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 第43节(3/5)
“你放心,保证出不了差错。”
其他部门没什么问题,白露忽然又想起一件事,跟檀逸舟交待道:“疗养院的第一批病人应该快带到了,你这两天看看病房和其他东西,咱们争取打个开门红,这批病人要是住得好,咱们以后也不用担心客源了。”
当初参加抗战的老战士们部分到了退休的年纪,要说被伤痛折磨,还有哪个人群比他们比例高。就说刘猛,身上都有几块弹片呢,对于这些后遗症,目前的西医能做的就说打消炎和镇痛的针水,又会引发出其他副作用。单纯在这方面,白露敢说中医的疗效能吊打,白露现在想做就是让他们来了不想走,还想拉更多的人来。这些病人都是有补贴的,疗养院生意好了,还怕路修不起来吗?
木家堡远是远了些,但不是没有好处。从姚县出来,途径同样率属于姚县直辖的樟木大队、牛宝山大队,差不多要半天的路程,再往里走可就没有大队了。这些山头在历史上就是属于木家堡的,建国后木年对于野兽的问题是妥协了,但这些山头的归属权可半点没放松。白露如今往这些山上种植药材,在种植的同时修路,一边种一边修,早晚有一天,她能把路修到牛宝山大队跟前去。
前山是草本药材的基地,而后山则是三七、重楼这类对生长环境挑剔的药材以及动物药材的主要出产基地。整个木家堡的资源,被白露安排的明明白白。
趁着新员工上任的前几天,白露独自赶着骡子去了一趟县政府,等了两个小时才等回来下乡的黄文明。等待的时间太长,白露也不跟黄文明绕圈子,开门见山问道
“黄县长,人我可是替您安排好了,怎么样,您这边的进展呢?”
黄文明已经听说了木家堡扩招的情况,他也没想到白露魄力这么大,一下子就接收了近两百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黄文明首先想到的是:“三月份的新知青接收木家堡没问题吧?”
“有没有问题就看我上次跟您申请的事情怎么样了?要是这事儿不成,我拿着钱也买不到那么多粮食养活这些人啊。”
“前天刚从市里回来,为了这东西,我可是磨了市长州长好几个小时,你自己看看吧。”黄文明从抽屉里拿出来一份文件递给白露。白露直接翻到上级批示的那里,看见两个同意和鲜红的公章,咧开嘴笑了。
“批了就好批了就好,感谢人民公仆黄县长。”这话换来黄文明一个白眼,这人不熟的时候还能给他几分对于领导的尊重,熟了之后黄文明感觉自己就一工具人。
木家堡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很大的困扰,那就是作为一个农村集体,它没有田地,或者说不适合开垦田地。原来只有村民的时候,这个问题困扰不是很大,村民们打猎捕鱼也能养活自己。但白露开厂接收知青后,这条路显然不行,原来只有一百多人的时候,白露可以倚靠和军区交换、和其他大队购买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着人越来越多,这些渠道换来的粮食早晚不够。
城里的国有工厂和村里的集体经济工厂最大的区别就是粮食供应的问题,集体经济工厂的厂出是属于大队集体的,国家自然不可能为他们提供粮食,白露便提出一个提议,木家堡以集体的名义,向县城购买粮食。这个操作换个说法就是其他大队上税的粮食,由县里的粮站出售给木家堡一部分,而这部分税则换成钱交到财政上。
如果是其他大队申请,这肯定行不通。但一来木家堡没有地,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二来呢,前些年这里灾害那里灾害,这几年风调雨顺粮食收成不错。东北和疆省都开垦了大片的土地,国家粮食压力稍微小了一点,市长和州长也是听说过木家堡制药厂的,毕竟这厂子如今可是供应军部的,种种考量,最后市里批了这个申请,但也不是无限制购买,而是根据当年木家堡的人口数量来购买。
这代表着,以后只要制药厂能挣到钱,白露便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这件事通过,白露身上最重的一个担子卸下来了!
黄文明带来的好消息可不止这一个,虽然船那边需要等。因为对方是直接和船舶制造厂定新船,在新船出厂的这段时间,旧船依然要继续干活。白露得等他们的新船回来才能去接。电站这边也刚刚开始建设,这种工程也是按年来计算的,可总有意外之喜。
“这次去开会,县里对制药厂的发展很看好,市医院和州医院那边打算进一批日常药材,由医生和患者确定疗效后确定要不要达成长期合作。另外,今年县里拖拉机名额已经确定下来了,两台机器,由柳河公社的柳河大队和县属牛宝山大队购买,牛宝山大队现在正在和樟木大队商量修路的事情。”
“牛宝山同意修路吗?也是,路不修通他们的拖拉机怎么开得回去,想来樟木大队也不会拒绝,两个大队相邻,有了这拖拉机,他们也能沾光。”
这真的是个好消息,已知木家堡公社要途径樟木和牛宝山,一旦牛宝山大队把路修通,木家堡便只要修牛宝山到木家堡这一段,这等于给白露省了大半天的路程。并且牛宝山大队有了拖拉机,他们的路修通后,白露只要有钱,完全可以雇佣他们的拖拉机和人工从他们的那个方向修进来。机器拉土和人工背土的速度完全没法比,这个消息白露比接到医院的订单还高兴。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