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1/1)

    “就记着我挨揍的事儿。”

    “其余对你好的,半点没印象?”

    方惜亭收回趴在窗沿边的手,猫儿回过头,笑吟吟地将人望着:“你还做过什么对我好的事?”

    他像是想不起来,只好一条条细数,幼年时期的小谢同学,丧尽天良,欺负自己的罪状。

    “我怎么只记得文具盒里的蚯蚓,抽屉里的癞蛤蟆,书包里的死老鼠。”

    小男生时期的幼稚争斗,谢序宁现在自然想不明白,当初为什么非得用那样的手段,吸引方惜亭对自己的注意。

    但他也不甘示弱:“那你记不记得,我莫名其妙少了一条袖子的校服,体育课消失的鞋底,和考试时没水的钢笔。”

    “这些好事都是谁做的?”

    方惜亭唇角抿起笑意,没有回答。

    谢序宁继续说:“小没良心的,当真一点儿不记我的好。”

    “你小时候没见过萤火虫,是谁摔伤了腿,给你抓来二十只,装满了一整罐的玻璃瓶?”

    “还有你喜欢吃糖,每年压岁钱我都攒着,只要有机会进城里,哪次没给你买大白兔?”

    “你又说隔壁郑瞎子家的荷花开的好看,我被他家那条恶狗,追了三个村子,才帮你摘下来两朵。”

    “你喜欢看东野圭吾的小说,喜欢李白的诗,柳永的词,喜欢吃小何家的豆花,小赵家的烧饼,哪样我不知道?”

    就连方惜亭最喜欢的歌手,第一次来云京开演唱会,门票都是谢序宁排了两个通宵,动用所有人脉,好不容易才能陪他去看的。

    结果那天晚上两人吵了架,气得谢序宁歌没听完,人就走了。

    出门来担心方惜亭一个人回家危险,又拉不下脸再回去,只好蹲在出入口,抽了整包烟,才等到他的身影。

    两人别扭了很长很长的时间,现在回头想起,倒是雨过天晴了。

    方惜亭想起他的好,心里动摇。

    自己也是邪祟上身,被他传染,竟然还敢大逆不道地想,今晚就算让他背德一次,也没关系。

    那时乱想些少儿不宜的事,心脏扑通扑通的,像要爆炸。

    恰逢车辆转向,驶入村口,在还没瞧清景色之前,方惜亭倒是先看见入口处,熙熙攘攘围着不少人。

    谢序宁被迫把车停到路边,扯开安全带,问:“他们知道你今天要来?”

    方惜亭跟着下车:“怎么可能。”

    猫儿吐槽:“我又不是你,回个村子,还得让人敲锣打鼓的来接?”

    谢序宁奇怪:“那这是怎么回事?”

    瞧那阵仗,分明在迎接贵客。

    腰鼓队、小军鼓、萨克斯,还有高高拉起的大红横幅,以及层层叠叠、水泄不通、围聚在一起的全村村民。

    男人当机立断:“过去看看。”

    但他没走两步,就被方惜亭伸手拦下来:“等等,村门口停着的那辆车,好像是马之孝的。”

    黑色大g,车牌号也能对得上。

    尤其被风刮向另一侧的几条横幅,其上赫然写着一行大字。

    【热烈欢迎青年企业家,马之孝先生,荣归故里。】

    村支书感恩戴德,握住被人群团团包围住的男人的手:“真是没想到,离开这么多年,你还能记得乡亲们,愿意回来投资,帮助大家就业创收。”

    “有你提供的这笔资金,让农村实现科技化的菜园果园浇灌,今年的粮食产量,一定还能大幅度的提升。”

    又有身着红外套的阿姨,从人群里挤出来感谢:“还有小马捐的那所希望小学,等建成了,我们安德镇的小娃娃们,就不用每周来回折腾,要赶十几里的山路,才能上学放学。”

    还有穿着白衬衣的年轻人,看起来和他们同龄:“对了马之孝,你还记得我吗?”

    “念小学的时候,咱俩同桌,但我那会儿不懂事,老跟你开玩笑来着,你不会记恨我吧。”

    马之孝逐一寒暄后,盯着眼前人,记忆回溯,倒是把他和小时候在厕所里欺负霸凌自己的那张脸,完美重合。

    但男人没计较,只笑着抽回自己的手,拿丝巾擦了擦。

    “怎么会,我都不记得了。”

    “这次回来,脑子里只对一个人有印象。”

    他抬眼望去,越过人群,视线落在不远处,站在一起的方惜亭和谢序宁身上。

    男人唇角微动:“哦,不对。”

    他说:“应该是两个人。”

    刑侦:黎明之后

    安德镇地理位置偏僻,早年间没能跟上云京市的脚步,发展滞后。

    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几座大山堵住前路,各方各面都是难题。

    青壮年人口流失,老龄化严重,远离交通要道,不在规划的发展区域内,得不到经济帮扶。

    早些年,村支书为了销售农产品,也曾组织过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同学,支援家乡建设。

    那时方惜亭刚毕业,收到邀请函,也没敷衍,拼拼凑凑掏光了自己好几张卡。

    全部存款凑了两万块,全转回去。

    谢序宁那边经济更宽裕,拿了生活费和奖学金,又在二手平台出掉了自己的潮牌奢侈品。

    二十万的款项,说捐就捐,半点没犹豫,后期还和许阿姨商议,以企业的名义,收购滞销农产品,帮助解决村民收入难题。

    包括后期的基础医疗建设,增加进出村镇的交通车次,招募支教老师等。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