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第94节(2/3)
此时,作出这等丧心病狂营销策划的春妮等人,完全不觉得,自己等人的未来将会受到多少海城中小学生扎小人诅咒。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好逢着大年下,大人办年货,给孩子买一本字帖当新年礼物,也算应了节气。
到字帖发售之时,校长已经在海城的文人圈子混出了点小小名气。
如此,这个年一过,到了三月间,周景山钢笔字帖的名声已是传得很广了。江南文风重,如金城,明州这些周边大市的书商听说之后,打听到学校地址,纷纷找上门来求购。新鲜印出的字帖还没走出校门,便全卖了出去。
然而,这本字帖书的身价会不会涨,是以后的事。字帖上明打明写的钢笔字帖,光是“钢笔”这两个字,就先拦住了多少没有钢笔的人家。这年头,一支钢笔少说都在好几块钱以上,这个价钱,买普通的毛笔,能买好几支了。
只是三毛钱一本,就是卖出一万本去,也最多一千块钱的纯利。比起睡美人,这个钱少是少了些,但是,赚得既不扎别人的心,又不扎自己的手,借此,学校拓展了人脉圈子,还是个细水长流的生意,除了付鸿民可能不满不够赚之外,学校里,从方校长到林老师,个个都觉得这生意再划算不过。
学校字帖的问世,正好填补了市面上的一项空白。
只是几天功夫就卖到将近一千本,也着实有些吓人。方校长抽空让几个学生去书铺里打听,怎么卖得这样快,才知道原来好些人家听说有钢笔字帖卖,一买就是好几本,有的大户人家成摞成摞地朝家里搬。买字帖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给孩子买,而是自家买来用的。
书肆老板问起,那些人就说,现在政府公文大部分都以钢笔书写,以前市面上没有钢笔字帖售卖,大家各写各的,没个标准,不知写的讨不讨上官欢喜,现在有了字帖,照着上面的写,便是不出挑,也总出不了错。再听说写范字的是周景山老先生,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买啊!
老先生听闻学校在不靠别人的情况下收留了两千多个孩子免费读书,深为动容。不顾病体未愈,将校长和春妮几人介绍给他的朋友们,请他们有空上门为那些学生们作指点。并承诺他们,等年后天气暖和一些,他组织一场义卖会,所得将全部捐献给他们的学校。
要知道,大总统都曾求过周景山老先生的字。总统喜欢的字,自己照着练总不会有问题了吧?
海城读书人虽多,舍得多花一笔钱买字帖练字的人家又不多。加上现在学校的财政不再那样紧张,校长一心韬光养晦,这本意义非凡的字帖在问世之初只是按照常规程序,由他们跟书店谈妥,夹在一堆字纸中,正常摆在店中售卖,不像睡美人的浩大声势,除了字帖发售那日,请几名文人在报上捉刀写了两篇软文之外,一分钱的宣传费用都没多出。
其实春妮完全是囤积癖发作,她是意识到这本华国第一版的字帖的价值,提前多囤几本当投资了。
借由这本字帖,校长他们结识了大书法家周景山先生。
玩具厂发展起来后,印刷厂也沾光换了几台新设备, 加上吴江大学以前淘汰下来的旧印刷机,日夜不停的话,一天至少可以印一千张四色拼图纸张。一千张彩色拼图看似不多, 但现在通行的彩印均是套印技术,若一张图有三种颜色,比起单色印刷,至少要多印三次,若有五种,则要套印五次,以此类推,彩图的颜色越多越繁复,套印工艺越复杂。印一千张四色拼图,比单印四千张单色印物需要耗费的时间人力只能是更多。
于是,校长转悠几圈下来,他们的字帖有了周景山先生写范字,钱松龄先生写题跋,孙允祥先生绘制封面……这本华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本硬笔书法字帖,注定不会平凡。
描摹用的蜡光纸解决,字帖才真正付梓发行。
没想到,他们的睡美人经营了一个夏天,影响力还没怎么出海城,倒是钢笔字帖先一步在周边铺上了货。
以校长普及教育的心态,这样一本名家专属订做的字帖才只卖三毛钱一本,便宜上天了好不好?现在一本软皮笔记本都要两毛多呢!
周景山的圈子来往的,能是一般人?
一本小小的字帖,他们现在已经有了实力自己刻自己印。
幸好有去年卖多米诺的经验在,方校长考虑到几位大家的名头,原本就印的不少,再紧急让工人加班,总算顶过了年前这一拨小高峰。
周景山擅写行草,他的楷书字还没有多少人见过呢。
方校长与周老先生因字帖结缘,因而每每被人介绍,必要先说一说那正在赶制的字帖。几次聚会下来,他许诺过不下十位大家,等字帖试印出来,将会先送到各位先生案头品鉴。如果先生们喜欢,还请留下墨宝推荐云云……
如此,仅是年前这几日,仍然卖了近一千本之多,各大书店商铺相继发来库存告急,让他们加急送货。
商家都是趋利,见到字帖好卖,当下有不少书肆将剩下的存货摆在显眼处, “民国第一本硬笔字帖”的名头一打出来,又迎来了销售的小高峰。
学校在赶制字帖的工夫,方校长被带着认识了一圈这个国画大师,那个印章大家,还有那个……
不止是自己买,亲戚朋友,上司下属,家里有小孩的,人人一份,个个不空,自然多多益善。家里没小孩的,写文书,做笔记,想练字的有字练,不想练的,放在家里欣赏,也是一件拿得出手的雅物。何况它定价三毛钱,平民百姓少买两斤糖,这钱便省了出来。过年走礼,说出去好听,送出去也有面子啊。
春妮在其他方面迟钝,但她听韩厂长将这些题字的画画的大师们都给她介绍一遍,便模糊明白了要紧处。等试印本下来,她豪掷三块大洋,先买了十本,吓得夏生以为自己又要加练,晚上硬是没敢回家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