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发家致富 第116节(1/1)

    “送出去吧,还有,你让曹师傅进来。”

    曹全安进了厨房,贺明珠擦擦头上的汗,让他再炒两道青菜,她去把凉粉切了。

    说罢,她又让齐小弟把凉粉盆和蘸水都端出来,以及案板和菜刀。

    桌子上放了一排调料,贺明珠摆出一副凉粉摊的架势。

    凉粉从盆中捞出来,放在案板上细细地切成条,用菜刀抄起放入碗中,倒入蘸水,再加入盐醋味精等调料。

    要放辣椒油时,贺明珠扬声问王东文:“王记者,吃不吃辣?”

    王东文兴冲冲地凑过来,说:“吃!多来点儿,这辣椒油看着就香。”

    辣椒酱是贺明珠自制的,多种辣椒晒干后磨成粉,按不同比例加入,再撒上白芝麻,最后滚油泼上去,激出满屋的辣香。

    贺明珠提醒一句:“我做的辣椒油很辣的。”

    王东文心想自己走南闯北,不管是四川还是江西都闯过,还怕这点辣椒。

    他豪迈地说:“随便放,这一碗我绝对吃得干干净净,连一滴汤都不会剩!”

    贺明珠狡猾一笑,果真给王东文放了一大勺辣椒油。

    王东文端着碗,也不回座位,拿起筷子就捞凉粉吃。

    第一口进肚,他还在感叹这凉粉做的真好,软滑柔韧,吃起来柔软又筋道,几乎不用嚼,顺着嗓子眼就自动滑下去。

    难怪有的地方会把吃凉粉说成是喝凉粉,这上好的凉粉果然吃起来像是在喝,顺滑无比。

    可下一秒,他的眼睛忽然瞪大。

    怎么会这么辣!

    一把火从舌尖烧起来,以极快的速度燃遍了整个口腔,并顺着喉咙一路向下蔓延。

    火辣辣的感觉冲入大脑,一瞬间,身上发出一层汗,整张脸都涨得通红,额头上噼里啪啦往下掉汗珠。

    王东文辣得连连吸气,手里的碗都快端不住了。

    贺明珠笑眯眯地问他:“辣不辣?要不要喝点水?”

    男人怎么能说不行,王东文硬着头皮说:“不辣,一点也不辣!”

    为表态度,他又捞了一筷子凉粉送入口中。

    真香,也真辣!

    但熬过了开始那股辣劲,就能尝到辣椒油丰富的层次,细腻鲜香,辣而不苦,有种绵长的后调。

    王东文被辣得嘴唇通红,却越吃越香,吃得就是辣味,要的就是刺激。

    他呼噜噜将一碗凉粉吃得干净,连汤都喝完了。

    空碗朝贺明珠方向一递,王东文说:

    “贺老板,好吃,再来一碗!”

    招学徒啦

    贺明珠上报纸啦!

    全国通缉的悍匪终于在乌城落网,贺明珠是最大功臣,在自身毫发无伤的前提下重伤通缉犯,并成功将其一举活捉。

    此前报纸上的相关文章虽然提到通缉犯是被在抢劫村口饭店时,被该饭店的老板抓住,但关于这位智勇双全老板的具体情况,记者们并没有多做报道。

    除了消息灵通的乌城本地人外,绝大多数外地读者对这家名叫“煤矿人家”的饭店还是很陌生的。

    不少人对能抓住通缉犯的饭店老板好奇极了,但碍于这年头信息传递不便,社交环境相对封闭,人们基本只能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

    个人认知造就了社交环境,而认知又被环境所塑造。

    几乎所有人都像之前的王东文一样,先入为主地认为饭店老板应该是个五大三粗的壮汉。

    满脸络腮胡,说话如打雷,徒手就能按住待宰年猪,区区通缉犯不在话下。

    以讹传讹,煤矿人家的老板变成了张飞类型的绿林好汉,甚至连人物小传都被编了出来。

    什么老板年方三十,自幼习武打熬筋骨,青年应征入伍,奔赴越南战场,斩将夺旗,荣立一二三等功,光荣退伍后谢绝国家安排的工作,回到老家种地务农,还开了一家小饭馆,招待南来北往的过路人。

    这事儿传得活灵活现,就跟说书似的,什么炊事班中出英豪,小山村里立奇功。

    群众也爱听,听得津津有味,还自发添加了不少细节。

    比方说通缉犯狗眼不识泰山,将高手隐居的小山村寻常对待,意图杀人夺财。老板为民除害,徒手夺枪,当着通缉犯的面将铁铸的枪管硬生生掰弯,吓得通缉犯跪地求饶,直呼“爷爷我错了”云云。

    总之,经过一番集体创作,贺明珠已然从青春期少女变成了胸口长毛的七尺壮汉,并作为全民偶像出道,闻名全国。

    有人给乌城的亲友写信,请他们代为问候煤矿人家的好汉老板,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亲友回信说,煤矿人家我知道,煤矿人家的老板我也知道,但你说的好汉我没听说过。

    由此可以想象,当王东文对贺明珠的专访报道刊登在报纸上时,读者们看到好汉老板由男变女时,所受到的巨大震撼了。

    某城路边的一家报刊亭。

    早起上班的人路过报刊亭,捏闸刹车,单腿支地,将五分钱递给报刊亭老板。

    “给我来一份早报。”

    老板却没反应,目瞪口呆地盯着手中的报纸。

    急着上班,客人又催了一遍:“老板,早报!”

    老板终于注意到报刊亭前面停着的客人,但显然他的意识还飘在遥远的地方。

    他颤抖着声音说:“饭店老板,怎么会是女人?”

    客人:???

    客人:!!!

    客人有种不祥的预感,追问:“你说的是哪个饭店老板?”

    报刊亭老板的眼神缓缓移向客人,视线却不聚焦,像在看他,又像是透过他看向远方。

    “煤矿人家的老板,居然是女的……”

    客人急了,跳下车,自己冲到报纸摊前,拿起一份早报。

    翻开报纸,在显著位置有一篇报道,标题写着《巾帼不让须眉,少女老板智擒通缉犯》,客人的眼睛瞬间瞪大了。

    震惊过后,他一目十行,快速地读下去。

    “……通缉犯洪某流窜多地作案,多次持枪作案,抢劫杀人,手段凶狠残忍……在公安机关的围捕下,洪某逃窜至郝家村,伺机对村口一家名为“煤矿人家”饭的店进行抢劫……”

    快速略过前面案情介绍,读到关键内容,客人的语速慢了下来,一字一顿地念了出来:

    “煤矿人家老板、十六岁女中学生贺明珠,凭借过人胆识和智慧,协助公安机关抓获了该名潜逃一年半的通缉犯,为维护社会治安立下大功……”

    他像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又重复了一遍关键词。

    “煤矿人家老板?”

    “十六岁女中学生?”

    “贺明珠?”

    客人缓缓抬起头,和同样陷入震惊无法自拔的报刊亭老板面面相觑。

    这时,又有人来到报刊亭,同样掏出五分钱,要买一份早报。

    老板僵硬地收下钱,将今天的早报递给了新来的客人,梦游般说道:

    “那个抓住通缉犯的饭店老板,居然是个女中学生……”

    新来的客人反应激烈:“什么???!!!”

    没过多久,报刊亭前面围了一圈的人。

    大家状态相似,手里拿着一份今天的早报,先是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反应过来就拉着周围的人疯狂输出。

    “你听说了吗?那个饭店老板居然是个女的!”

    “他不是退伍老兵吗?怎么会是女人?!”

    “什么退伍兵,人家是中学生!”

    “一个女学生单枪匹马把拿枪的通缉犯给抓了?骗人的吧?”

    “我不相信!好汉老板会是女的!他怎么会是女的,他怎么能是女的呢?!”

    “是谁说他和饭店老板是同年兵,还互相搓过背?给我站出来,我今天就要打死这个骗子!”

    “其实这个老板是武术世家吧?不然一个小姑娘怎么打得过抢劫犯?”

    “哎,你不上班拿着介绍信去哪儿?”

    “我现在就坐火车去乌城!我要亲眼看看煤矿人家的老板是不是女学生!”

    王东文的报道火遍了全国,一时间洛阳纸贵,刊登了这篇报道的报纸一份难求。

    印刷厂连夜再版,该份报纸创下了销量新高,报社领导笑得合不拢嘴,对王东文赞赏不已。

    与此同时,乌城的两家煤矿人家也迎来了新的客流高峰期。

    冯解放和曹全安分别镇守一矿总店和分矿二店,两位师傅年纪大,比不了年轻时候,面对汹涌而来的客人,一时间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毕竟颠锅是个体力活儿,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还是挺高的,加上天气炎热,空调没有普及的年代,厨房像个大蒸笼,体质差的人进去没一会儿就要中暑。

    贺明军身体没好全,即使他强烈要求要返岗,被贺明珠坚决拒绝了。

    虽然现在是暑假,贺明珠可以再次亲自上阵掌勺,但她一个人没办法同时和两地的厨师换

    班。

    而临时招聘厨师,仓促间很难找到合心意的人选,万一要是做菜不好吃,就是自砸招牌了。

    毕竟煤矿人家的基石不是新闻带来的虚名,而是实打实的美味。

    于是,贺明珠和冯、梁两位师傅商量过后,由他们自行招一名学徒,平时带在身边,既是徒弟,也是厨师助理。

    老规矩是,学徒三年,三年吃苦。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