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发家致富 第191节(1/2)

    “乌金年代?这家是国营饭店吗?”

    “这是私人开的店,不是国营的。”

    “老刘家里办喜事不是向来都在国营饭店吗?他就算嫁闺女都要在国营饭店办,怎么这次儿子结婚反而来了私人饭店?”

    “十个手指还有长短呢,家里孩子多了,有个爹妈不待见的也不奇怪。”

    “嘘,你们都小点声,人家今天办喜事呢……”

    亲友们低声讨论着,刘父听到后极不自在,把刘爱民扯到一边,低而急地斥责道:

    “不是说让你找一家国营饭店吗?你怎么找了个私人饭店?这让人家怎么看我们?!”

    刘爱民没所谓地说:“日子是自己过的,我管他们怎么看。”

    刘父气得连连跺脚:“你!你!你实在太不懂事了!”

    刘爱民没空和他吵,径直走上前,饭店门口早有服务员等候,见他带人过来,极为热情地打招呼,笑着请客人们进店落座。

    习惯了国营饭店服务员粗暴对待,在面对这样热情友好的服务时,刘家亲戚还怪不好意思的,连声地说:“你也坐,你也坐。”

    服务员笑着说:“您太客气了,我还要给大家服务呢,就不坐了。”

    刘家的婚宴摆了五桌,虽然不多,但饭店还是贴心地用屏风隔出了独立空间,特意布置的喜庆而热烈,到处可见红色的囍字。

    新婚夫妻的同事朋友早已到了,赵计划作为刘爱民的铁哥们兼伴郎忙前忙后,在刘爱民不在饭店的这段时间替他招待来宾。

    此时,早已入座的同事们也在议论婚宴。

    “小刘看着不声不响的,倒是找了个好地方办婚宴啊。”

    “乌金年代可不便宜,也不知道一桌席面要花多少钱?”

    “女方是村里的,应该没出钱。小刘家里还挺舍得的啊,不是说他们家好几个儿子吗?”

    “这就不清楚了,说不定是爹妈偏疼呢。”

    人们各有各的议论,当全部客人都到齐,刘爱民和服务员说了一声,现在可以上菜了。

    乌金年代的后厨现在不止有费立广一个厨师,在贺明军转向管理后,就又招了几个厨师。

    和之前大海捞针不同,这次有了费立广,他在乌城乃至整个塞北厨师界的人脉都很广,没多久就联络了好几个或是怀才不遇、或是在原单位不得志的厨师。

    乌金年代的待遇好,对厨师限制小,来了就能一展抱负,还能和同行高手切磋,招聘一事进展得相当顺利。

    如今,当同时要处理婚宴、散客的多线程任务时,后厨显得游刃有余,忙而不乱。

    在主家通知开席后,不多时,一盘盘的菜就流水似的从后厨端了出来。

    客人们还在稀奇这家饭店过分友善的服务态度,以及在开餐前给每人送来的一条热乎乎的擦手小毛巾时,浓郁的香味已经霸道地袭击而来,让人情不自禁地正襟危坐起来。

    费立广的眼界高,能入他的眼的厨师都很有一把刷子,即使是婚宴这样的流水席,也能把菜做得让食客欲罢不能。

    从凉菜到热菜,从作为点缀的素菜到作为压轴的大荤,像一首交响乐,在不露面厨师的指挥下,为到场宾客演奏出一曲跌宕起伏的大作。

    白切肉肥而美,烧羊肉皮糯肉嫩,整只的肥鸡泛着诱人的光泽。

    在场客人们吃得嘴上满是油光,连话都顾不上多说,开始还在抢着吃,一盘菜才放到桌上,数双筷子同时伸下去,一眨眼盘子就空了。

    等到了后面,最能吃的大肚汉也被迫缓一口气,乘人不备时偷偷松一松裤腰带,撑得要从喉咙口溢出来,打嗝都是轻轻的。

    “这个饭店的菜好得很,爱民眼光不错!”

    “是啊是啊,和国营饭店比起来也不差了,虽然是私人买卖,可这菜做的是真不赖。”

    “要我说,国营饭店的菜也就那样,第一次去还觉得好吃,去多了就没意思,还不如来这个乌金年代,服务员态度好,吃着舒心。”

    “说的也是,以前是没办法才去国营饭店找罪受,现在有了选的,谁还受那气!”

    吃饱了的客人们三三两两聊起了天,新婚夫妻端着杯子满场敬酒,既是认人,也是面对面地接受来宾的祝福。

    除了常规的白头偕老早生贵子的祝福以外,不断有人对刘爱民夸道“菜不错”、“饭店选得好”,把他高兴得忍不住多喝了好几口酒。

    刘父有点别扭,特别是当听到有人说“国营饭店”也就那样时,他莫名有种自己被骂的感觉。

    关系近的亲戚们来找他说话,不住地夸赞饭店选得好,席面也定得好,又让刘父面色缓和过来,脸上

    多了笑,仿佛真是他的功劳一般。

    有人问:“你怎么想起定这家饭店的?我记得你之前几个大的都是在国营饭店办的吧。”

    刘父脸色一僵,强笑着说:“嗨,我哪懂这个,都是孩子们自己选的,想定哪家就定哪家,我们不插手的。”

    对方夸道:“你们家可真民主!”

    刘父干笑:“哈哈,哈哈,是民主,民主……”

    最后一道汤端上桌时,原本打定主意不再吃的客人们,又忍不住拿起勺子端起碗,一边在心里默念“最后一口”,一边又给自己来了一碗。

    白瓷缸里盛着一道清汤圆子,汤色雪白,肉圆浮沉,一弯碧绿,看着淡雅而恬淡。

    半肥半瘦的猪肉斩成黄豆粒大小,加盐和鸡蛋清,捏成乒乓球大小的肉圆,放入沸水中滚上一滚,出锅前撒上一把嫩生生的萝卜秧。

    这样清淡的菜系是北方所少见的,在北风渐起、落叶飘尽的深秋,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