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124节(2/2)

    千夫长也没有说什么请不请罪的事情,只说是:“将军不必自扰,司空如何会不知将军之心,派我前来只是担忧将军这里可能还有别的困扰,如今将军既无恙,在下便告辞了。”

    他这话说的杀气腾腾,便是曹操已经将那人给杀了,他也非要将对方的尸体大卸八块不可。

    几下控制住对方之后,典韦立刻进入营帐将情况告知曹操。

    贾诩迅速了解了情况,还不待说什么,见到那人的张绣冲上去就重重踹了那位步兵校尉一脚。

    几乎邹氏刚走,千夫长也押送着那位步兵校尉来了。

    真要归纳嫌疑人,张济的仇人,张绣的仇人,曹操的仇人,两只手再加上两只手都数不完。

    “幸而司空严正,未让那贼子得逞,不然我何颜以对你与你叔父。”

    送走了曹操的人,张绣让人处了尸体,他看向贾诩:“今日之事,以先生之见,究竟是何人所为?”

    张绣连忙道:“要说识人不清,绣何能脱责,婶母勿因贼子悲愤伤及,绣自不会放过那人!”

    他本该垂死挣扎说这是曹操的自导自演,说他是为了将军好才不得已为之,他有无数谎言可说,但到了这个时候却一句都说不出口。

    可如这般的恩情,竟然也是能够被轻易收买的吗?!

    张绣不再去想对方为何背叛,左右人都已经死了,现在他想的是:“这到底是他一人所想,冲动之下如此行事,还是受人挑拨,又会是受谁的挑拨呢?”

    可那些人有能力归有能力,张绣还是想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收买的对方。

    哪怕今日他由此作为其实也跟已经死去的张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他的作为在这个时代的道德准则衡量下,确系是忘恩负义无疑。

    心心念念

    或许他也没有想过要伤害张绣,只是希望这场投降能够失败,所以才被别人蛊惑了。

    哪里有什么多坚定的绝不背叛,便是先帝与陆伯安,你看如今的陛下又得到了几分惠及。

    典韦闻言让那几个卫兵去送人,自己则是一把抓住了那位步兵校尉的手腕:“校尉且先稍等,司空许还有话要与校尉言说。”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前者的可能性都是远远低于后者的。

    不,他用这样的方法来阻止投降,如何称不上背叛!

    毕竟先帝对陆伯安还能说句阶级之内的登高,他叔父与他对那人却完全是让对方实现了阶级跨越。

    因为他的沉默,被曹操派来的千夫长都没有什么发挥的机会,就这样躺赢一般的再次完成了任务。

    此刻面对来自曹操的新任务,他只是应“诺”,然后带着几个人将这人押往张绣所在营帐。

    今日若是当真将人放进来,收了那女子且发生了什么,曹操未必会对张绣有什么愧疚又或者歉意。

    贾诩看着对方在那里钻牛角尖,也是无奈,比起张绣的难以接受,贾诩却觉得这事其实挺正常的。

    在他们到来之前,先回来的邹氏已经将自己知道的情况与张绣分说清楚了。

    不是因为这些未必能够取信于人,也不是因为其中的逻辑不通顺,而是因为张绣说的没有错,他们叔侄二人确实待他不薄。

    这大营也不带什么隔音墙,外面的动静曹操也不是没有听到。

    贾诩这么一说,张绣也想起来了,当初在一众期盼投降的人之中,对方是持有反对意见的那个,只不过少数难敌众意。

    有些事情做的时候忽略道德,成功后可能也不会在乎,但是一旦失败,那些被丢掉的道德就瞬间开始翻涌了。

    可既然一切都没有发生,他也不会放过这个让人归心的机会,就算不归心,至少也不能在自己什么都没有做过的情况下被泼脏水不是。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不过对于对方为什么背叛,贾诩倒是有所猜测:“将军可是忘了,当初便是他射杀了董承副将,还在天子派人前来调和时,杀了一位天使。”

    有道德的人,最是容易承受道德压力,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像吕布那般的人也可称作强大了。

    看着一声不吭直至死去的旧日心腹,张绣对着千夫长道:“此番乱事皆源于我对下管教不严,如今夜深不愿惊扰司空休息,待明日定亲去请罪。”

    很多人被背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作为施恩者所应当的以为自己是说了算的那个。

    自己与叔父,皆待他不薄,若非如此,邹氏又岂会轻信于他。

    张绣:“叔父与我何曾亏待过你,你如何能够这般忘恩负义!”

    千夫长其实也很无奈,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只是跟着当初的治中,如今的尚书令去了长安一趟,自身职位在疯长的同时,还在他人眼中有了能言善辩的技能。

    这人都不是什么寒门出身,完完全全的农户之人,全靠他叔父赏识才有今日,这样的知遇之恩,比之先帝对陆伯安都不差分毫了。

    他也不审问外面那人,只让对方将这让带去交给张绣,若是周围有人,可千万不能让其产生误会才是。

    这放在这个时代,那是需要写到族谱上牢记的恩情。

    虽然很无奈,却也没有妨碍他将每次有能言善辩需求的任务完成的很好。

    被张绣质问的男人死死地低着头,至死都不曾对张绣的愤怒给出一个答案。

    两人话说的差不多了,贾诩也来了,邹氏见此也不停留,在张绣几位亲兵的护送下回去了。

    虽然这事是当初张济指使的,但动手的确实是那位步兵校尉,如今张济已死,他们又投降于朝廷,若是有人拿着此事来对他说什么……

    张绣一边让人赶紧去请贾诩过来,一边对着婶母叹气,他没有问为什么对方不相信自己,只对着对方拱手道:“皆是绣无能,令婶母今日受惊了。”

    其实他已经拥有了最好的解释人——邹氏,但为了以防万一,曹操找来了当初那位随从陆离前往长安并立下奇功的伍长,现在对方是千夫长了。

    邹氏侧身避开了对方礼:“何能怨怪于你,也是我识人不清,不愿信你,竟以为你会……方有今日之事。”

    但是能够有本事收买又或是策反他们张氏心腹的存在,却是屈指可数。

    恩情这种东西,施恩者说了不算,受恩者说了才算。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