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潘素儿(1/1)

    

    &esp;&esp;第二天一早,武好古和米友仁便换了身干净的儒服,各骑一匹乖巧听话的走马,离了潘大官人在大名府的宅子,往城南的潘家老宅而去。

    &esp;&esp;大名府的繁华热闹都在城北,城市的南面则是豪宅林立,不过却显得有些清冷。而且大部分的豪宅都有些陈旧,似乎几十年都没有好好修缮了。不过潘家将门在这里的老宅,看上去显得气派壮观,而且还有点焕然一新的样子。朱漆铜环的大门,精雕细凿的石头狮子,条石砌成的阶蹬,门左还有一排拴马石,门右则是一列悬灯杆,全都挂着写了“潘”字的气死风灯,大门两侧则是刚刚粉刷过的黛瓦白墙。

    &esp;&esp;骑在马上往里看,隐约可以见到飞檐翅角,富丽堂皇。

    &esp;&esp;马到了门前,武好古就想到了“一入侯门深似海”,这潘美当年可是封了韩国公的!身份比侯爵还高,他在大名府老家的宅邸,大约真的要其深如海了……

    &esp;&esp;自己能娶潘家的女儿,还能结交上未来的宋徽宗,前途可真是一片光明了!

    &esp;&esp;仕途什么的不说,便是做宋徽宗的“白手套”,未来聚敛起几个“小目标”还不是轻而易举的?

    &esp;&esp;后世做买卖,不都是要讲后台的吗?

    &esp;&esp;有了几个“小目标”,将来就是怎么烧钱的问题了……大宋可不是亡在没有钱,而是亡在有钱没烧好。

    &esp;&esp;只要能从几个“小目标”里面拿出一个,好好烧,都烧在刀刃上,都烧到位了,还怕烧不出一个太平盛世来?

    &esp;&esp;武好古正琢磨着今后烧钱救国的美好前景时,潘府的门子已经打开了一扇偏门迎了出来。

    &esp;&esp;“来的可是米家大郎和武崇道先生吗?”

    &esp;&esp;这门子客气得很,显然是潘府的主人一早就关照过了。

    &esp;&esp;米友仁开口道:“我是米友仁,这位是家师武崇道,是贵府的潘刺史和左卫将军邀我们来访的。

    &esp;&esp;潘刺史和左卫将军可在府上吗?”

    &esp;&esp;潘孝严的恩州刺史和潘意的左卫将军都是武阶官,而且官位不低。不过二人都没有职官,是有官无职,只拿钱,不用干活的!

    &esp;&esp;这也是武好古的追求……他当然不是不想干活,而是不想替朝廷干活。因为大宋朝未来二十多年,只到灭亡,基本上都是新党的天下。各种“富国”为目的的改革,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以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又是注定无法实行的。

    &esp;&esp;而且,宋徽宗还是大宋朝历史上权威最大的官家。

    &esp;&esp;如果武好古能对宋徽宗施加影响,那就没有必要进入庞大的宋朝官僚系统了。若是不能,那么就算做到宰相也没啥用。

    &esp;&esp;在徽宗朝,宰相还想限制官家?

    &esp;&esp;这不是做梦吗?

    &esp;&esp;而且武好古现在要做的事情,比如开办六艺书院,比如养育良种战马,比如开发海州和云台山,比如发展海洋贸易船队,比如用金钱参透辽国干涉大辽内政等等,都不是宰相能做的。

    &esp;&esp;至于一边做宰相一边开公司……这可想得太美好了!

    &esp;&esp;就大宋官家的那点心眼,会允许一个宰相手里掌握“几个小目标”,还拥有一支能在海上驰聘的船队?

    &esp;&esp;至于宰相办个六艺书院,教出一堆能骑马射箭的儒生……这不是要结党营私,就是在私蓄武力,都能往造反上面套了。

    &esp;&esp;而勾结辽国汉人大族……据武好古所知,这个权力向来属于宦官主导的往来国信所!东府、西府,只能建言,不可直接参与。

    &esp;&esp;要不然历史上马植干嘛去找童贯这个阉人?

    &esp;&esp;实际上,宋朝宰相的权力并不大,而且还被御史言官死死盯着,稍有出格,弹章可就雪片一样飞来了,从开国到如今,也只有当今的章惇是个例外,独相多年,深得官家信任。不过他也不敢太出格,去干一些让官家起疑心的事情的。

    &esp;&esp;反而是做个白手套商人,只要得到宋徽宗的充分信任,更加能做出一点事业。

    &esp;&esp;毕竟“白手套”捞钱是给宋徽宗花用的,那是宋徽宗的自己人。而且“白手套”又不染指政权和兵权,也不是没卵子的宦官可以控制宫廷要挟君王,完全是人畜无害的。

    &esp;&esp;另外,宋朝的宰相和官员通常都不会在一个任上做太久——官家怕大臣养成势力——因而正经的做官,常常会在各地辗转,不停熟悉新的岗位,能做事业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esp;&esp;所以做一只无害的白手套,默默地替大宋王朝添砖加瓦,仿佛才是武好古改变未来那段痛史的最佳路线。

    &esp;&esp;“元晖兄,崇道先生,二位大驾光临,本官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esp;&esp;当武好古和米友仁从马上下来,整理好衣袍的时候,潘家少主潘意已经大步出迎了。

    &esp;&esp;“老师,这位是左卫将军。”米友仁给两人介绍,“大郎,这位是家师崇道先生。”

    &esp;&esp;“在下见过潘大官人。”

    &esp;&esp;武好古连忙向潘意躬身行礼,他现在是白身,而潘意则是从五品的左卫将军——左卫将军是个“环卫官”,不是环境卫生的官,而是什么都不管的官,名义上是“禁卫”,负责保卫官家,实际上就是在家里干拿俸禄。但终究是个官,而且品级不低,所以武好古得向他行礼。

    &esp;&esp;潘意显得非常客气,一点没有将门少主的架子,看来已经将武好古当成“妹夫”看待了。

    &esp;&esp;武好古在潘意和米友仁陪同下进了大门,一进门他就发现这所宅子里面到处都在施工。亭台楼阁周围大多搭着脚手架,树木山石周边也都有人在休整。

    &esp;&esp;而且这宅子的占地极大,超过了开封府的那座潘家园,要是放在开封府,起码值几百万!

    &esp;&esp;武好古跟着潘意和米友仁往宅子里面走,一连过了几进院子,又绕过一条长长的曲廊,才到了一进已经完全修缮一新的院子。院子里面没有工人在施工,只有几个青衣小帽的家丁在打扫。

    &esp;&esp;一个身着青袍,年约四十,中等身才,五官清朗,方巾下的头发和颌下的三缕短髯都梳得整整齐齐的男子,快步从堂屋内迎了出来。

    &esp;&esp;武好古只看一眼,就知道这人一定是潘家的管家或者管事。

    &esp;&esp;青衣人向潘意施了一礼:“少主,七姐儿已经到了。”

    &esp;&esp;武好古心想:看来今日是见不到潘家将门的老大,恩州刺史潘孝严了。不过想想也对,自己还是个白身,由未来的驸马爷出面招待,已经给足面子了。要见将门之主,起码得有个官身吧?

    &esp;&esp;看来官身也得抓紧时间搞一个……等收了赵佶这个好徒儿后,就叫他保举一个吧。

    &esp;&esp;潘意扭头对武好古一笑:“崇道,家父有些俗务,去见韩大府了。”

    &esp;&esp;韩大府是资政殿学士,知大名府的韩忠彦,他是为相十载,辅佐三朝的重臣韩琦的长子,属于旧党人物,和开封府的将门勋贵自然比较亲近。

    &esp;&esp;“不如先见一见吾家的七姐如何?”潘意接着说。

    &esp;&esp;“好,好的。”

    &esp;&esp;潘意朝那青衣管事一挥手,管事边大步走去,推开了一道房门,唤道:“七姐儿,快出来吧。”

    &esp;&esp;“嗯,这就来。”

    &esp;&esp;一个脆脆的,甜甜的,嫩嫩的声音响起,然后就看见一个提着红裙子的小小姑娘,仿佛一只快乐的小燕子似的从屋子里飞了出来,到了潘意身边,俏巧地行了一礼,甜甜叫道:“小素素见过哥哥!”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