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1)

    心里说不上是个什么滋味,老人家上一世对她慈爱又温暖,她跑山、编筐的手艺、一些东北吃食的做法都是婆婆手把手教的。

    她嫁给前世丈夫刘贵多半也是因为这个婆婆,她给了她太多的温暖,她想有个这样的婆婆,一辈子也是好运的。

    没想到因此走上了一世悲苦的人生路。

    在她愣神儿间,还没回话,大娘就来到近前,弯腰抓了一把榆黄蘑,翻了翻。

    “姑娘,你这城里来的孩子,还会采蘑菇?”

    说着手提了提蘑菇筐。

    “可真没少采。这么大一筐,够你们知青点吃一顿了。”

    老人家面容白净,满脸笑容。

    “这才几点,你就采这么多,这手可真够快的,农村人都不见有几个有你这么能干的。真不赖!”

    大娘说着还竖了竖大拇指。

    齐飞飞有点儿不好意思,上一世刚下乡,她连狗尿苔和蘑菇都分不清,还是跟着刘大娘一点点学的。

    第一次采的时候,找到一根就兴奋,跟捡到宝了一样,也不分大小老嫩,是不是被虫子嗑了,乱七八糟,草末霍霍。

    也是刘大娘告诉她,啥样的蘑菇能吃,啥样的不能吃,不能要,蘑菇要采的时候就去去干叶和大草……

    也是后来年复一年跑山,才练出了速度和质量。

    她在心里说,谢谢您。

    面上笑笑,“我在家里是干惯活的。”

    刘大娘:“你咋没跟其它知青一起来?人多采的也快些,再说这么多,提回去也挺重的。”

    齐飞飞:“没事儿,我一个人还快些,她们都怕蛇,我去柳条甸子那边割柳条,顺便采点儿蘑菇,她们战战兢兢的,我还得顾着她们,万一真被蛇咬了,更麻烦了。我自己早点去早点回。”

    刘大娘:“倒是个爽利的姑娘。”

    一点儿不小气,很多人宁可不吃,也不愿自己多干活,让别人占便宜。

    “我常挖野菜,采蘑菇啥的,你下次没伴就来找我,姑娘家家的,不好一个人进山,不安全。”

    齐飞飞:“好。”

    刘大娘:“我夫家姓刘,大家都叫我刘大娘,就在村东头第一家,姑娘,你叫啥名儿?”

    “大娘,我叫齐飞飞。”

    “齐飞飞,这名字真好听,城里人就是不一样,我们这都是叫,燕呀,霞呀,凤呀啥的,你们城里人有文化,起的名都不一样。我先走了,回头我去采蘑菇去叫你,你要去来找我也行。”

    刘大娘说着挎着筐就走。

    齐飞飞笑着摆摆手:“刘大娘,那咱们就说定了,再见。”

    刘大娘听着,回身摆摆手:“姑娘,再见。”

    齐飞飞静静看着刘大娘快步走远。重生能看见刘大娘,心里是欣喜的,幸福的,快乐的,温暖的……

    真好!

    笑笑,摇摇头,抓紧时间干活。

    柳条不抓紧时间扒皮就不好扒了。双手动作如飞,三下五除二就扒完了。

    把柳条捆好,扛起来,一手扶着柳条捆,一手拎起蘑菇篮子朝知青点儿走去。

    一边走一边盘算着,得抓紧时间挣钱,现在又不让“投机倒把”,怎么办呢?倒是可以采蘑菇采草药,可离镇上好远,走路去要四个多小时,坐牛车也快不了多少,路又上坡下岭东拐西绕的。

    这里是大山里,采蘑菇太容易,镇上蘑菇卖不上价钱,要是去县里,坐车都要六七个小时。

    要不去山里的工厂去看看?那边倒是近一些,走路两个小时差不多,那里都是挣国家钱的,都是外地人,大多数人是不会进山,也没时间上山,说不定能卖上价钱。

    不管咋样,得在秋收前把棉袄棉裤棉鞋棉帽子置办上,咋也不能像上一世冻着自己。

    下定了决心,颠了颠肩上的柳条捆,加快脚步往回赶。

    一路上引来许多的男女老少的驻足回眸。悄悄议论。

    “这姑娘是前天刚来的小知青吧?”

    “啧啧,这孩子可真能干!”

    “这城里孩子还会采蘑菇?还真是第一次见。”

    “可不是咋的,嫂子,你说那些来了几年的都没见她们采过这么大一筐蘑菇。”

    “这孩子不会是农村孩子吧?”

    “也是个没心眼的,傻干,你看那些知青谁干了?”

    “刚来,还不懂事呢!等着吧,慢慢回过味儿来就不干了。”

    “长的瘦精嘎啦的,还挺有劲儿。”

    “谁家小伙子要是把这闺女儿娶回去,有福了,多能干。”

    ……

    齐飞飞不用听见她们说啥,心里都知道她们心里想的是啥,说的是啥,她上辈子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太了解这些人了。

    她目不斜视,反正现在还没认识她们,也不用打招呼。一溜烟儿的就进了集体户。

    齐飞飞一进院,在家的知青就都一窝蜂似的出来了,眼睛都盯着她的一大筐蘑菇。

    看见齐飞飞采这么多,是又激动又欣喜。

    白沙一个胳膊搂着齐飞飞的肩膀,一个手竖着大拇指,伸到齐飞飞眼前:“齐飞飞,好样的!你是这个!”

    朱丽:“齐飞飞,你太厉害了,咋采这么多呀!”

    潘小文竖着大拇指:“姐,姐,真牛,以后我就叫你姐了!”

    刘玉梅:“咱们今天晚饭可以可劲儿造一顿蘑菇了,哈哈哈。”

    ……

    七嘴八舌的赞叹,夸奖。还有询问这是啥蘑菇的。

    有问她咋不怕蛇的。

    ……

    大柳树下

    齐飞飞就笑笑,也不做答。

    等大家静下来,才说:“晚上我们就做大饼子,榆黄蘑土豆汤吧。这个蘑菇又滑又香可好吃了,不过需要放点荤油,谁能贡献点儿?没油多少差点意思。”

    大家难得能可劲儿吃一顿菜,白沙豪气的说:“我出了!”

    这一大锅菜,最少也得一大炒菜勺子油,对于那个年代,真是不少,荤油是个稀罕东西,一般都是家里人怕孩子苦,从老家给带来的,一大勺自己省着吃,能吃好久的。

    男知青一看这样,女知青又出菜又出油,就互相对视一眼,王斌代表大家说:“那我们男知青出玉米面。你们看行吗?”

    其实心里有点忐忑,毕竟现在男女知青是分开吃的。因为男生太能吃,一个恨不得抵三个女知青吃的多。这年代粮食金贵。所以分开吃饭。现在要是女知青不带他们一起也正常。

    白沙是个性格外向的姑娘,家里条件也不错,为人爽朗就直接说:

    “行,这次就这么定了。下次再有菜,你们再出油,我们出玉米面,大家轮着来,不过大家都要谢谢小齐,我们都是借了她的光。”

    说着还转回来对着齐飞飞正正经经的说了声:

    “谢谢小齐,辛苦了。”

    大家也都一连声的说:

    “谢谢小齐,辛苦了。”

    “谢谢小齐,辛苦了。”

    “谢谢小齐,辛苦了。”

    ……

    齐飞飞赶紧摆手:“快别谢了,我都不好意思了!大家以后都在一起生活,互相帮助。互相帮助。”

    关键是互相,我付出,你们也付出,大家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我都饿了,还有饭吗?”

    白沙:“对,对,对,张春香,你给她留的大饼子呢?快,快拿来,我们大功臣饿了!”

    潘小文是个机灵会来事儿的,端着半盆水过来,放在院子里扣着的矮缸上:“姐,洗洗手,吃饭吧。”

    齐飞飞看看他,笑笑“谢谢你。”

    潘小文上辈子会来事儿,脑子活,找了一个供销社主任的女儿,后来改革后,自己开起了小商店,搞零售批发,日子过的不错,是最早盖起砖瓦房,买小轿车的那批人。

    齐飞飞上一世很多山货都卖给了潘小文,对潘小文印象很好。

    自己重生的,已经是几十岁的老太太了,被叫姐也不反感。就默认了。

    齐飞飞把夹把刀和镰刀递给朱丽。这是知青点的东西,用完是要归还的,朱丽平时负责煮饭,保管东西。

    让朱丽顺便把蘑菇放到屋里阴凉处,放外边晒蔫了就不好了。

    这才洗手洗脸,进屋吃饭。

    一早起来就出去干活,这小身板毕竟刚刚下乡,在城里家里好吃的也很少能到她嘴里,又干活多,瘦瘦的,全身上下没二两肉。这会儿是又累又饿又渴。

    拿搪瓷缸子舀了一缸子凉水,就着大饼子黄瓜咸菜就吃了起来。

    女知青是一顿一人一个大饼子,她给大家采蘑菇去了,大家特殊照顾,给她留了两个。

    现在是属于农闲时间,农活少,就是公家菜地除草,沤麻,沤肥,剜猪食菜,有些地太慌,给地割割草,活不多,知青能不干,大多数人都不干,有人就请假回城了。

    也有好些不回去的,这边虽然是乡下,吃住条件差,但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夏天不热,留着假,冬天过年回去。冬天这里是真冷,关里的都不大适应。

    a href=&ot;&ot; tart=&ot;_bnk&ot; css=&ot;lkntent&ot;/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