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后升职记 第85节(1/2)

    不过不管怎样,她都打定主意,不会再继续留在家中,与她这位虚情假意的父亲打交道。

    彻底意识到她上辈子记忆中的那些人与事,基本都不靠谱后,她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在努力回忆上辈子曾听说过的那些天灾。

    事实已经证明,就连边境发生战争的时间结果,都有可能出现变故,只有天灾会如期而至,一成不变。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与其让她父亲靠着这些信息升官得赏,还不如用在她自己身上。

    柳明瑶听了大女儿的话,叹了口气,如今只有她娘家大嫂在她那个妹妹面前,还能说得上话。

    若有对方帮忙出面说情,肯定能给她大女儿争取个好位置,她也能放心些。

    “也罢,你自己心里有打算就好,不过你不管去哪里任职,都得改改这脾性才好,在人家手下做事,可不比在家中当被人伺候的千金小姐。”

    杨宛如温声回道,“娘放心,女儿在做出这个决定时,就已有所准备。”

    在她上辈子的后半生,没人伺候她不说,她还得学着伺候人,当然不惧这些。

    杨弘深对此也乐见其成,坐到主位上,以父亲的身份指点江山道。

    “进宫比去宫中产业好,你姨母深得皇上信任,听说陛下对她极为信任,所有奏折,都会先由她经手一遍,你若能被留在她身边侍奉,相当于是当上御前女官。”

    说起这些,他的语气十分温和,俨然又恢复成一位为处处女儿考虑的慈父,因为御前女官绝对是个很关键的位置,连前朝重臣都会对其多有礼遇。

    冯家两个女儿被接进宫后,留在皇后身边当女官的消息传出后,曾在京中引起许多议论。

    不少人都笑话她们是山猪吃不细糠,先是选择放弃国公府,跟着她们那被离弃的娘,被接进宫后,又放弃被当公主金尊玉贵的娇养着的机会,选择当侍奉人的女官。

    可是随着皇后临朝,她们姐妹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在更是到了连她们的祖父,顺国公遇到她们,也不敢端长辈的身份的地步。

    杨弘深气的是女儿不顾身份的在外抛头露面,有辱门风,也会给他招来教女无方的非议,但他并不反对女儿想要进宫的决定。

    “爹放心,女儿肯定会尽量争取进宫,不再让您失望。”

    杨宛如当然知道她父亲在打什么主意,不过她嘴上这么应下,可是进宫对她而言,并非首选,这也是她选择参加大招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因为宫中的那些人与事,对她而言,可谓是既熟悉又陌生,容易让她再次被上辈的记忆影响到,从而再次犯错。

    还是彻底换个陌生环境,从头开始,更适合她。

    更何况,见到姨母在前朝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威望后,杨宛如也有些看不上宫中内官的身份。

    她想当女官,当真正入品的官员,像这次参加大招募般,拥有能与那些男子在同一个台面上,一起竞争的身份和资格。

    这是她在参加大招募的初选时,在现场突然生出的冲动想法,却在后来变得越来越坚定,既然家里的父亲,嫁过的丈夫,都无法成她的依靠,甚至还会连累她,她为何不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为强大?

    【作者有话说】

    107

    意外

    随着时间越发临近春闱,京中可以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热闹起来。

    直到此时,人们才知道官方在京中新建起的几栋三层建筑,能以超低价给上京赶考的贫困学子提供食宿,实在连这个费用都负担不起的人,还能通过银庄借钱。

    那几栋建筑都位处灾民住宅重建区域,是在将灾民的房子进行统一规划后,空出的地面上建起来的,房子干净整洁,提供的吃食也是荤素搭配,待遇极佳。

    这一优待读书人的新举措公开后,顿令京中舆论风向大变,之前那些认为宫中太过优待那些参加大招募的人的声音,迅速消失,再也没人敢说什么差别对待。

    毕竟那些参加大招募的人抵京后,都被安置在京郊庄子上,这些前来参加春闱的士子,却都被安置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内,收的那点费用,还不抵一天的饭钱。

    这种己方刚一出招,就被对方如早有准备般迅速反制的滋味,令某些人在暗地里气得直咬牙,却又无可奈何。

    皇上看着过年前后这几个月的支出清单,心疼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不知不觉中,竟然又花出去这么多?这银子也太不经花了些。”

    柳明月笑着安慰道,“反正咱们花出去的多,老百姓们就有机会赚得多点,这一出一进,又没便宜外人,从近期收到的一些统计数据看,京中百姓的消费能力明显在提升,城外百姓的东西好卖多了,这就叫做良性循环。”

    每天都有许多城外的百姓挑着担,进城售卖些自家的瓜果蔬菜和鸡鸭鱼之类的东西,他们这种小地摊,往往针对的就是城中那些家境最普通的百姓。

    所以那些百姓的收入,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能力,随着宫中在城内大搞基建,给那些百姓提供了许多工作岗位。

    这个道理,皇上当然也懂,收到相关反馈,他也对此很欣慰,可是一看自己花出去的钱,还是免不了会心疼。

    “朕为这座江山,付出得实在太多啊!”

    在这一点上,柳明月也不得不承认,徐庆业这个皇帝,的确说得起这个话。

    “等到船队回来就好了,船队的收益,应当可以充分弥补陛下的这些付出。”

    提起船队,皇上也来了精神,“出海就这点不好,一离岸就失联,也不知船队现在走到哪里了,带出去的那些商品好不好卖,海上航行顺不顺利?能不能在下半年如期返回大安?”

    柳明月算是听出来了,这位平日里肯定也没少在心里琢磨,才会在提起这个话题时,迅速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依臣妾之见,只要船队此行还顺利,其它的,您都不必担心,咱们大安的东西,在海外是卖方市场,东西肯定不愁卖,尤其是在海上商道断了数十年的情况下。”

    最怕船队会在海上遇见大风大浪,或是遭遇西方的强大武装势力,要不然,与海外通商,对大安而言,绝对堪称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正在提起船队的两人不知道,在遥远的海远的海外,他们正惦记着的船队,已经返航提上日程。

    装船时,看着数量极多的商品,到了海外,压根就不够卖,实在不够卖,他们都没来得及多走几个地方,船上那些大安特产商品,就已经卖得一干二净,让人心情复杂。

    “能早些回去,固然是件好事,就是这么一来,我想要绘制出更大面积的海图,只能等到下一次了。”

    面对蒋清言的遗憾,左子兴有些好笑。

    “想要绘海图,以后有得是机会,能早点回去,避开五六月以后容易出现的大风大浪,才是最重要的。”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