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第100节(3/3)

    县衙官府也好,叛军匪盗也罢,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区别。

    但淮安府却是不一样,这是第一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拿出粮食来给他们,还给他们分田地,分农具和耕牛。这些政策他们看不明白其中深意,也不想去追究人家是为了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有粮食吃了,能填饱肚子不被饿死,还有地可以种有农具可以使用,这比什么都重要。

    祖孙两伸长了脖子往前看,已经吃过几天有淮安王府发送的救济粮。吃到过那个玉米,觉得非常的顶饿,后面又听说这个玉米能亩产千斤,不用怎么浇水,施肥也可以有最少七百多斤的收获,便第一时间跑过来排队了。

    这长长的队伍全是排队要玉米种的,金黄色的种子,一个人头分了一斤,可以种半亩地左右,收获能有四百来斤。

    轮到黄老根他们,衙役看了看他们老的老小的小,放种子的时候特意抖一下,往旁边的农具摊子提醒努了努嘴:“你们两个符合租用农具是条件,可以去旁边看看,租把锄头可以省点力气。”

    语气很凶,但是让黄老根受宠若惊,连忙把种子护在怀里,“唉,好好好,谢谢官爷提醒。”

    一边鞠躬点头,一边拉着孩子快步往旁边走。

    卢婷婷吸取岭南的经验,在淮安府这里也搞了农业帮助,除了分发种子的田地,将无事可干的流民笼络起来,还注意到了那些没有什么能力的老少穷残的流民,在县衙招募了一支给农民犁地的小队。

    耕牛和铁农具,尤其是曲辕犁都是难得的东西,就这样借给百姓大家都不放心,所以干脆让自己人拿着去给他们干活,老百姓就只要反正下种和管理就好。

    原本只是想着保护农具,没有想到这个反而提高了效率,靠近府城的那些良田被迅速的开垦出来,种上了玉米、木薯这样的高产粮食。

    周边府城的流民听说淮安府这些地方招人,还给粮食种子田地,组织人给他们犁地,就纷纷拖家带口跑来投靠他们。

    一波波的人口让淮安府这些几乎空城的地方,逐渐变得繁华,淮安王和下属的人笑得见牙不见眼。

    “没有想到岭南的法子竟然这样好用,只是把这些地和农具借给百姓,就能让他们都来我们淮安府了。好啊好啊,哈哈哈哈。”淮安王哈哈大笑着。

    对王怀玉的做法越发的钦佩,想着她的才能,要不是甘愿屈居于岭南,现在的局势还真不好说。梁少和看明白其中的原理,但人口往自己这边来,是有利于他们的好事,傻子才会拒绝呢。

    在太平的时候土地金银珠宝是最珍贵的东西,在乱世的时候粮食是最重要的,现在灾后重建嘛,那就是人口最重要了。

    太原府崔家,崔老太爷听着下面的人上报,最近几年收容的流民成批的往外逃,太原府内原本的百姓也是十不存一,全往淮安府去了。

    淮安府和太原府就只隔了一个州府,离得很近,以往只有淮安府的百姓逃亡太原府,没有想到有一天位于中原地区的太原府,也成了要逃离的地方。

    人走了,就没有人给他们耕地,做出来东西就没有人买单。人才是他们世家享福的根本,这个虽然大家都不说,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朴素的道理。

    他们希望人越多越好,尤其是底层的百姓。但他们又不会善待这些人,看着他们离开了又无能狂怒。

    淮安王几乎能想到被自己撬了墙角的各世家是上面反应了,但一想到他们忌惮自己的兵力不敢反抗,他就暗爽不已。

    他们梁家被世家欺负了那么多年,终于轮到他让世家吃亏了。

    “还是王爷想得全,学了岭南的法子知识换了换,对百姓们好一点就把人收拢过来了。新添的这三万人口,能把淮安府的十万亩良田开垦出来,在今年春种完所有的玉米和木薯,等到六七月份,我们淮安府就不缺粮食,也不用和岭南买了。”

    属官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把这段时间来的收获,和预计的收成一算,所有人都激动得不行。

    经历了十年的旱灾水灾还有兵祸,不止是百姓,就连他们这些当官的的也过得很艰难。现在好不容易看到了希望,自然都是激动的。

    老天爷也很给力,在西北的三月份树梢刚刚抽芽回绿时,淅淅沥沥的下了好几场小雨,给冰冻了一冬泥土喝足了水。

    除了必要防守和驻扎的士兵,淮安王全都安排他们去地里犁地耕种了,卢婷婷也根据自己的所知,向淮安王提出了兵屯制,进一步扩大了淮安府的耕地和粮食。

    张老根很幸运,分在了府城出去三十里不到的十里村。

    十里村原来是府城某个世家的庄子,但是旱灾后世家就居家搬离了,这里被官府收下,现在分给他们这些无地的人。有的家里离得远,也全都被集中到了县城或者府城附近。

    人少了,地也空出来了,给他们这些人刚刚好。

    北方的土地除了戈壁滩,都很肥沃。尤其是府城、县城附近,都是有河流经过的,水土肥不需要发愁。

    只是到底丢荒了几年,需要好好的养一养才能肥回来。但这再开垦的田地,用来种木薯和玉米一点也不差。

    官兵用牛耕翻开了结实的泥土,百姓拿着锄头、钉耙在后面把它再敲碎打细,然后翻起合适的长垄,在上面挖开碗口大小的坑,每个坑放一到两粒玉米,间隔半米左右,然后再轻轻盖上一层土就可以了。

    这个活计就算是五岁小孩都能干,所以淮安府的玉米种得很快。有些地方没有条件牛耕的,就用锄头刨个合适的坑,就把坑里的泥土打碎就可以放玉米了。效果差不到那里去。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