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成都(2/3)
&esp;&esp;“但严道如今为严氏控制,其麾下有邛兵、僮仆上千,恐怕不易对付。”
&esp;&esp;“临邛有铁山。”
&esp;&esp;周昌仍是写字交流:
&esp;&esp;至于严道,则有一座大铜山,所蕴含的矿藏究竟有多少无人知晓。只知道从古蜀国的蚕丛氏开始,蜀人就为了它,与周边部族发生了无数战争,而开采后冶炼剩下的矿渣,漫山遍野都是。三星堆、金沙那些璀璨文物的铜料,多是来源于此……
&esp;&esp;只是李灵觉得有些可惜:“严君疾对大秦有功,族内一二人反对摄政,不意味整个严氏欲为乱。与其兵戎相见,不如让我派吾子前去劝其归顺,如此便能顺利接管铜山。”
&esp;&esp;在这个时代,旧有的公族轰然毁灭,亦有人从庶民小吏,爬上权力的巅峰。
&esp;&esp;“必族!”
&esp;&esp;“我将南行。”
&esp;&esp;一同被安置到临邛的,还有关东冶铁家族程氏,有了这些人技术支持,临邛铁官,也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冶铁中心。非但满足巴蜀汉中,连关中亦需仰仗。
&esp;&esp;除了城邑市场,那些蜀郡的重要资源点,也得分兵控制。
&esp;&esp;本地的农夫们通过市场卖出大量余粮,换回自己需要的铁具、食盐等。商贾则以糖、盐等物,从蜀西的氐羌部落处,换回大量牲畜和皮革,笮马、旄牛,销售到成都。南方的西南夷帅长们则在战争和攻杀中为成都提供另一种货物:奴隶!
&esp;&esp;小陶说道,但这个一向温和的黑夫死忠,却又放了狠话:“不从。”
&esp;&esp;……
&esp;&esp;“严道!”(荥经县)
&esp;&esp;李灵自己做官时,又奉常頞之命,凿了石犀溪穿过两江,以连接检江以南的锦官城、车官城两座官营工坊,让新市成了梁州地区最大的贸易中心。
&esp;&esp;“可。”
&esp;&esp;“巴郡兵浮江而来,江阳(泸州县)至资中(资阳县),两岸蔗田工坊皆安然无恙。”
&esp;&esp;他需要的不是一个残破凋敝的蜀郡,而是能不断产出大量粮食,并创造财富的大后方。
&esp;&esp;天下商贾也云集于此,将蜀地特产运往外部,五大拳头产品是蜀锦、漆器、糖、井盐、枸酱酒和奴婢,此外还有姜、丹沙、竹、木之器,在这进行的贸易,每天都能为蜀郡创造数万市税!
&esp;&esp;这是秦灭楚之前,整个秦朝铸造兵器和半两钱的主要原料来源,到了汉朝时,汉文帝的宠臣邓通来此铸钱,仍有谚曰:“邓氏钱,遍天下”,可见其重要程度……
&esp;&esp;所以,小陶和周昌需要派兵维持这里的秩序,不但要守住城池及各们,还需要维系市场,让蜀地人安心,尽快从政权交接的动荡里恢复,源源不断为关中输血……
&esp;&esp;如今黑夫将与六国虎争天下,而关中无大铁山,兵器冶铸,恐怕要依靠蜀郡和南阳、衡山三地了。
&esp;&esp;李灵尤记得,秦始皇灭赵那年,蜀郡临邛发现了大铁矿。
&esp;&esp;小陶则指着地图上两个县,那是接下来必须控制在手的目标。
&esp;&esp;这都是李灵当年曾战斗过的地方,他曾去当地勘查,通笮汶井江,经临邛与蒙溪分水白木江,都是为了方便开发这两处大矿山。
&esp;&esp;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esp;&esp;这就是这时代,成都的格局,“城”像人之头部,而“市”像一只珥饰,安放在城外南边紧临的“二江”之间。
&esp;&esp;“故曰,两江珥其市。”
&esp;&esp;和过去百年间,蜀郡做的事一样。
&esp;&esp;黑夫在任命李灵为蜀郡守时说得很清楚。
&esp;&esp;黑夫已控制了衡山郡的铜绿山,又有江东不断开采铅矿,加上严道铜山,足以在战争前,将兵工厂的马力开足,生产数以万计的兵刃,铸造数万万的钱币……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esp;&esp;于是卓世被安置到了临邛,利用自己的手艺,如今已当上了铁官。
&esp;&esp;“临邛。”(邛崃县)
&esp;&esp;这就能保证糖业继续运转,随着南郡几乎全民皆兵,顶多能保证粮食不绝产,手工业必将受影响,蜀郡或将取而代之,变成全国的产糖中心。
&esp;&esp;随着严氏一而再再而三与新政府作对,这个家族也被摄政判了死刑。
&esp;&esp;而始皇帝也使赵国邯郸的铁匠世家卓氏迁蜀,大多数迁虏都希望不要走太远,争相贿赂蜀吏,得以安置在葭萌关,唯独卓氏却认为葭萌狭薄,居民又众,以后日子恐怕不好过,而成都人虽众,但他们这些迁虏地会为人所欺,长期处于下层,反而请求远迁。
&esp;&esp;严氏是秦惠文王之弟,素有智囊之称的樗里疾后代,樗里疾封于严,其子孙是在朝野影响最大的公族,远的有前任会稽郡守严庆,近的有那个欲游说常頞反黑的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