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76 今夜不太冷(1/2)

    法国巴黎, 复活与重生。

    凯尔西想到一个著名人物,“尼古拉·弗拉梅尔1,欧洲炼金术始祖, 据说炼制出了强大的魔石——贤者之石。”

    尼古拉曾经的职业是抄书员, 他在1382年左右一夜暴富。随即, 将金钱都用在修建了医院与向教堂捐款的慈善事业上。

    当时,法国国王查理六世十分好奇,派人去调查尼古拉为何能迅速致富。

    结果出人意表, 尼古拉自学了炼金术,成功炼制的出贤者之石能够点石成金。

    这个传奇成就不仅引发欧洲炼金术圈大地震。

    除了炼金术士,各国权贵也对尼古拉的本领产生浓厚的兴趣。究竟有没有贤者之石?其他人能不能炼成同样神奇的石头?

    1417年, 87岁的尼古拉病逝,与妻子合葬入土。

    在对魔石的好奇驱使下,探秘者潜入巴黎墓地, 势要掘开棺材挖出炼金术的奥秘。

    ——离奇的事情发生了。

    棺材中空无一物,没有贤者之石,而尼古拉与其妻的尸体双双失踪。

    “于是世上产生了更加诡异的传言, 尼古拉不仅从贤者之石里得到了点石成金的力量, 更得到了长生不死的力量。”

    歇洛克取来几本书, 书页间夹着不少纸条。

    “这些书里都提到了尼古拉。像是牛顿将《象形符号之书》,从法文翻译成为英文。还有上世纪初出版的《土耳其之旅》, 有人在土耳其撞见了还活着的尼古拉夫妻。”

    即, 1719年有人撞见了本该去世三百多年前的尼古拉夫妻。

    然而, 遍览群书并没有出现实证。

    既没有确保能炼出贤者之石的详细操作流程, 也没有明确地址能找到还活着的尼古拉夫妻。

    也许是法不轻传, 也许是时间模糊了真相, 十九世纪的今天仅剩一则则诡异传说。

    凯尔西也取出几份名单, “骨头会去过尼古拉故居,巴黎蒙莫朗西路51号。”

    骨头会有一份目标活动地点名单,画双圈的表示已探险。

    尼古拉建于15世纪初的故居被保留至今,但有证据显示尼古拉夫妇并未在其中居住。

    故居外墙,以哥特字体刻着一段文字。大致意思是这栋宅子建成后,尼古拉收容了附近耕种的农民,农民们感激着上帝赐予的恩惠等等。

    尼古拉夫妻的实际居所又在哪里?

    凯尔西从歇洛克翻阅的一摞书中,取出萨瓦尔1724年的《巴黎古物历史与研究》。“你已经看到这一页的记录,尼古拉在作家路的房子经过历代寻宝者的多次探查,人们总怀疑他留下了一笔隐藏的财宝。”

    但,多年来的一次次探秘都不尽如人意。

    没有找到传闻里的巨额财宝,仅在两间地窖发现了满墙晦涩难懂的符号,而无一人能解读它的含义。

    近日,法国巴黎出现了两起诡异的血祭失踪凶杀案。

    案发地都选在有特殊意义的地下,献祭仪式涉及复活重生与诡异力量。

    由此推测,法国乃至全欧洲最著名的炼金术士尼古拉故居,很有可能也是凶手的目标犯罪点之一。

    尼古拉夫妇的尸体从棺材里失踪,是死而复生或长生不老,执着于血祭的凶手势必会一探究竟。

    歇洛克正想去作家路走一趟,眼尖看到名录上的◎符号标记着作家路。

    “骨头会的成员已经去过尼古拉在作家路的旧宅了?他们什么时候去的?有什么发现吗?”

    “很抱歉,让您失望了。”

    凯尔西提起骨头会的扫兴之行,“三年前,巴黎大改造的挖掘中,因开凿作家路一带,这栋旧宅已成为废墟了。废得很彻底,画有神秘符文的地窖都已铲平。”

    目前,作家路一带正在新建施工。

    是为周全行事,两人会再去作家路复查,但很可能无功而返。

    复查结果不出所料,旧宅早被推倒,地窖被土石填平将建成林荫大道。

    从开挖至今,施工队没有遇上任何古怪事件,倒有一些不死心的寻宝家来此再探,希望能找到尼古拉的财宝。

    结果?

    一枚铜币都没看到。

    对凯尔西与歇洛克而言,与其说对尼古拉之秘的探索遭遇阻碍,不如说从血祭凶手的犯罪心理出发,对可能存在的凶案现场查找陷入僵局。

    “凶手不会轻易放弃借用尼古拉的力量。”

    歇洛克换了个角度,将两起案件的情况作了简明扼要的对比。“两起案件都有三要素。”

    则在纸上写下:

    「古罗马浴池遗迹→附近有六百六十六只兔子被杀放血→遗迹地面的躺尸被扎了三刀(疑似是失踪的布朗基)

    地下万尸洞五岔口→对应五个甬道岔口悬吊五具男尸→岔道口中央地面的躺尸被扎了四刀(疑似是失踪的昆蒂娜,也不排除是身份成谜的康迪与香农)」

    “特殊的地点,一定数量的辅助祭品,与一个主要祭品。”

    凯尔西提笔在「躺尸」上画了一个圈:“比起购买六百多只兔子,选定布朗基并拐走他更困难。主祭品的选定,一定存在某些共同点。”

    布兰基是英国男性,昆蒂娜是法国女性。两人之前互不认识,为何偏偏是他们会被选为主祭品?

    假定身份成谜的康迪与香农是凶手,两人与昆蒂娜接触后选择了她,又怎么会选择布朗基?

    或许,留在两处案发现场地面的尖刀扎痕能给出答案。

    但是仅凭一条直线与一个十字架,暂且无法看出它们在表达了什么含义。

    歇洛克拿着两份行程单,从时间上看,布朗基来到巴黎时,地下万尸洞的惨案已经发生。

    宾利表示没见过康迪与香农。除了前去红灯区,布朗基此前的行程非常普通,进出的都是日常会去的地点。

    “日常、日常。”

    凯尔西轻叩桌面,“仅仅擦肩而过就认定将某人献祭的可能性很低,而该是在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曾观察过布朗基。”

    布朗基勘察过酒厂,去几家餐厅进食,还有陪同客户去听音乐会。

    “剧院的可能性最大。”

    凯尔西无需多解释,剧院的人流量与与入散场前后的寒暄时段,提供给凶手暗中窥视的机会。

    歇洛克灵光一闪,“剧院,是的,剧院。杰瑞,给你一个惊喜,你猜尼古拉夫妇的日常娱乐是什么? ”

    “汤姆,你都这样说了,那两位一定喜欢看戏。”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