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发家致富 第179节(2/2)
在实行土地联产承包之前,农村是集体劳作,拖拉机正可用于大农场耕作的场景中。但随着土地被分成小块承包到各家各户,村里人各种各的地,拖拉机的用处就变小了,经常处于闲置状态。
拖拉机所代表的机械化耕种在这样小面积的土地承包模式下并不适用,即使有村民用拖拉机来犁地,但往往是才启动发动机,没一会儿就要停下熄火。
拖拉机冒着黑烟,“突突突突”地就开走了。
“……不用再来排队买罐头了?”
“不辛苦!送个菜有啥辛苦的!能让俺们老农民挣上钱就行!种子的事儿俺去问问明珠,她说要啥,咱们就种啥!”
另外,即使有土地挨在一起的几户人家愿意联合耕种,但由于拖拉机耗油量大,耕作一亩地就要消耗掉十二公斤的柴油。而现在国内缺油,柴油要凭票购买,还不一定能买到。
“今天走得可早,太阳都没升起来,这一路可辛苦你了!”
售货员与有荣焉地说:“我们老板在罐头厂安装了自动化机器,以后罐头都是自动制作的,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生产线二十四小时不停工,仓库里的罐头多得都数不清!”
富哥被大伙儿看得不好意思,腼腆一笑,说:“嘿嘿,我要去外地出差,我们领导说了,给兄弟单位带点上咱们矿务局的特产罐头,跟人家要账的时候也好说话……”
一时间全场人都看向这位富哥——一箱罐头是二十个,足足要七十块钱,相当于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了。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女工们对罐头加工设备的操作日益熟练,可以在没有工程师协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机器的操纵。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哎!”许大舅连声答应,冲乡亲们摆摆手,爬上拖拉机车斗专门留出的空位,说了声“走吧!”
“要是以后罐头想买多少买多少,还有人加价找我们买吗?”
甚至有人喊出:“给我来两箱子!”
微薄的晨光中,许大舅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嗓门敞亮,中气十足,说起话来像是村口的喇叭在响。
“买!接着买!要是在矿务局卖不动,我们就去外地卖罐头!”
哦,原来是公费报销啊……这下大伙儿了然地收回目光。
因此,大队部在分地的时候为了避免纠纷,都是平均分地,每家每户分到的田地有好有坏,以求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公平。
“怎么办啊大哥?这罐头还买不买了?”
这倒不是因为村里人不知道用拖拉机种地省事儿,而是由于村里的田地品质不尽相同,有的肥沃,有的贫瘠;有的在山包上,有的在小沟里;有的灌溉方便,有的要靠人挑水。
“真不限量!”
新的告示张贴后,立刻就有人注意到了,迫不及待地去问窗口售货员。
这辆拖拉机是许家村大队部的公共财产,原先是春耕秋收时用来进行土地耕作,还可以作为运输工具,既运货又运人,除了耗油,比牛马这些大牲口还好使。
与此同时,罐头厂对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女工们原先只需要穿着工作服和帽子,而现在需要穿戴全套连体衣,戴口罩,穿着雨靴,全身上下只有眼睛露出来。
许贵生拿着拖拉机的摇把,对许大舅说:“叔,咱走吧,再晚就赶不上趟了。”
原本还担心杨主任是为了稳住大家才说这些话,可当大伙儿真的实地操作后,才发现原来她说的都是真的。
“他四叔,又去矿务局送菜啊?”
当第一批罐头从流水线上下来时,整个厂房爆发了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几乎要将房顶都掀翻。
“你去问问明珠,她店里想要啥菜,俺正要下种子,她要啥菜,俺就多种点啥!”
未经消毒的外来人士,被禁止进入罐头生产区域。
后面排队的人听到后急了,连忙也喊:“我也要六个!”“我要八个!”“十个卖不卖?”
窗口不远处,几个人探头探脑地看过来,低声说着什么。
在贺明珠不知道的角落,“煤矿人家”牌罐头出现了第一批自带干粮的经销商。
售货员爽快地说:“大家随便买,我们的罐头要多少有多少,今天来的人都能买到!”
不过排在富哥后面的人怀疑地问了一句:“他要是一次性买了两箱,轮到我们还有得买吗?”
许家村里,一辆满载着各类蔬菜的拖拉机轰隆隆地发动起来,一股黑烟冒上半空,地面都随着发动机的启动而震动。
早下地的村人们纷纷热情地朝着拖拉机车旁、穿着旧军装的中年男人打招呼。
但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农民们所承包的土地并不是一整块,而是零零散散的,东一块西一块,播种除草时需要在几块田地之间来回穿梭。
“大哥”咬着牙思考片刻,突然灵光一闪:
随着罐头厂的鸟枪换炮,罐头的生产效率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许家村的纷争(修)……
队伍中的气氛一时间欢快极了,被限量所困扰的人们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在工程师的带领下,女工们在完成第一次的罐头试生产工作后,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景充满了信心。
一听这话,来人的心放回肚子里,豪迈地说:“那先给我来六个罐头!每个口味各三个!”
在普遍实行土地联产承包后的一段时期内,拖拉机作为耕作机械的角色渐渐淡出,更多则是作为短途运输工具。
“真不限量了?想买多少罐头就能买多少吗?”
煤矿人家的新店门口,那张“每人限购两个罐头”的告示被撕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
罐头厂不会开掉她们,而且还需要更多的工人来完成罐头的生产。
——“工厂直销,罐头不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