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降临(5/5)

    “四万人马,二百多艘战舰,看来这已经是闽浙沿海的全部实力了啊!”

    扶苏闻言,挑了挑眉,喃喃道:“闽浙总督这是急眼了”

    废话,若是收不回琉球,闽浙总督杨廷璋相信,乾隆会扒了他的皮治罪。

    他娘的,在自己任上丢失了疆土,完全可以被夷三族了。

    好不容易爬上两省总督之职,杨廷璋可不想就这样窝囊的死去。

    所以,哪怕是不惜一切代价,杨廷璋也要将琉球给收回来,将那反贼给大卸八块,以泄心头之恨。

    “来人,整军备战!”

    想了想,扶苏大喊了一声。

    随着他一声令下,整个琉球岛都动了起来。

    所有人都知道,能否守得住基业,就看这一战了。

    如果能全歼官兵,那自是不用说,起码暂时间之内是安全的。

    如果抵挡不住,那趁早给自己挖个坑跳进去好了。

    反贼一旦落到清军的手里,可没什么好日子过。

    千刀万剐都算是轻的了。

    “轰轰轰”

    轰轰烈烈的海战,开始了。

    双方打得有来有往,再加上琉球一方虽然落于下风,但因其处于上方防守,是以并未生出大乱子。

    扶苏没有出手,他坐镇大后方以策应四周,防止出现崩盘现像。

    总不可能打天下一直由他这个首领亲自出手吧。

    得让手下的新兵蛋子上战场见见血,练练胆。

    俗话说: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就在琉球的扶苏与官兵大战的时候,大陆方面也没有平静下来。

    甘肃爆发了田五起义,江南也有白莲教起义,中原有红花会起义。

    八卦教、天理教好似约定好了一般,天下各地相继爆发起义。

    如果说,琉球爆发扶苏起义,还能算得上是天高皇帝远,乾隆皇帝跟文武百官还能慢慢商定策略,集齐全天下之力,剿灭反贼的话。

    那内陆各处爆发起义,就直接将乾隆给打懵了。

    好似重重的一记耳光,抽在了乾隆的脸上。

    说,看吧,这就是你所谓的康乾盛世?

    糊弄鬼呢?

    妄你还自诩十全老人,想着粉饰太平,做梦去吧!

    “你们谁来告诉朕,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得到下面各府道台上呈的折子,乾隆气得脸都绿了。

    将军机大臣们召到了紫禁城中,见面就是一顿破口大骂。

    “那些逆贼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琉球一出事,他们一个个就跟约好了似的,都跳了出来?”

    他娘的,简直就不能让他这个皇帝过上一天的安静日子。

    前几年,大小和卓生乱,好不容易镇压下去,以为可以过上两天安生日子。

    没想到,这还没半年呢,远在带清最南边的琉球便出事了。

    这边正商量对策,想着如何剿灭逆贼呢,那边又出事了。

    这次,不是一个地方出事,而是天下各处相继爆发了十八出起义。

    这一刻,乾隆心中不禁生出一种,我带清药丸的错觉。

    “奴才该死!”

    面对盛怒的乾隆,傅恒、来保等人对视一眼,然后齐齐拂动马蹄袖,跪地请罪道。

    “朕要的不是你们跪在这里请罪,而是你们谁能告诉朕,琉球的那个扶苏,还有眼下这到处的叛乱,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面对大臣们的推诿,乾隆更是大怒,厉声喝问道。

    “万岁爷息怒,奴才已经派人联系了西方夷人,想必过些日子就可以用上西夷人先进的火器!”

    傅恒拜道:“到时候,不论是琉球的嬴逆还是田五、白莲教等逆贼,都可以一战而定!”

    带清已经坐了百余年的天下,昔日纵横天下的满八旗早已经腐朽堕落了。

    别说是镇压叛乱,哪怕是剿匪也不堪一用。

    故而,在康熙晚年,汉军绿营八旗就逐渐上位,成为带清军方的主力。

    至于满大爷们,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了。

    打仗这种辛苦事,当然是让那些汉人奴才们来干了。

    当然,值此天下烽烟四起的关头,傅恒等人可不放心汉军绿营去剿匪。

    须得防着一手。

    既然如此,那么只能让满大爷们上战场了。

    但他们久于享乐,疏于战阵,怎么办?

    当然是向西方夷人购买先进的武器了。

    可能有人要问了,不是说带清闭关锁国,从不与外界交流吗?

    为何傅恒会说与西方人交易,购买先进的武器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带清的历任皇帝虽然看不起汉人,但那只是表面现象。

    实际上,他们防汉甚于防川。

    就以乾隆皇帝来说吧。

    他精通汉语、满语、蒙语、藏语和维吾尔语。

    跟荷兰、西班牙、路易、英吉利、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等西方诸国元首之间,互有书信来往。

    他知道西方各国的状况,也知道如今世界的变化。

    其制定的藏地策略,直接将西域重新纳入带清的疆域之中。

    他让八旗士兵大批量装备火炮跟火铳,显然是知道火器的恐怖威力。

    他后期限制绿营的火器数量,并封锁海域,也是警惕于世界的变化会对带清造成冲击。

    闭关锁国,禁止带清与洋人接触,也是为了避免西方的思想传入带清。

    这是带清历代皇帝们,以少御多的政策方针。

    问题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就不懂了。

    如果带清的皇帝们知道了西方世界的变化,为何不积极学习,而是将头埋进沙子里装驼鸟呢?

    实际上,大清一直有粘竿处的存在,相当于前明时期的锦衣卫组织。

    粘竿处身为特务间谍组织,只为皇帝服务。

    他们的探子遍布天下,甚至是远洋,探听各地的一切消息。

    正是有粘竿处探子们的存在,使得上至康熙、雍正,下至乾隆、嘉庆等带清皇帝。

    可以轻而易举地,跟西方世界保持着长达上百年时间的联系。

    所以,想要跟西方国家交易,向他们购买一些先进的火器,不过是一封书信的事罢了。

    “传旨,让盛京将军带兵入关!让直隶八旗、汉军绿营集合,朕要御架亲征,剿灭叛逆!”

    听到傅恒的话,乾隆却是没有理会,反而怒火冲天的吩咐道。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