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大明 第742节(2/2)

    “看来你还是有些不太适应。这是我的错,当初在倭区的时候,就不应该一直安插在大阪城当眼线。”

    此刻距离那场雪地伏击已经过去了足足三个时辰,可林锦江到现在还没有从后续爆发的近身血战中彻底回过神来。

    “是因为钧哥?”林锦江试探问道。

    林锦江闻言不禁会心一笑,不管如何,这对曾经叱咤倭区的黑白双煞,到底还是同一个脾气。

    和面对范无咎之时的随性轻松不同,林锦江对顶头上司谢必安一直十分敬畏,甚至是有些恐惧。

    “行了,可以开始了。”

    恍然回神的林锦江看着画面中表情淡然的谢必安,忽然感觉有些陌生。

    “至于我嘛,没有他那么多花花肠子,我回辽东的理由就一个,落差。”

    谢必安摇头失笑:“我做的这些不过只是小打小闹,根本就上不了台面。真要说义军,或许只有南直隶金陵城出来的血袍儒序配得上。”

    说出这句话后,本该主导这次对话的林锦江却莫名陷入了沉默之中,眼神直直发愣。

    “来之前,我去蜀地见到了范哥,他现在是浑水袍哥的舵把子。”

    “我跟那头犊子可不一样,你别看他长得丑,就觉得他说的都是实话。那孙子哪儿有那么多的侠肝义胆,无非就是因为钧哥以前在成都府当过浑水袍哥,所以他无论如何也要去试一试。还嚷嚷着说一定要混上舵把子的位置,这样才能压钧哥一头。”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都不喜欢寄人篱下,也不愿意成为累赘。

    而且,如今辽东还是整个帝国道序魔修出没最频繁的地区。

    “如果总旗您是因为受不了落差离开墨院,回到了辽东,那又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义军?”

    谢必安语气自嘲:“虽然我现在也不是名序七的察士,而是晋升成了序六的闻官,可除了脑子变得更灵光的一些,对一些情报更敏感之外,依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还是帮不上什么大忙,反而只能躲在墨院里面当一个受人庇护的废物。所以与其顾影自怜,倒不如出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倭区的时候,谢必安曾经答应过一个人,承诺会带她来自己的家乡看看。

    毕竟对方曾经是倭区锦衣卫总旗,虽然也不是什么太了不得的身份,但谢必安的骨子里的那股自傲却是众人皆知。

    但其实,林锦江还知道谢必安返回辽东的另一个隐秘。

    “奇怪什么?”

    ‘血’和‘儒’这两个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字眼,放在一起却组成了如今最是令人闻风丧胆的一股势力。

    他看到了械心沸腾到极致的自爆,看到了白骨被生生拔出的恐怖,看到了双臂尽断,却还要用牙齿去撕咬钢筋铁骨的凶悍。

    “我为什么会成为一名响马。”

    林锦江缓缓开口道:“您的想法应该跟他是一样的吧?”

    尽管自己很感兴趣,但林锦江实在没有胆子去深挖这一段故事,转而问道:“谢哥哎,这个称呼我实在是喊不顺口,要不我还是叫您总旗吧,行吗?”

    那是他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血腥和残酷。

    此刻懒洋洋的坐在椅中,浑身上下却散发着一股如有实质的匪焰。

    但不是那种欺压乡里、鱼肉百姓的土匪,而是悍不畏死、胆大包天的凶悍。

    “义军?我可担不起这两个字。”

    如今弃笔捉刀,展露出极其凶狠的一面,四处刺杀仕途一系的门阀成员和大明军伍之中的兵序大员,而且还在暗处与鸿鹄交手,破坏对方的虚假‘起义’,宣扬无序思潮。

    “那怎么可能,我谢必安还没有自负到那种地步。”

    “当然,我没有嫉妒他们的意思,只是觉得自己不争气罢了。”

    谢必安哈哈大笑,将范无咎的老底拆了个一干二净。

    在动乱爆发之前,这些儒序一直被张峰岳雪藏在帝国各地的夫子庙之中,充当教书育人的先生。

    似乎是察觉到了林锦江眼中的异样,谢必安笑着开口:“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

    如今的谢必安一头干练短发,满嘴胡茬,曾经白皙的皮肤变得粗粝泛红,眉眼深重,眸光却格外犀利,让人下意识不愿意与之对视。

    斯人虽远,但诺言不变。

    “你还记得第一次看到陈乞生和邹四九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序位是多少吗?应该也不过是六七的水平吧?但现在呢,别人已经是一条序列的源头之人,威震一方。”

    正是跟随张峰岳的书院系儒序。

    谢必安话音顿了顿,眼中泛起淡淡的回忆之色。

    林锦江眉头微皱,有些不太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

    现在锦衣卫虽然已经灰飞烟灭,但凭借和李钧袍泽关系,谢必安也没有必要到辽东成为一名匪首。

    林锦江默然,他心里确实有这样的疑惑。

    毕竟动脑和动手比起来,还是动脑更令人惧怕。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