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节(1/2)
&esp;&esp;一夜无话,次日清晨,被救上来的小姑娘竟然醒过来了。
&esp;&esp;不知道是喂了她几次水的缘故,还是病该好了,身上的热已然褪去,只是声音嘶哑得厉害。
&esp;&esp;一问之下得知,原来小女子名唤连彩儿,乃是中州郭县人氏,父亲竟还是县衙里的师爷,因着中州连续几个月无雨,家里断了口粮,她爹本就体弱,加上操劳饥饿,没多久就倒下了,她娘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儿粮食都偷偷省给了闺女,亦活活饿死。
&esp;&esp;她娘死后,连彩儿被叔叔婶婶变卖,因着识文断字又容貌上乘,被挑中送往京城教司坊,不想半路上竟发起了高热,不止高热,身上还起了许多红疹,老鸨担心她一人传染一车姑娘,半路将人扔下马车,任其自生自灭。
&esp;&esp;哀大莫过于心死,连彩儿说这些的时候,已经没有眼泪,眼泪早都流尽了。
&esp;&esp;听完连彩儿的自述,宋三郎深吸一口气,连县衙里的师爷都饿死了,那么下面的老百姓呢?简直不敢想象……
&esp;&esp;宋三郎不由问道:“你们的父母官县太爷呢?他就任凭自己的师爷活活饿死?还有郭县的百姓呢?”
&esp;&esp;连彩儿:“县太爷逃荒去了。”
&esp;&esp;县、太、爷、逃荒去了……
&esp;&esp;连彩儿轻飘飘一句话,却叫三郎同茂哥儿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esp;&esp;师爷饿死,县太爷逃荒,上面都乱了,下面的情形该是何等糟糕!!!
&esp;&esp;宋三郎按下心中情绪,扫了一眼连彩儿,肃声道:“连彩儿,本官正是前往中州赈灾的钦差,你把你在中州的所见所闻详细与本官说来。”
&esp;&esp;连彩儿闻言,手抖了一下, 猛地抬起头来,目光落在宋三郎的官袍上,半晌,忽然哽咽。
&esp;&esp;连彩儿向宋三郎诉说了中州百姓的惨状,另外还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
&esp;&esp;说是郭县明明是个贫县,上面人却要县太爷年年虚报收成,每每他爹做账之时都是痛骂叹息又无可奈何。
&esp;&esp;结果等到大灾来临,县里的粮仓拿不出一粒粮食来,朝廷却以为他们有,为了应付朝廷派来的官员检查,只得检查时往施粥的锅里放米,等到检查的官员一走,锅里全是水,连谷糠都没有多少。
&esp;&esp;宋景辰在一旁听得心头火起,霍然起身,怒道:“可恶至极,身为百姓的父母官竟然如此对待治下百姓,当杀!”
&esp;&esp;宋三郎按下他,“你先别激动,听她把话讲完。”
&esp;&esp;宋景辰气鼓鼓龇着小虎牙道:“爹,这种狗官简直闻所未闻,天下间少有!”
&esp;&esp;宋三郎心说那是因为你见识之少,更不懂做官的复杂。
&esp;&esp;三郎拍拍儿子的小手,对连彩儿道:“你继续讲。”
&esp;&esp;连彩儿看了宋景辰一眼,有些欲言又止,想了想,还是鼓起勇气为自家县太爷诉不平。
&esp;&esp;她道:“小公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我们县太爷已经是难得的好官,他已经尽力为我们郭县的百姓想办法,就连他自己的亲娘也都饿死了。”
&esp;&esp;“这……”
&esp;&esp;宋景辰抓抓自己的小头发,彻底风中凌乱了。
&esp;&esp;宋三郎抓住重点问连彩儿:“你爹所做账本你可知晓放在何处。”
&esp;&esp;连彩儿闻言用力点头,“知道,爹爹临走前特意叮嘱过,说他将真账本做了两份儿,一本藏在县衙,一本藏在我们家里。”
&esp;&esp;宋三郎点点头,不愧是做师爷的。
&esp;&esp;三郎可以预见:郭县之事只不过是显露出来的冰山一角,中州果然不止有天灾,更有人祸作乱。
&esp;&esp;宋景辰道:“爹爹,大哥,如此看来这些官员惯会应付朝廷的检查,我们不能大摇大摆进城,得要乔装打扮。”
&esp;&esp;宋三郎笑了笑,看向侄子,“茂哥儿以为我们当先去何处?”
&esp;&esp;宋景茂想了想:“我等行程早有驿站人员通报,眼下中州城内必然一派全力救灾景象,或可在中州上一站易装。”
&esp;&esp;宋景茂又指着小方桌上的中州地图,“三叔,不若我们绕路巴县、平县、郭县、长阳等地。如此,几个县下来,中州的真实情况便可摸查清楚了。”
&esp;&esp;宋三郎向侄子投去赞许的目光,点头道:“茂哥儿所言甚是有理,就依你所言。”
&esp;&esp;宋景辰忙紧得过来,“爹,还没夸我呢。”
&esp;&esp;三郎点了点他额头笑道:“辰哥儿的乔装打扮亦是个顶好的好主意。”
&esp;&esp;车厢内空间有限,连彩儿一个及笄少女,又非家里的丫鬟侍女,自然不适合同乘一车,宋三郎又找了辆车,使其乘坐。
&esp;&esp;五日后的清晨,几人到达中州下面的巴县,还没进城呢,就已被中州旱情之严重震撼到。
&esp;&esp;正当夏季,本应绿草青青,麦苗金黄,可放眼望去,入目处全是苍凉荒芜,不要说是树叶子,路边的树皮都被剥光,露出光秃秃的内里。
&esp;&esp;他们路过时,几个瘦骨嶙峋的半大小子正骑在高处的枝叉上,伸着细细的胳膊用力去攀折更高处的树枝,那枝叉摇摇晃晃,仿佛随时都有可能被踩断将人重重摔下,但却没有人在乎这个。
&esp;&esp;而此时,地上已然躺着一个摔死的,鲜红的血迹从他鼻孔、耳朵、嘴巴里流出来,染红身下干涸的土地。
&esp;&esp;坐他旁边的小孩对眼前令人触目惊心的死人尸体视而不见,只麻木的抓着一把观音土往嘴里塞填……
&esp;&esp;三郎本能地想捂住儿子的眼睛,手指动了动,却又无力放下,已经来到这种人间炼狱,遮得住吗?
&esp;&esp;宋景辰小脸儿苍白,扶着车窗子干呕,却吐不出任何东西来。
&esp;&esp;“乖儿,莫怕。”宋三郎揽过小孩的肩膀,轻声道:
&esp;&esp;“以救苍生者,世间英雄也,英雄无惧无悔,犹金乌不畏黑暗,其光所照,无暗可匿。见人之苦难,方悯人之苦难,而救之。 ”
&esp;&esp;“爹爹、大哥同你一起改变这里的一切,好吗?”
&esp;&esp;第162章 谁不说一声“好狗!”
&esp;&esp;这会儿已近晌午, 日头开始发威。
&esp;&esp;连续几个月缺雨,本就无精打彩的巴县县城被晒得连呻吟的力气都欠奉,大白天,偌大个县城鸦雀无声。
&esp;&esp;不要说是鸦雀, 就连砖头缝里的蛐蛐儿都被饿急眼的老百姓扣出来烤着吃了。
&esp;&esp;此时巴县县衙的后宅内, 一名宅院家丁, 正端着半盆子鲜红诱人的生肉从灶房里溜达出来, 沿着庑廊往后面小花园走。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