事是寻常人做得来的?”

    面对女工们私下的议论,金婆婆没有阻止,而是选择了加入。

    “好在有先太子殿下将人捡回去照料……”

    “我原本还在发愁,母亲到底是李家公主,若常妹妹果真要反,母亲要如此自处?”李潼简直要喜极而泣:“这下母亲不必再两难,侯爷和岁安也能皆大欢喜,实在不能再圆满了!”

    金婆婆声音压得更低了:“那就是老李家的祖宗们在上头保佑显灵呢!”

    基本上已经将作坊事务都移交给了沈三猫的孟列,近来也很忙碌,他写下一封又一封信经阿澈之手送出去,让人递往各地暗桩经营之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给予身世上的肯定之余,却又一句有用的话都没说。

    适当的停顿后,叹一口气,道:“这孩子当年也是命苦……”

    因此,经这些女工们之口,常岁宁的身世之说在民间得以越传越真,且添了许多百姓们最是喜闻乐见的玄妙色彩。

    江都各大作坊中也在热议此事,包括金婆婆负责的丝织坊。

    摇金叹口气:“可若是假的,殿下未必答应……”

    骗就骗了,常妹妹都这般费心了,既然能皆大欢喜,她们又有什么不乐意的?

    至此,结束全部的阐述。

    恍然的惊呼声此起彼伏,女工们纷纷露出郑重敬畏之色。

    一封信看下来,常阔满肚子火。

    孟列从书案后抬眼,看向那负责看守事宜的暗卫:“他怎么了?”

    最终长长舒了一口气,道:“先前外人只道节使狼子野心,图谋造反……殊不知节使所行,不外乎是为了匡复李氏江山罢了!”

    这女人前不久写信来报平安,报着报着突然威胁他将儿子从北境捞回来,好一顿发癫……此次来信质问他岁宁的身世究竟是真是假,又一顿发癫!

    “他让属下向您传话,说想要一些粮食和缸瓮等物,属下特来请示。”

    沈三猫也没闲着,除了作坊中的事务之外,他还在暗中鼓捣着另一件事。

    此一日昏暮,孟列点了灯,在书房中查看各地暗桩送来的书信时,一名暗卫寻了过来。

    常阔的回答相当艺术,先沉吟片刻,道一句:“此事说来就话长了……”

    四下的人回过神来,连忙出声附和:“是啊,这是真正的顺理成章……”

    孟列:“要来何用?”

    在官营作坊里做工的女工,在十里八乡也都是有目光追随的人物,很多人都觉得在作坊里做工的,便等于是节使的人,节使的事自然要找节使的人来打听——

    那文士又是叹气又是感慨:“难怪刺史从一开始便这般坚定不移地追随节使!”

    李潼平生第一次这般坚决捍卫自己被骗的权力。

    “母亲能将大长公主府交到我这假李姓之人手中,便说明母亲不是拘泥这些陈规之人——”李潼眨眨眼睛,道:“再说了,常妹妹若果真有本领骗过世人,母亲被骗不也正常么?”

    与此同时,常阔正在看宣安大长公主的来信。

    说到这里,夹杂一些孩子成长途中的不易,再说些人尽皆知的战场凶险经历,末了,适当地露出雨过天晴、苦尽甘来的神态,感慨一句:“好在李家列祖列宗保佑……”

    女工们都跟着往上看。

    摇金匆匆赶回大长公主府,将此事告知李潼时,李潼的第一反应是呆呆地道:“……这不就是母亲一直盼着的好事吗?”

    摇金:……女郎这想法才是神了。

    旁人都能被骗,她和母亲为什么不能?凭什么不能?

    摇金不确定地叹口气,既然这样说的话,那就祝常娘子成功……吧?

    常阔将信摔下时,只闻仆从通传,道是又有人登门求见。

    近来每日都有人拜访常阔,全是旁敲侧击打探常岁宁身世真假的。

    孟列沉默了片刻,道:“给他吧,将人看好。”

    “我看未必。”李潼一笑:“我这李姓,不也是假的么?”

    “……”摇金竟然也被李潼这过于平实、却又有些刁钻的想法带得有点止不住的欢喜了,却还是问:“女郎就没想过常娘子的李姓是假冒的?”

    “?”摇金一下没跟上这思路。

    “这是天子储君和那些大臣们该操心的事!”李潼道:“真的假不了!而若是假的,却能堵天下悠悠众口的话,那世人都承认了,咱们又有什么不能承认的?”

    “说是……酿酒。”

    同样的艺术说法,在金婆婆身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并非常阔不愿细说,而是他也没拿到全部的戏本呢,万一和殿下那边说劈叉了可就不妙了。

    李潼逐渐眉飞色舞:“母亲一直盼着与常妹妹做真正的一家人,合着绕了一圈儿,妹妹也姓李!这不是美梦成真是什么?母亲真是神了!”

    “不说咱们节使打过的那些胜仗了……都听说过荥阳祭天祈福之事吧?”金婆婆说到这儿,抬头往上看。

    “节使幼时流落民间,那叫一个苦哇……”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