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1)

    只是前头的两个人都没有注意到,他们身后的两个徒弟,回望防疫营的眼神中闪耀着恐惧以及……异样的渴望。

    这也不怪徒弟,毕竟中医的传承讲究一个尊师重道,所以徒弟进了师傅家门,那自然是得当个仆人使唤上五六年,在柜台认认草药又是四五年,等开始传授医术,又是七八年,祖传秘方是绝对不要想了,但凡能学一两个伤寒方子也算是受用无穷了。

    等到学成后出师,还要再给师傅免费干上几年,等到最后能自立门户的时候,数十载光阴已过。

    更不用说其他更加复杂避讳的关系了。

    而如今,在那层层压榨下,突然那块天被捅了一个窟窿,有人告诉他们,只要三个月!

    不仅有人教,还有人管!

    只要三个月,就能当个坐堂大夫,能拿上固定月钱。

    这和需要辛辛苦苦做牛做马几十年,才能换来的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相比。

    这怎么能不让人心神动摇,难以自持呢。

    -

    而城门外,来自巴蜀大顺军张显仲的使者已经递交了帖子。

    张显仲,永辉朝起兵造反的义军之一,不过当时时局糜烂,烽烟四起,面对民乱朝廷多以安抚为主。

    于是张显仲带领一群手下,多次接受诏安,吃饱喝足扩军整装后再继续杀官造反,多次在负责剿匪的左昂手下逃出生天。

    如此反复诈降,在乱世之中保存实力。

    在闯王拿下京师自立后,原本的起义军内部势力分散,纷纷自立为王,互相吞并。

    张显仲带领手下的西营攻入了武昌,自号为大顺军,与汉江旁的左家军遥遥相望。

    当时的大顺军为了立名,不但第一时间拷贝了大魏的官制和制度,还儿戏一样的在武昌举行了一场科举,当时还有不少湖广地区的士子眼巴巴的去参加。

    不过随着闯王占了河南和京师,入主中原后。闯王手下的地盘却也成为了四战之地,各方势力角逐的对象,直到被入关的女真人灰溜溜赶回陕西老家。

    就在局势一片混乱的时候,左昂凭借多年来和起义军相爱相杀的经验,抢先一步夺下了湖广,占据了粮仓。

    被赶走的大顺军自然也不得不吐出了这块肥肉西进,回了巴蜀之地,联合当地的土司彝羌势力,趁秦良玉北上勤王之际占据了巴蜀。

    到了巴蜀以后,大顺军的日子也不好过。

    自古以来,中原先乱蜀未乱,中原已平蜀未平。

    就地图上来看,巴蜀之地是个好地方,天府粮仓,经济富裕,偏处一隅,又有重山环绕,天险重重,只要把住关隘就是一个乱世之中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但是这样的好地方,即使是丞相这样的天纵之才也很难凭借此地入主中原。

    因为这地方不仅土司彝羌势力复杂,还有土匪成窝,土匪中又以摇天动、黄龙这两股势力最大,也被称为:摇黄十三家。

    大顺军虽然轻松赶走了秦良玉,与摇黄十三家表面上达成了平衡,但是实际上大顺军不仅没有收服当地复杂的土司势力与土匪,还要分出兵力去防守,以免对方作乱,自己为了养兵,还要分出一部分人去屯田种地,这兵越养越少,倒是让自己的陷在了巴蜀。

    蜀地民风彪悍,尤其是川北的摇天动早已形成一股固定势力,和当地土司蛮族勾连在一起,早年有秦良玉在,白杆军多出本地,赴山地如平地,而且同样和附近势力关系牵扯,大家同气连枝,哪怕立场不同也多少有些顾忌,还能镇得住场面。

    到了大顺军这里,为了平定各方势力,张显仲在蜀中大开杀戒,想要以鲜血镇住蜀中百姓,但是依然民乱不绝。

    因为巴蜀盆地虽然有粮仓的美称,但是毕竟面积有限,加上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供养当地百姓已经是勉强,加上大顺军的数十万大军,自然有些难以为继。

    而江南乱了之后,商路断绝,蜀锦也难以运出销售,于是蜀地怨气越发重了起来。

    再加上周围的滇黔之地,一个比一个难搞,也一个比一个贫瘠,总有成群的土匪下山劫掠。

    云贵川三地,自古贫瘠多山,山林如海瘴气密布,哪怕是以现代的基建水平,立国几十年

    也才堪堪让这三个地方脱贫攻坚,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蜀地还好,起码有水路可行,自春秋战国时便开始耕耘,但是云南和贵州都是刚收拢回来不久的地盘,早年都还是属于蛮夷之地,由当地土司自行处理。

    除非打通两广,才能从连绵的群山之中开出一条生路。

    不过两广沿海,一直都是红旗帮的地盘,也是宋时的目标,她自然不会让他人插手。

    因此,张显仲就这样困在了巴蜀之地,随着闯王被逼的南下,张显仲自然也感觉到了危机,他也试图在闯王南下的时候出兵接应,如果能和闯王军联合在一起,多少也能获得一点喘息的时机。

    作为能反复诈降的人物,他自然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然后,他隔壁的白莲教直接放了个大招,打断了他出川的路。

    眼看着江南之地肆虐的鼠疫,被宋时收服的服服帖帖,张显仲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毕竟随着秦良玉在陕甘之地的攻城略地,眼看着就要和她川北的老对手摇黄十三家对上了,有着永明城物资支应的白杆军,一旦突破了川北,回到巴蜀,那张显仲才是真的变成了困兽之斗。

    反正就是投降诏安嘛,也不是第一次了。

    于是他派出了使者前去和正在江南之地治理疫情的宋时联系,希望能得到一个机会。

    帖子是到了,但是人却是五花大绑。

    从巴蜀走水路下达南京,几乎越过了大半个大魏,可以说的上一句千里迢迢,路上不算平稳,毕竟时局动荡。

    使者刚一出三峡,到闯王的地盘,得知他的去向,对方根本没让他下船,直接就在船上就挨了一顿毒打。

    被拖了三天后,闯王也没阻止他,反而是让他顺流而下。

    越过了左昂的地界,左昂立刻将使者五花大绑了起来,得知来意后,隔江投递给了对面的镇远军。

    而镇远军忙着清理安庆府附近的疫病,南京是大魏的南京,但是江南可不是大魏的江南,数百年来的士族把控,即使接着鼠疫的借口,镇远军这条过江龙想要压住地头蛇,一次性清除掉可没有那么简单。

    更何况,还有和白莲教勾结在一起的山匪要处理,清理出来的隐户佃农也要安置。

    尤其是江南各地的士族多少与海商牵扯较多,海商又与海外汉民关系密切,这就直接牵扯到了宋时在海外的贸易路线,牵一发而动全身。

    既要人对方割肉,又要确保别把对方刺激过头,实在是个技术活。宋时带着一众女官文臣扮白脸安抚清理,贺章则扮黑脸带骑兵四次奔波上门磨刀,双方忙的不可开交。

    因此主将贺章根本没出面处理这个千里迢迢而来的使者,直接把他打包去了给在南京的宋时处理。

    如此兜兜转转,到了南京时,人还是那个人,肉却不是刚出发时候的肉了。

    只是,忙的脚不沾地的宋时看着名帖上张显仲派来人的名字,心中多少就有点无语了。

    这么讨厌的人,送过来!

    这是来祭旗的?

    还是……用来祭旗的?

    投降“杨大人,给我一个……

    “杨大人,给我一个不杀你的理由。”

    宋时神色淡淡的看着眼前愁眉苦脸一副欠收拾样子的使者:杨世成。

    一个时辰前他的资料就已经放到了她的案几之上:原本大魏永辉朝时的钦天监,在京师沦陷时被闯王所俘,同时被俘的还有当时的山西巡抚,不过山西巡抚宁死不降,而杨世成投降的很利索。

    当天就被闯王封了个官,而对方也是不负众望,为表忠心,给闯王出了个挖十三陵的陪葬品凑军饷的主意。

    由于当时女真人入关太快,闯王来不及动手,才让十三陵躲过一劫。

    当然三百多年后十三陵中万历的坟还是没能躲过挖坟这一劫。

    钦天监原本在太平年代就是算算年历,记录星象,看看风水的活计,虽然官位不高,但是因为其有解读天象传达天意的意思,所以地位超然。

    到了闯王手里,对方为了发挥作用也算是费尽思量。

    后来闯王被清兵赶出了京师,对方也跟着一起撤退,却在半途中落到了刚刚自立为大顺的张显仲的手里。

    杨世成运气好不好不知道,但是他往上爬的心态是很明了的,于是到了张显仲的手里后,他迅速倒向,又成为了大顺的官。

    然后他对着张显仲献策,为了筹集军饷,可以去挖大魏凤阳老家祖坟的陪葬。

    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虽然是大魏的朝官,却一直对挖大魏的祖坟念念不忘。

    而张显仲也真的听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