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1/1)
&esp;&esp;萧洄抬头:“嗯?”
&esp;&esp;“今日的事我会尽快审查清楚,你最快明日就能回家,到时候老师要是问起来,你——”
&esp;&esp;灯火中,望着他的眼睛亮晶晶的。
&esp;&esp;晏南机喉结上下滚了滚,而后迅速移开眼,忘记了接下来要说什么。
&esp;&esp;“罢了,你去吧。”
&esp;&esp;萧洄一脸雾水地回了房间。
&esp;&esp;大理寺审讯室的灯火亮了一夜。
&esp;&esp;……
&esp;&esp;……
&esp;&esp;鸿胪寺。
&esp;&esp;已经入夜,这里仍旧热闹。晏之棋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将蠢蠢欲动的东国使团摁住,没有将那件事闹大。
&esp;&esp;泰兴帝听说了此事,立刻便派了人来安抚。
&esp;&esp;派来的人是大皇子陈阑。
&esp;&esp;此行,见其如见君。
&esp;&esp;陈阑坐在公堂内,听着晏之棋的汇报。他所知的不多,所以也是捡着今日在大理寺上听得的内容说,具体结果如何还是要看大理寺明日怎么宣判。
&esp;&esp;“晏大人聪颖绝伦,公正廉明,东国使者遇害一事明日应当便会有结果。”晏之棋说,“鸿胪寺已按照吩咐,将巫听日常起居注送去了大理寺。”
&esp;&esp;“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堵住东边那群人的嘴。”
&esp;&esp;东边住着西楚的人,东国人在大兴遇害,这么好的机会,巧舌善辩的西楚使者肯定不会放过。
&esp;&esp;陈阑声线惯常冷冰冰的:“晏少卿如何看?”
&esp;&esp;晏之棋抬头,看到陈阑坐在上首,表情十分散漫。他的左侧站着一个年轻侍卫,神情冷漠地抱着刀环着胸。
&esp;&esp;晏之棋收回了视线。
&esp;&esp;他说:“西楚善辩,只需找出一个能辩得过他的人即可。”
&esp;&esp;陈阑便问:“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只是我大兴人才颇多,你觉得谁来合适?”
&esp;&esp;人才是挺多的,光说青云榜八大才子便已是世间罕见。
&esp;&esp;只是八人各有千秋,从未听说有一人精通此道。
&esp;&esp;陈阑当然清楚这点,所以他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扔了出去。
&esp;&esp;然而晏之棋似乎早有答案,拱手道:“有一人可。”
&esp;&esp;一直面无表情的沈琅突然看了他一眼,陈阑闻言,起了些兴趣:“哦?是哪位?”
&esp;&esp;晏之棋说:“萧太师府,萧三公子,萧洄。”
&esp;&esp;第23章 天净沙 11
&esp;&esp;翌日,晏南机从大理寺出发去上朝。
&esp;&esp;他连夜看完了巫听的起居注,盘问了东国使者许多细节。将近一夜未合眼,天将明时方在书案上小憩了一会儿。
&esp;&esp;太和殿外,萧珩大阔步走近,盯着他眼底淡淡的乌青,问:“一夜未睡?”
&esp;&esp;晏南机困倦地嗯了一声。
&esp;&esp;他伸手揉了揉眉心,或许是没睡好的缘故,内双眼皮直接变成了单眼皮,看过来的眼神锐利至极,给人一种不好惹的错觉。
&esp;&esp;两人并肩往太和殿内走,一些原本想上前招呼的官员犹犹豫豫的,到底是止住了。
&esp;&esp;“进展如何了?”萧珩问。
&esp;&esp;“不是托他转告你了吗。”晏南机嗓音有些哑。
&esp;&esp;“我想听听细节。”萧珩说,“ 昨夜原想亲自走一趟的,但不巧,被人抢先一步。”
&esp;&esp;萧洄卷入东国使者一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原想着解决了手头上的事就去看看。
&esp;&esp;但萧叙去了,他就不太方便去了。
&esp;&esp;两人说了一路。
&esp;&esp;进了太和殿,又默契地分道扬镳走到各自的位置。
&esp;&esp;朝上,泰兴帝果然提到了昨日巫听之死。
&esp;&esp;晏南机出列大致说了下事情的原委,具体的还得等到今日开堂。
&esp;&esp;出乎意料的,听完后,泰兴帝单独拎了一个人出来:“萧洄,我没记错的话,太师的幺子便是叫这个名字吧?”
&esp;&esp;百官中,有四人抬起了头,在一众头顶中非常显眼。
&esp;&esp;萧怀民出列,说:“是,吾家三郎确名萧洄。”
&esp;&esp;泰兴帝恍惚了一下,从出生到离京,一共一十六年,他还没见过这小孩。
&esp;&esp;都说他的才情比肩西川,上次听闻他拿了青云台第一百名的时候,竟然有种今夕何夕的感觉。
&esp;&esp;皇帝突然提起这个名字,百官心思各异,维新派和守旧派互相看了两眼,但还没容他们细想,皇帝自己就岔开了话题,好似又对他不感兴趣了。
&esp;&esp;问题是不感兴趣的话干嘛要提?
&esp;&esp;帝王心简直难猜。
&esp;&esp;下了朝,晏南机直奔大理寺。因为涉及到东国使者,此次会审并不公开。
&esp;&esp;一个时辰之后,早市刚刚结束,萧洄等人被判无罪释放。
&esp;&esp;让一众等着看热闹的京都百姓大失所望。
&esp;&esp;出了公堂,乔浔见到朋友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大理寺的伙食真的是太差了!!”
&esp;&esp;短短一晚上,竟有了一种大家都瘦了一圈的错觉,脸上写满了疲惫。
&esp;&esp;“就是说啊!我不是说难吃哦,我就是想表达一下对清廉的官员们的同情。”杜承锦简直跟他是难兄难弟。
&esp;&esp;都吃的啥啊!!
&esp;&esp;大理寺衙役们的吃食由朝廷统一供给,小膳房基本上不会开,就算开了也只有那么几道菜。
&esp;&esp;有的吃就不错了。
&esp;&esp;昨晚被人带出去开了小灶的萧洄摸了摸鼻子,没说话。
&esp;&esp;偏偏杜承锦是个老实人,见他没开口,误以为是被垃圾伙食气得说不出话来,还特地挪过来安慰他:“别气萧公子,你等我,我要是回家不被我爹打,只要我能出门,就请你到广味斋吃烤鸭!”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