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1/1)

    皇后之死真相大白,死讯终于公告天下,很快传遍了大梁的每一寸土地。

    举国哀悼。

    ……

    西北的一座村子,正飘飘悠悠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钱班主和徒弟们收拾好了搭台用的家伙什,什么虎头牌、龙凤旗、未开刃的刀枪剑戟……一一折叠放进了木箱子里。

    一行人回到村里临时给他们落脚的院落。

    一个身穿粗布麻衣的俊俏男人正在打水,见他们回来,对钱班主微微颔首致意。

    钱班主的小儿子从老爹身后冒了出来,戴着厚厚的冬帽,手里拿着两把道具刀,小猴似的翻了四五个后空翻,来到俊俏男人面前。

    “萧大哥,你伤还没好,这种活我来干就行!”

    “无妨。”萧沅将水桶从井中拉上来,对钱小童淡淡一笑。

    钱小童也不坚持,笑嘻嘻地又在院子里练翻跟斗了。

    钱班主走到萧沅身边,埋怨道,当初戏班在河边捡到他,费了那么大劲才从鬼门关把人拉回来,他可得好好养伤,省得辜负大家一番工夫。

    萧沅知道,这戏班子本是要去京城的,就因为路上临时捡到自己,给自己治伤,才临时来了这个村子落脚,咿咿呀呀唱了两天也没赚到什么钱。

    这时,那钱小童在萧沅身边翻着跟斗,不成想地上结了冰,脚底一滑——

    萧沅眼疾手快,一把揪住他的衣裳,稳稳当当让他落在地上。

    戏班众人瞧见这一幕,看向萧沅的目光都不免带上几分惊讶。

    钱小童有些崇拜,眼睛放光。

    “萧大哥,你会功夫?那你会不会使刀?”

    萧沅犹豫一下,轻轻点头,下一秒那把没开刃的刀就被塞进了手中。

    萧沅伤势已经恢复了七八成,见钱小童目光灼灼望着自己。

    七八岁孩童的目光,让他不禁想到了燕宁。

    萧沅心中一动,眼神也变得柔和几分,便做了几个简单的劈砍动作。

    招式简单,但潇洒利落,气势逼人。

    戏班众人平日练的都是台上表演的架势,看着花哨,却也没谁真砍过人。

    见到萧沅这架势,一个个都看得有些直了眼。

    就连钱班主也有些诧异。

    晚饭做好了,十几个人围在一起,十分热闹。

    钱班主端着碗凑到萧沅身边,问:“小兄弟,看你这伤也快好了,有没有想过以后去哪啊?”

    萧沅神色一黯,缓缓摇头。

    他也没想到自己命这么大,竟然没有淹死在河里。

    可即便活着……京城只怕再也回不去了。

    钱班主有些高兴,“你方才露那几手,我们看得出来,肯定是练家子。我们这些走江湖的,也不在乎你过去经历过啥事,但你要想谋生混口饭吃,倒不如以后就跟着我们,咋样?”

    萧沅没有说话,眼中闪过一丝迷茫。

    “不说话就当你答应了啊!”钱班主笑了起来,拍了拍萧沅的肩。熟络得好像已经是一家人。

    钱小童比他还高兴,说:

    “太好了,萧大哥就可以和我们一起去京城了,我还没见过京城的房子哩!”

    “还去啥京城啊。你没听今天外面回来的人说,京城出事了啊?”一个胖点的汉子扒拉着饭,含糊不清地说。

    萧沅下意识抬头,钱小童已经好奇地追问了。

    那汉子抹了抹嘴,道:

    “皇后殡天,京城三个月内禁止搭台唱戏。这会儿去京城,喝西北风啊……”

    “咣当”一声,萧沅的碗掉在了地上。

    ……

    两年光阴荏苒,春风再一次拂过京城的街巷,柳树抽出新芽,仿佛一切都未曾改变。

    然而,市井间的喧嚣已不同往昔,街头巷尾谈论的多是内阁的施行和皇上的英明决策。

    群臣下了早朝,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着内阁制度的细节。两年前的争论和反对声早已消失无踪,如今更多的是忐忑与期待。

    如今内阁只是初具雏形,入阁人选尚未敲定,这也是群臣此时心中最为忐忑之事。

    一旦入阁,便是天子近臣,一言一行皆可直达天听。

    若能提前知晓陛下心仪的人选,提前走动走动,也是好的。

    ……

    燕修云一踏入长玉宫,便听到两个孩子朗朗的读书声。

    桃花树下,两方桌案相对,燕宁与燕璟各坐一边,轮流背着书。

    两个孩子长高了许多,燕璟刚过完七岁生辰,眉眼间已隐隐能够窥见几分秦雨薇的天人之姿。

    燕宁的话却更少了,不苟言笑,倒也有储君风范。

    燕修云淡淡一笑,没有打扰,径直进了寝殿。

    秦雨薇早知他要来,早早备了药膳,待燕修云落座后关切地问:

    “前几日听说太医院又换了副调理的方子,陛下可觉着比起先前好些了?”

    燕修云笑笑,唇色有些苍白。

    他的身子状况自己知道,太医院汇集天下妙手,这两年来才勉强吊住了他的性命。

    若好生休养,兴许还能多延几年寿命。

    可身为帝王,集千万生民所望于一身,又岂敢有一日懈怠。

    燕修云绕过这个话题,对秦雨薇道:

    “今日朕来,是有件事想同你商量。”

    燕修云停顿片刻,望着那对极美的双眸,郑重道:

    “如今后位空悬,朕决定立你为后。”

    秦雨薇不禁微微挑眉,并不十分讶异,只有些“惶恐”道:

    “陛下,历朝皆是从前朝重臣或是世家大族之中选取合适女子为后。

    臣妾出身寒微,只怕……难以服众。”

    “你不必担心,朕已经将前朝那些老臣的嘴堵上了。”

    燕修云向外看了一眼。

    “宁儿是我大梁的太子,未来储君。你是他的母亲,立你为后并无不妥。

    更何况如今后宫除了你,朕也实在信不过旁人。”

    秦雨薇起身行礼,“臣妾谢恩。”

    燕修云说自己就要回上书房,还有些事要处理。至于封后大典的准备事宜,已经让礼部着手去办了。

    手串

    燕宁口中仍旧背着书,一边抬起黑沉沉的眸子,视线穿过飘零的桃花,远远目送燕修云走出了长玉宫。

    燕修云身影消失的那一刻,孩童口中的颂书声也停了。

    “太子哥哥,你要去哪?”燕璟见他忽然放下书站起身,便问道。

    明日母妃可是要考校二人学问的。

    燕宁却没有看她一眼,转身走了。

    燕璟望着燕宁的背影,琉璃般的眼眸中有些困惑。

    她记得小时候,太子哥哥很爱笑的,还会带着自己爬树、骑马。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就再也没有见他笑过了。

    ……

    燕修云回到上书房,祝澜一身红色官袍,早已等候在那里,双手握着一份奏章。

    她用了两年时间,终于将内阁制的建立推到了最后一步。

    手中奏章上所写,是吏部考核过后,提供给燕修云的最终阁臣备选名单。

    名单上的官员多是从六部之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至于具体启用何人,还得看陛下的心意。

    燕修云接过奏章,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

    “陛下……”

    祝澜有些担心,燕修云摆摆手示意自己无事。

    他打开奏章,目光随着上面的一个个名字认真看了过去。

    过了良久,他却并没有下决断。

    燕修云说自己有些乏累,让祝澜先下去了。

    祝澜刚退出上书房,又听到门内传来一阵咳嗽声,像是要将肺都咳出来一般。

    命数终有天定,祝澜在心中轻叹一声。

    燕修云将雪白的手帕从唇边移开,上面已经沾染了点点殷红。

    他将手帕丢到一边,再次对着名单上的大臣名字凝神思索起来。

    良久,他提笔蘸了朱砂,深思熟虑后在一个个名字后面添上一个红点。

    礼部周显清。

    吏部谭萧。

    刑部莫文翰。

    兵部俆垚。

    户部肖婉。

    工部赵思成。

    除此以外,还有一人十分关键。

    燕修云取出一道早已准备好的诏书,下旨将军器监正式更名为军备司,独立于朝廷六部之外,专研火器,务求国之兵锋常保无敌。

    原军器监监正周达晋升为军备司总指挥,统御军备资源,直达圣听,更可直接参与军事谋划。官秩几乎与六部尚书平齐。

    按照原本拟定的架构,为保证内阁平稳运行,还需设首辅、次辅各一人。

    而内阁首辅的人选,朝臣们心中早已心知肚明。

    除了祝澜,无人可担此任。

    燕修云蘸了朱砂的御笔在祝澜的名字旁停留一阵。

    却慢慢收回了手。

    他神情略显犹豫,最终将笔搁下,奏章也暂时搁置在了一旁。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