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3/3)

    &esp;&esp;武侠世界里的师门跟现代社会不同,弟子学习的时候,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衣食住行一概得管,倘若弟子下山行走时做了坏事,稍微顾忌点声望的名门正派,都得派人去清理门户。

    &esp;&esp;孟瑾棠回忆了下当年学校老师是怎么检查学生功课的,先亲切询问了一下陈深的修炼进度,随机抽查了几个理论方面的知识点,又伸出手试了一下对方的内息——才短短数日功夫,陈深的内力就变强了一倍有余。

    &esp;&esp;能把一个靠自习就能轻松上重点的人才给教废成学渣,孟瑾棠想,那个传说中的振威武馆还真是花足了心思……

    &esp;&esp;此次前来,除了解答陈深武学上的疑惑之外,孟瑾棠还打算点拨一下对方的生活技能,未来也好分担一部分门派的经营工作过去,特地从仓库中翻出了一本先前在礼盒里开出来的《初级制药手札》。

    &esp;&esp;——以她现在的水准,看《初级制药手札》,已经很难领悟到新内容。

    &esp;&esp;《江湖青云路》中,不仅玩家可以通过书籍来学习技能,游戏人物也可以,但在学习速度上要缓慢许多。

    &esp;&esp;对于新布置下来的学习人物,陈深选择全盘接受,他收下《初级制药札》,再联想到孟瑾棠跟马扬旗放在交谈的内容,深感自己此前考虑不周——既然学会了内功轻功,有了自保能力,闲时何不多去周围的山林里转转,帮忙采集些草药,也好替师姐分忧。

    &esp;&esp;孟瑾棠并不知道,虽然自己才只给陈深安排了制药术的学习,这位新出炉的师弟就特别自觉地把采集术也放在了日程上头。

    &esp;&esp;师弟先自己看一遍,有什么不懂的……说到这里,孟瑾棠顿了下,笑道,王家小公子来了。

    &esp;&esp;习武之人,耳目灵敏,加上赵伯家位置比较偏僻,周围居民不多,就显得来人的脚步声格外明显。

    &esp;&esp;王友怀跟陈深非常熟悉,他兴冲冲进门,在看见堂上坐着的姑娘时,呃了一声,觉得应该解释一句:我是……

    &esp;&esp;孟瑾棠看他语言组织得辛苦,笑着截口道:你是看着马镖头出门,才跟着过来的。

    &esp;&esp;王友怀松了口气——虽然这姑娘年纪不大,但言行特别具备武林高人的风范,他之前担心对方误会是陈深偷偷将师姐何时前来的消息泄露给自己,因此迁怒友人,现在又庆幸亏得当年跟着读书的夫子没此等眼力,否则自己偷懒的事早就瞒不住了……

    &esp;&esp;作为一个经常有机会满镇溜达的富家子弟,王友怀今天碰巧发现马扬旗穿戴得特别正式往镇子边上跑,他猜了下,觉得应该是赵伯家里来了贵客,身为年轻人,王友怀对江湖多少有些向往,就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跑过来看看,若是来人果然是这姑娘,也想当面感谢一下对方同意陈深传自己心法口诀。

    &esp;&esp;王友怀把身上带得东西放下来,表示是给孟瑾棠的礼物,后者也顺便考察了一下王友怀的内功学习进度,发现居然也还行,这位少年的综合资质虽然不如陈深,但比马扬旗之流要强上许多——身为白马镖局合陆镇分局的主事人,马刘杨等人在真正高手的眼中自然是垫底的炮灰,但在寻常武人眼里,也是中上的人物,更遑论普通百姓,他们对江湖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故事跟传说,在普通百姓眼中看来,身具内力代表力大无穷,学过轻功代表飞天遁地,不管是普通镖局的镖师,还是天华教教主,都得被归纳到来无影去无踪的超能力者里头。

    &esp;&esp;王友怀刚刚修习《基础内功》未久,有些细节处不太明白,试着向孟瑾棠请教,后者态度温和,有问必答,这一方面是因为王友怀本人品性资质都还不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系统的判定里,王友怀同样已经算是寒山派的不记名弟子了……

    &esp;&esp;王家是做生意的,自然跟万宝楼有些往来,孟瑾棠与王友怀闲聊时问了一句,后者也顺便普及了一下周边地图的常用知识点——

    &esp;&esp;王友怀:掖州山地太多,想要往中原那走,必得经过永济才行,而永济城,一直就由南家堡的人管着。

    &esp;&esp;南家堡能稳稳占据掖州交通枢纽之位,自有其了不起之处,他们既然要与中原门派做生意,也就允许万宝楼的人把分楼开到了永济城,但更往里走,就不让了,至于白马镖局那边,是因为总镖头曾帮过南家堡老堡主的忙,彼此平常也有业务往来,故而允许他们深入掖州腹地设立分局。

    &esp;&esp;但据王友怀说,大概在上一辈的时候,掖州的格局还不是现在这样,不管是南边北边,都是青蛾宫的天下。

    &esp;&esp;青蛾宫坐落在掖州南部,门派驻地在夷人的居住区里,里面的弟子也以夷人女子为主,因为夷人数量不多,而且通常只在寨子周边活动,所以渐渐的,掖州也有了些中原人为主的城镇。

    &esp;&esp;对待不同的外来人士,青蛾宫的态度也有所区别,普通老百姓没事,江湖人的话,数量少点也没事,数量多了就不行,所以最开始,是没有大型武林势力能安稳驻扎下来的。

    &esp;&esp;孟瑾棠点点头——想来寒山派之前,就属于人数特别少所以不值得计较的袖珍型江湖势力,故而能在寒山稳当扎根。

    &esp;&esp;至于南家堡那边,论人数,肯定远远超过了青蛾宫的危险线,但也没被赶走,其中细节王友怀不太清楚,但曾经听马扬旗等人闲聊时提过,貌似是因为上一代老堡主,曾跟当时的青蛾夫人划下道来单独pk,最后用计策胜了半筹。

    &esp;&esp;掖州的夷人重诺,答允以寒山为界,只要南家堡不越过寒山继续往南发展,她们也就不出手赶人,彼此间虽然关系冷淡,但也没什么大的矛盾。

    &esp;&esp;掖州盛产各种山货,像山参鹿茸,各色皮子,都是供不应求的好物,看见南家堡大笔银子入账,中原那边有别的门派想过来分一杯羹的,南老堡主也豪气,旁人过来后,他就把自己的人从城市里撤离,但青蛾宫说了不随便去南家堡的势力范围溜达,可没说不为难其他人,看南家堡把人撤走,就出手驱逐那些门派。

    &esp;&esp;经过几番明暗较量,南家堡最终还是站稳了脚跟——一些江湖势力发现实在没法子独立行走,就调整发展战略,托庇在南家堡之下,依靠从属势力的名分,来规避青蛾宫的驱逐。

    &esp;&esp;至于具体都有些什么势力跟南家堡关系亲近,王友怀表示,他现在还没到掌管家中生意的年纪,只是偶尔听得长辈聊起过几句外面的事,能清楚个大概情况,都属于他好奇心旺盛的结果,再深点的地方就实在不清楚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