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铜钱通现代(古穿今) 第106节(1/2)

    驿站里货物堆得满满当当。苏合香一眼就在角落的货架上发现了自己的包裹,两只被捆得严严实实的大雁,双脚和翅膀都被麻绳绑住,身上还搞笑地贴着一张快递单。它们显然受了惊吓,正不安分地扑腾着,翅膀拍得货架“啪啪”作响,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还有人掏出手机在给大雁拍照。

    苏合香拿着收件码去给快递小哥。

    “你订的大雁鹅。”驿站小哥皱着眉头走过来,语气里满是嫌弃,“这两只畜生在我车上还拉了一泡!臭烘烘的,快拿走!”

    苏合香连忙赔笑,接过两只大雁后她低头打量,发现其中一只体型较大,脖颈修长,羽毛灰白相间,倒是有几分大雁的优雅气质,另一只却短粗圆润,怎么看都像是大雁和家鹅的杂交品种。

    于是她又去问了卖家:“这是大雁吗?”

    “亲,大雁是国家保护动物,不准卖哒!咱家卖到是大雁鹅!是欧洲鹅种,你要说是大雁也可以,以前它们的祖上是灰雁。”

    “这……”她心里为难,本来是想着,尽量买大雁的,结果还是买了只鹅!

    但转念一想:“算了,像就行,反正也没规定必须纯种的。”毕竟,如今纳采能用活雁的人家少之又少,毕竟活的大雁多难逮啊!大多数人家都是用家鹅代替,李家想必也不会挑剔。

    纳采的日子定在三月十六,苏家是诚心求娶的人家,李家也是真心嫁女,两家都没什么幺蛾子,过程进行得异常顺利。

    当媒人将两只大雁鹅呈上时,李夫人眼睛一亮,笑着对媒人道:“苏家有心了。”

    纳采只需要媒人带着物品过来就行,苏合香也跟媒人说了,没买到大雁,买的是大雁的亲戚,大雁鹅。

    许媒婆是李家的亲戚,自然是不会帮苏家来骗李家。

    但李家人就算知道是送的鹅,也还是很满意,毕竟这鹅和灰雁差别也不大。

    许媒婆点头附和:“可不是嘛!如今大雁难寻,苏家娘子为了买这大鹅费了不少功夫。”

    李夫人心里对这门亲事更添了几分满意。

    下聘

    暮色渐沉,郑大夫一家三口坐等厨娘张婶摆饭。

    张婶和丫鬟将饭菜摆好后,犹豫着开口:“夫人,今儿后巷的苏娘子送来的肚肠要端上桌吗?”她作为厨娘,自然知道夫人吃东西的忌讳。

    郑夫人闻言下意识地皱了下鼻子。她素来不喜欢吃内脏,尤其是猪肉这种“腌臜之物”,光是想到那些臭烘烘的肠子就反胃。

    正要摆手拒绝,旁边的郑大夫好奇问:“什么肚肠?”

    “就是苏药姑今天送来了些卤煮。”她对张婶点点头:“端上来吧。”毕竟也算是相公的徒弟家送来到,要是真不上桌,日后被人知道了,难免会让人觉得自家看不起苏家。

    张婶手脚麻利地将两盘热菜一盘冷菜摆在八仙桌中央。原本在苏家时色泽红亮的肥肠和猪肚,经二次加热后卖相差了些,油光黯淡了几分。但那股混合着辛辣与卤香的奇特气味,却随着热气在厅堂里弥漫开来。

    郑大夫吸了吸鼻子,眉头微蹙。这味道说臭不臭,说香又带着股说不清的刺激,理智告诉他这定是难以下咽的粗鄙食物,可鼻子却不自觉地又深吸了一口。

    他迟疑地拿起筷子,目光在两盘热菜之间游移。最终选了那盘看起来清爽些的猪肚,至少配菜是他熟悉的青蒜和木耳。

    第一口下去,郑大夫的眼睛倏地睁大。猪肚出人意料的脆嫩,裹挟着从未尝过的复杂香味在舌尖炸开。八角、桂皮的馥郁,花椒的微麻,还有某种他说不上来的异域香料,层层叠叠地冲击着味蕾。

    “夫人快尝尝!”他迫不及待地又夹了一筷,这次特意挑了片沾满酱汁的,怪不得那苏药姑会把这等下贱吃食送过来,确实别有风味。

    三娘子想起白天巧云跟自己说过,卤猪肉很好吃,让自己务必要试一试。她不由将信将疑地夹了片肥肠。ui

    “唔!”确实味道不同凡响,有些辣滋滋的,还有醇厚地酱的味道,似乎还有胡椒的味道。胡椒的价格可不便宜啊。

    三娘子边吃边说:“怪不得巧云说她家做的卤味好吃,让我一定要尝尝。”说完又伸筷去夹了块的肥肠,全然不知自己吃的是什么部位。

    郑夫人端坐一旁,看着父女俩风卷残云的架势,不由得好奇到底是什么味道。她注意到桌上还有个双拼冷盘,里面整齐码着暗红色的薄片。

    “这又是什么?”她谨慎地用筷子尖点了点。

    郑大夫咽下嘴里的食物,眼中闪过一丝促狭:“猪肝和猪心。”见夫人脸色发白,又补充道:“猪肝可补血,少吃点对身子好,但是不能多吃。”

    三娘子这时才后知后觉地停下筷子:“等等,我刚才吃的是”

    “肠子。”郑大夫缓缓吐出这两个字,满意地看着女儿瞬间僵住的表情。

    三娘子的筷子啪嗒掉在桌上。她的脸皱成一团,嘴里残留的美味与脑中浮现的画面激烈交战,最后自暴自弃地捂住耳朵,闭上眼:“啊!我不想不想!”

    郑夫人被她逗得摇头失笑。她犹豫再三,终于鼓起勇气夹了片看起来最‘正常’的猪肝。闭着眼送入口中,预想中的腥臊却未出现,反而尝到一股醇厚的药香。

    “苏药姑放药材了?”她细细品味着问道。

    “嗯,桂皮、八角、茴香”郑大夫如数家珍:“还有几味没尝出来,这苏药姑确实有几分手艺在身上。”

    郑夫人闻言紧张起来:“药性不会相冲吧?”

    “放心,”郑大夫笑着又夹了块猪心:“都是些温补的香料,无碍的。”

    郑夫人笑道:“这苏药姑家确实有点本事,怪不得一个妇人能带着孩子到汴京生活。”

    厅外月色如水,郑府这顿晚膳吃得比往常热闹许多。

    苏合香在给铁柱买聘礼的这段时日,抽空找郑夫人搭线介绍,花了一个月6两银子的高价,请了女夫子来教大小妮认字。

    她没想到的是,这位夫子绣花的手艺也不错,干脆给她涨了2两,顺便教大小妮绣花。

    剩下的时间,她抓紧给铁柱置办聘礼。

    她在网上精挑细选选了三样首饰。

    一个是绒花发梳,两朵大红色花上带点渐变粉,花蕊中点缀着一颗珍珠,蓝色配的叶子上带了些黄,价格169元,在一众几十元的绒花里,这个算是中高档次的了。

    苏合香给大小妮买过两元店的饰品,质量非常不好,带了没多久就掉色了。有的也不结实,没带两次配件就坏了。

    所以这些饰品,她是在价格贵些的网店里购买的。

    她还选中一款带三个如意挂坠的铜镀金璎珞项圈。每个如意上都镶嵌着松石、红玛瑙和红玉髓。虽然这些宝石都不值钱,但搭配得当,看起来也是颇为富贵。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