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 第44节(2/3)

    “那……他伯父的儿子如今在做什么?”许杏眼珠一转,问。

    “回来了?今天倒是早。”许杏包起一大包,抬眼看见长青,很自然的露出个笑来,“衙门里不忙?”

    “好,那我就等着你发财的好消息,到时候别忘了交税。”长青玩笑道。

    “不是打猎,他说了,是去抓几个小贼,进山吃了多日的风,竟被人跑了。”长青嘴角带着几丝嘲讽,“他堂堂一县捕头,竟为了抓几个小贼亲自进山多日,连主官到任都不出现,可真是尽忠职守。”

    长青摇头:“算不上。哦对了,丁云山回来了,刚才来见了我。”

    “那你接着算,我听着。”长青看同贵她们收拾完就上晚饭,也不着急想什么大事,神态悠闲的听着许杏说这些琐碎。

    许杏连忙摆手:“你可别多想什么,我没那么高尚,我真的是要赚银子的!这个香肠我确实是赚得少,但是我重点不在这儿,在火腿上!主要是香肠加工周期短,过些日子就能卖了,火腿怎么也得九、十个月,要到来年夏天才能出货,所以现在就只算计香肠。可是只要火腿品质好,那东西能卖大价钱啊!到时候我可就赚大了!”

    “我知道,你放心,好在他并不敢杀了我。”长青安抚的拍了拍她的头顶,“不过是阳奉阴违之类的把戏罢了,除生死无大事,我并不在意。毕竟他一家四代捕头,在本地势力也不小。”

    “这捕头世家,除了武艺和查案,为人处事上也是有其独到之处的。”长青道,“所以我现在倒是希望他没有不法之事了。”

    “这是糊弄傻子?”许杏说完,才觉得有点儿不大合适,干笑了一声。

    “在水流平缓之处完全可以架设石墩,修起石桥,只是耗资不菲,安龙县承担不起,朝廷又不可能给拨银子。”长青道,“工匠估算,若是征夫修桥,至少需要民夫五百人,工期也要半年左右,再加上石料,怎么也要花费三四千两。”

    “是他祖父开始当上的捕头,之后是他大伯父。”长青解释了一下,“他大伯父办案之时受了重伤,不治而亡,他儿子又还小,丁家舍不得这个权势,便活动了一下,让他爹接了捕头之位。后来他爹去世,他又当上了这个捕头,所以人是三代人,可捕头却是四位。”

    “谁?丁……他打猎回来了?”许杏来了精神。

    “是得两天,我问了,咱们来的时候因为你要去府城,所以是绕了路的,若是直接奔省城,需要两天。镖局运一趟货,起码要收三两银子,所以我货太少了肯定不行,最少得一千斤。”许杏好久没有这样掰着指头跟长青算她的生意账目了,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范大哥,”许杏又叫起了旧时的称呼,“我觉得,这个人并不好对付,你可要小心。”

    许杏对架桥修路简直都有了执念,但是现实条件不允许,而且经过长青的教育,她也知道了,即使她有钱,她也不能自己出了这份银子,这不是做善事,反而是要招祸的,更何况,“修桥这么多银子,我也拿不出来。”

    “做这个又不累。”许杏看着同贵过来收拾桌子,说,“别看她们都知道怎么配的,可是具体的分量不见得拿得准,真要说起来,只怕还不如枣花小表妹掌握得好呢。我还是自己动手,得保证给董家的货跟之前的一个味道才好。”

    “这些东西让同贵她们做不就行了?她们跟着你也看了这么多年,肯定都会了,何必你自己动手。”长青道。

    “不说他了,你上次说要修桥,我这几日倒是真查看了青沙江的水道图,也招了县城里的几个工匠和县学中人来询问,倒真不是不可能。”长青说着,就见许杏眼睛亮晶晶的盯着自己,不由得又摸了摸她的头发。

    香肠出货

    “还有钱。这可真是里子面子都有了,指望他来扳倒丁捕头看来是不可能了。”许杏有些失望。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青就笑了:“你以为是什么?想多了,丁捕头的爹一直十分照顾侄子,比对自己的儿子还好,早早的就掏银子把人送到府城去读书,还给置办了田宅铺子。丁捕头的这位堂兄努力多年,已经中了举,在府城书院里做先生,比做捕头又体面得多了。”

    长青想了想,正色道:“多谢你。”许杏这样折腾,算得很好,却没提她买地和盖房子投进去的银子,说来说去,她不是为了赚银子,而是为了给山里的百姓找个挣钱的门路,是为了他的政绩。

    “从这里送到省城,最快也要走两天,运费也不低吧。”长青问,“你这还有什么赚头?”

    “可你的脸上写着不可能呢。”许杏扁扁嘴。

    “咦?不是说他祖父那辈儿当的捕头吗?怎么是四代?”许杏问。

    不用长青再说,许杏也知道,这对于安龙县来说,实在是天文数字。但是这段时间在村落里行走,她有了新的想法:“那么,如果不架桥,而是少少的出些银子,让各个村落、城镇把自己的路修一修呢?比如县城的那几条街,平整一下?村子里出村的路修宽一点?”

    “傻子”长青倒也没介意,只道:“他闭口不提米粉店的事儿,也不装作不知道,估计是试探我的态度,我也只好装作以为他不知道。”

    “好说好说。”许杏耍了句花枪,才问他:“刚才我看你像是在想什么心事,这几日有什么犯难的吗?”

    许杏就真的继续说:“这边的猪收购起来比咱们老家便宜,雇人的工钱也少些,我呢少赚一点也行,这么算来,一百斤香肠我还能赚两百文钱,不亏。”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