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再高嫁 第625节(1/1)

    阿恒毫不示弱,抬手一把将他拉下来,直接将他的手按在自己的胸口上,挑衅道:“那你来啊!”

    卫恒的身体瞬间僵硬,喉结滚动地咬牙:“你这个疯婆子!”

    阿恒见他这副模样,知道他已经动摇,再次抬头亲他:“没事儿,咱想好了就打报告,结婚!以后生了,你带!”

    她柔软的唇瓣笨拙又热烈,瞬间点燃了他所有的理智。

    “唔……”卫恒闷哼一声,被她拉进了床榻之间,脑子一热,下意识地抱住她。

    阿恒得意的闷笑声伴随扯开他皮带的清脆金属声:“装吧,你就!”

    嘿,打响总攻的号角,让胜利旗帜迎风飘扬!

    就没有她攻不下的敌人高地!

    ……

    第二天

    宁媛和佩珊、阿威带着几个人一起坐车到了罗湖口岸。

    八十年代的罗湖口岸,虽然经过了扩建和简化手续,但依旧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自从1980年取消了出境验放卡制度后,旅客们只需出示证件,经过简单的查验即可通关,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对入出境列车、汽车的检查由普遍检查改为重点抽查,也放宽了私家车随员的限制等。

    但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依旧需要排队等候。

    开放的春风吹到这里,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

    黑色的奔驰轿车平稳地行驶在罗湖的街道上。

    与繁华现代的香港相比,此时的深城还很落后。

    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低矮陈旧,但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到处都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活力。

    你没事儿吧?

    黑色的奔驰轿车一个利落的甩尾,稳稳地停在了罗湖市政大院的门口。

    八十年代的内地,奔驰车绝对是稀罕物,立刻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目光。

    宁媛从车上下来,抬头打量着眼前这栋带院子的两层楼。

    门口有哨兵笔直地站岗,目不斜视,透着一股严肃劲儿。

    宁媛理了理衣裳。

    “宁小姐,这边请。”一位穿着白衬衫的年轻秘书早已等候在门口。

    看见宁媛一行人,他立刻迎了上来,礼貌地做了个“请”的手势。

    宁媛点点头,带着佩珊和阿威几人,跟着秘书穿过院子,直接上了二楼。

    上了二楼,秘书轻轻敲了敲一间办公室的门,然后推门示意宁媛进去。

    宁媛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办公桌后的乔局长——哦,不,现在应该叫乔市长了。

    从沪上主动请调到深城的乔大叔,放弃了在沪上平静的生活,投入了热火朝天的改开先锋试验区的建设里。

    办公环境和条件都远不如沪上。

    乔市长正埋头看着文件,听到动静,抬起头来。

    他上下打量了宁媛一番,“啧啧”两声,摇了摇头:“你这丫头,两年不见,你这派头……越来越像个小资本家了!”

    他语气里带着明显的调侃:“怎么,这是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给腐蚀了?这可要不得啊!”

    宁媛被他逗得“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她走到乔市长对面,一屁股坐下:“乔叔,您这话说的!我可是洋装穿在我身,内里永远一颗红心向太阳!”

    她歪着头,笑眯眯地说:“而且,您明明知道,这次我是来给您送‘糖衣炮弹’的,您看看,要不要?”

    乔市长一愣,随即忍俊不禁地摇头:“你这丫头,还是这么牙尖嘴利!行,我倒要看看,你这丫头能给我送来多大的‘糖衣炮弹’!”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似多年的忘年交重逢,默契十足。

    乔市长身子往后一靠,笑着问:“说真的,丫头,你想好了?真就投上步管理区八卦岭?投资工业区,不投罗湖口岸那些个漂漂亮亮的商品房?”

    他挑眉,让人给宁媛上了茶:“我可知道,现在投房子卖给港府人,可比你辛辛苦苦建厂子、搞实业来钱快多了!”

    宁媛淡淡点头,喝茶:“乔叔,你也不用试探我,我没跟您开玩笑!我就是要投上步管理区。”

    她知道投资建房和投资建厂的土地使用费标准不同。

    但更清楚,上步管理区是未来的福田区,这地方以后就跟沪上的浦东一样金贵。

    而且现在不投,以后再投,那价格就水涨船高了。

    乔市长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他起身笑道——

    “你这丫头,要真心回来干点事儿,又都想清楚了,那咱们就走!按之前约好的,我带你去实地看看,让你心里更有数!”

    说完,乔市长招呼了一声:“小李干事,小林,你们俩跟我走一趟。”

    被点到名的李干事和林秘书立刻应声,跟在乔市长身后。

    一行人上了宁媛他们开来的两辆奔驰车,一路朝着上步管理区八卦岭的方向驶去。

    乔市长看着宁媛的车子,忍不住感慨:“你这可真是鸟枪换炮了!”

    宁媛弯着大眼睛:“听说乔叔自己还骑车上班啊?要不我留一辆给您用?”

    乔市长白了她一眼:“干部就该艰苦朴素,你少拿糖衣炮弹打我,原则性问题,我啥东西都不接你的!”

    宁媛嘿嘿一笑。

    车子驶出市区,眼前的景象逐渐变得荒凉起来。

    宁媛透过车窗,看着外面飞速掠过的景色。

    这时候的上步管理区,也就是后来的福田区,还完全是一副“村姑”模样。

    到处都是村落、山包、荒地和田地。

    跟后世那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景象完全没法比。

    车子颠簸着,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往前开。

    宁媛注意到,沿途有不少码头,大部分都还是一片滩涂,只有一些简易的设施。

    不过,也有一些船只穿梭不停的码头,看着颇为繁忙。

    这些码头并不在海边,而是在深圳河边。

    乔市长的秘书小林坐在副驾驶,他扶了扶眼镜,尽职尽责地解说着:

    “1982年,上步管理区,深圳河段有新港码头和上步码头两个建材码头,特区建设需要的大部分钢筋、水泥、红砖、河沙都靠船运输到这两个码头,再转运到各个工地。”

    宁媛听着,心里暗暗点头,原来如此。

    八卦岭就在笔架山的东南边山脚下,旁边有个泥岗村。

    车子终于在村边停了下来,一行人下了车,一脚深一脚浅地走过村子和各工地,惹得不少村民好奇地张望。

    乔市长指着远处忙碌的工地,对宁媛说道:“现在村民们也积极地投身于特区的建设,毕竟出来干活可比在田里刨食儿挣得多,谁不想过上好日子呢!”

    宁媛想了想,打听道:“乔叔,这里村民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呢?”

    乔市长笑了笑:“这里不计工分了,包产到户,我们这里有些公社里,一家三个劳动力,全年完成粮食征购任务后,加上各种农副产品,种植业总收入就有8000多元。”

    “农闲时再到工地上做活,一家子就是万元户,收入远高于内地城镇居民收入。”

    宁媛想了想:“那是真不错啊。”

    当初在四塘村的时候,一个月全家收入一百多就很不错了。

    王干事推推眼镜,忽然说:“宁媛同志,你是想问这里的人的工资吧?一般农闲时,生产大队农民到附近厂子做临时工,一个月就能收入140元;或者到船厂协助锯木,一个月就能收入500元。”

    宁媛一听,忍不住感慨:“真是比内地高太多了啊,我记得之前让朋友帮忙查过,去年大概城镇职工月均收入是100多元,农民更低。”

    她没记错的话,乔叔这个级别,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百多块,还没人家一个锯木头工人高。

    乔市长含笑问:“这边很多人这几年都是帮港府那边做事赚钱,怎么,是觉得工资太高了请不起人?”

    宁媛摇摇头:“也不是,相比港府,咱们内地人工资还是太便宜了。”

    和白菜价差不多。

    拍板

    乔市长转头,指着眼前一大片荒野和小山包——

    “小宁,你看看,这就是今年计划开发的八卦岭!现在已经有基建工程兵两万人马开到深圳,执行基建任务,并且改编为市属施工企业,专门负责这里的建设。我跟你说,9月份,这里就要破土动工了!”

    他转过头,眼神中带着期待,笑问:“怎么样,丫头,你看上哪块地了?打算要多少?已经有一些港商,他们打算来这里投资建设印刷厂,你可得抓紧时间啊!”

    宁媛眯起眼睛,仔细打量着这片土地,心里飞快地盘算着未来的规划和可能性。

    她忽然坚定地伸出两根手指:“乔叔,我也不跟您客气了,我要两公顷地!就要两万平方米!”

    这话一出,乔市长和随行人员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乔市长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愣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问——

    “两……两公顷?!丫头,你要这么多地干啥?你这是要建多大的厂子啊?”

    宁媛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乔叔,我要投资建设大型电子代工厂!一个大型厂子,至少得5000平方米以上。一公顷土地,最多也就建一两个大型电子工厂。”

    乔市长更加困惑了:“那……那你还要那么多地做什么?”

    宁媛耸耸肩,轻描淡写地说:“放着呗,我还会扩大生产规模,或者做点别的厂子。谁知道呢?”

    深城这地嘛,先占着,总没错的!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