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196节(2/2)

    更不会让你步袁术、袁绍昔日下属的后尘。

    陆离也是借着酒说出了那些清醒时刻不能说的话:“看到本初的下场,我总是忍不住想到明公。我怕明公会输,也怕自己寿数不久,难以陪到最后,不能见到一切的结局到底是好是坏。”

    陆离沉默一瞬,道:“胜之颇多。”

    曹操看着陆离:“穷我有生之年,必要给伯安一个结果的。”

    曹操:“因为伯安这些言语,我曾经以为伯安会排斥兵事。”

    当着曹操的面说这种话——要是当年对方早对你动手,现在死的就是你了,谁听了不为陆离捏一把汗呢。

    陆离是在夸奖曹操吗?

    可隐藏在这番夸奖下面的,是对于失败者下场的描述。

    “若是觉得五年计划赶了些,八年如何?”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他看起来好似是在劝说陆离,可又何尝不是在劝说自己呢。

    陆离看到曹操的探究,也没想着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糊弄过去,好的谎言要以更多的真话打底,好掩盖那微不足道却又至关重要的虚假。

    曹操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哪怕他今日走的剧本抢走了当年陆离的诸多戏份,可是最后一切好像还是如当年那般——陆离直言无忌,自己作为听众心里惊涛骇浪。

    但是曹操知道对方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他在借着袁绍说曹操,袁绍没能在曹操势弱的时候出手,最后被对方打败 。

    陆离也不准备否认自己说过的话:“旧日言语,不想明公竟然还记得,这些话便是放到今日,我仍不觉有错。”

    陆离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但曹操会帮对方记得。

    一方面是因为陆离是谋士,却又不单单只是谋士。

    是的。

    好像被人追着跑的曹操:……

    曹操是真的没想到今天会听到这话,不过这是事实,他倒也不至于不认。

    毕竟当年陛下带头搞钱,怎么还能指望底下人一个个尽忠职守呢。

    这番话如今说,哪怕他们都清楚彼此没有喝醉,可到底有酒可做遮掩,但要是清醒的时候说,一个谈崩了,那真的是半点回转的余地都没有。

    这般说辞倒是可以对上陆离之前解释的心急原因,他说自己担忧迟则生变、凭添麻烦。

    曹操走到如今,尤其是在战胜袁绍之后,没少听相关的歌功颂德的话,到了邺城之后,更是切切实实的有人将袁绍治的成果归功于自己的到来。

    而此时如果曹操不趁着其他人势弱的时候出手解决,日后也走上了袁绍的老路该当如何呢。

    虽然这话似乎带着几分偏激与悲观,可任谁都不能不承认这就是事实。

    你看,袁绍失败了,所以哪怕他有功劳,除了如明公这般的人,其他人都是不认的,而这世上又有几人能如明公这般呢?

    但是:“可若是姑息养奸、养虎为患,到时僵持不下,怕是要造就更为长久的苦难。”

    不论里面积分真假分家,这番话能够被陆离这般说出来,委实称得上是掏心掏肺,真情流露了。

    可曹操直觉陆离是有所隐瞒的,他着急的原因或许与此有关,但绝对不仅是如此。

    陆离承认这种说法:“明公所言不无道。”

    明明是要往多了说,可说着说着,陆离就差来上一句五年太长,一年可好,我们要只争朝夕。

    曹操:“伯安可曾想过,频繁的兵事未必能够结束兵事,反而加重百姓苦难。”

    可是如今,有一部分人故意继续称呼他为“陆侍中”,完全就是在以此讽刺他背弃恩义、另投他人,可还记得当年为侍中之时,先帝给予的一切?

    陆离也没说不信,没有举例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他问:“明公如今还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答复呢。”

    上一个有着这种想法的,如今只能在地底下看着他们两个在自己坟前饮酒。

    曹操:“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如今荆州尚未得,若说更多实在虚浮。”

    但邺城这边别管是袁绍还是曹操,在治方面还是很认真的。

    在曹操开口之前,陆离抢先一步看着袁绍的坟墓感叹道:“今日与明公至此,见本初之墓,心中不免杂念丛生,若是当年本初于明公势弱之事便出手,或许也不会有今日。”

    陆离:“我若说这里面至少有本初一半的功劳,明公可认可?”

    曹操清楚陆离选择自己之后背负了什么,昔日陆侍中之称是独一份的身份,是先帝偏爱的明证,是人尽皆知的天骄。

    曹操点头,然后就听见陆离说:“明公你瞧,本初将此地经营的甚至胜过当年洛阳周边情况,不可谓不尽心尽力,但他输了,他死了,明公诚恳愿意实事求是,可世上显然并非人人皆为明公这般的英雄人物。”

    陆离看着曹操:“明公以为的是对的,我曾经不喜兵事,此心至今未改。”

    他能说什么呢,说自己绝对不会输?

    袁绍作为领头之人都是如此,更不用说他手下的一众文武了。

    天子都不受上天眷顾,更不用说他们这般的人了,曹·这个时代的天命之子之一·操如此想到。

    “今日一路而来,以伯安之见,比之当年从洛阳至乐安郡如何?”

    其实就算陆离有着各种隐瞒,对于曹操而言关系也不大,毕竟他才是做决定的那个,可偏偏他现在倒反天罡般的作为上司劝起了谋士。

    至于寿数,这种事情谁能说得准呢。

    伯安,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着急。

    “正因如此,才要以兵事速结兵事,如此方可减少兵事,明公以为如何?”

    曹操:“伯安莫要说这般丧气之语,我不会叫你选错。”

    回来了,回来了,当年的感觉又回来了。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