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铜钱通现代(古穿今) 第124节(2/2)

    “这种子不能放在各家,不如统一放在村上的地窖里,开春统一发放!”

    “这桂花酒可得慢慢品,会仙楼今年只酿了三百坛。”铁柱从桌上的酒托里拿出六个月牙白瓷盏,给每人面前放了一只。

    “所以,大家瞒一瞒。”苏合香压低声音说道:“今年这五亩,地瓜藤和地瓜都能育苗,双管齐下的话,明年能种五六十亩这样。这万把斤的红薯卖你们几千斤,你们先学着储存、育苗,明年就能自己种了。”

    村民们又七手八脚自发地将红薯装进大筐,用两人抬的大秤称重。

    李家村村长召集了几位族老,临时在地头前开了个会。

    七娘子一上桌就看中了这几块甜饼子,听到婆母发了话,立马伸手拿过一口咬下,醇厚枣香在舌尖化开,她不自觉发出“唔”的一声轻叹,转眼一块月饼就下了肚。

    汴京的一斤相当于华国的600多克,换算下来,这一亩地足足收了2400斤红薯!这个数字,远超大家的想象。

    梅娘和卫婆子结伴从集市归来。卫婆子刚跨进厨房门槛,就见后门打开,夫人从后院出来了。

    转眼间,蝉鸣渐弱,金桂飘香,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悄然而至。七娘子的肚子已明显显怀,行动时总要扶着后腰,孕味十足。

    然后将那些叶片翠绿、茎秆饱满的藤蔓剪下、捆扎好。

    傍晚时分,满载红薯藤的马车摇摇晃晃驶回汴京。

    族老们统一默默点头,还好自己的儿孙都是好的。

    她便忙不迭地掀开篓子上的粗麻布,鲜活的螃蟹在竹篓里张牙舞爪,溅起细密的水花:“夫人,今天街上的螃蟹可比平日里贵了三成呢,就这还是好不容易买到的一篓子。”她眼神透着小心翼翼,生怕苏合香误会她们从中牟利。

    锄头的起落声、人们的欢笑声,还有孩子们的打闹声,在田地上回荡。

    至于收获的红薯,都堆放在西堂屋的角落。她每日都会掀开竹帘,仔细查看红薯的状态。等表皮的水分渐渐风干,甜度慢慢上升,她便要动手制作红薯干。

    苏合香望着眼前这位满脸殷切的老者,轻轻点了点头,示意他往田埂边的老槐树下走去。

    苏合香点点头,这几亩红薯不管是卖与官家还是村民,价格都不能高,对自己来说卖给谁都一样,但她的地在李家村地界,也和李家村的人沾亲带故,这些红薯要不是李家的人帮自己照看,绝对不会这么顺遂。

    新换的朱红圆台面在月光下泛着柔光,中心两只青瓷果盘错落摆放,红石榴、紫葡萄、枣子、熟板栗堆成小山。

    “苏亲家说了多少钱一斤了吗?会不会太贵?”一位族老是李屠户家的近亲,还去苏合香家吃过喜酒的。

    远离了人群的喧闹,她捋了捋被风吹乱的鬓发,开口道:“李老你别急,听我说。这五亩的苗还是这几年我慢慢培育出来的,着实不易。我想着,如果今年上报司农寺,官家免不得会把种子都拿走。”

    “不贵,才五文一斤。”李村长感叹道。苏亲家真是菩萨心肠,若是其他人卖,几十文一斤也是要得。

    铁柱在旁边拿着纸笔在记数。

    “咱们村大都是本分人,就是二狗那几个人……”村子里总归会有几个地痞盲流不务正业人员,不能在他们身上坏了事。

    此时,铁柱正蹲在田边的水桶旁,把挖破损的红薯涮洗干净。他利落地切成块状,笑着递给围在身边的村民:“尝尝鲜!”

    李村长浑浊的眼睛瞬间亮起,声音发颤:“太好了,太好了!您真是大善人呐!”说着就要弯腰作揖,苏合香慌忙扶住。

    给李家村的人一些好处,也能使得两家的关系亲近点,并且对自己并没什么损失。

    第二天苏合香让铁柱去开店,她跟着李青又去了田里,带着十多个人在田垄间仔细挑选粗壮没有病害的红薯藤。

    “吃吧,破皮的都可以吃。”铁柱又捡了些破了皮的分给帮忙的短工。就算自己不给,已经有好些人自己偷拿着在啃了。

    “2000斤!”

    李家村长站在一旁,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老大,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亲眼看着这片地从播种到收获,如今这实打实的收成,让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苏夫人!”

    李村长眼神发了狠:“找个机会,打断那几人都腿,我看都是他们的爹娘惯得,可不能让这几个老鼠屎坏了事。”

    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苏合香跟前:“苏夫人,不知道这地瓜蛋子卖吗?有种子吗?”

    “好好,这个法子好!”这样统一看管,可以避免很多额外的麻烦。

    李村长神色凝重,连连点头:“是啊是啊,到时候咱们李家村连口汤都喝不上。”

    她不想用作弊的方法放入空间,只有自己实践过,才有正确的经验可以教导别人。

    后院都角落里已经挖了深坑,她依照网上的储存方法,先在地洞底部铺上厚厚的稻草,再将红薯藤整齐地码放进去,每一层都间隔着干燥的麦秆。最后又压上草垫和泥土,确保红薯藤在严寒天气里不会被冻坏。

    苏合香探头看了看螃蟹,每只都生龙活虎的,笑道:“今天是中秋,贵也是正常的。况且这螃蟹个顶个的肥。”

    “苏亲家把发财的路子都递到了眼前了,可不能在咱们村有个闪失啊!”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稍微平复了下心情后,李村长拍着胸脯保证道:“苏夫人你放心,我铁定不让村里人说漏了嘴。”

    分了九千多斤红薯给村里,剩下的苏合香全部带回了景福坊的家里。

    枣泥、豆沙、五仁酥皮月饼整齐码在缠枝莲纹大盘里,酥皮层层叠叠,轻轻一碰便簌簌落下。

    不一会儿,地里就堆起了一座座红薯堆。

    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接过,咬下一口,眼睛顿时瞪圆:“哎哟!甜津津水滋滋的,比那鲜果子还水灵!”

    “快,称一称!”有人大喊一声。

    “看中什么先吃着!”苏合作招呼着孩子们入座,赏月喝酒。

    暮色降临时,梅娘和卫婆子合力将雕花圆桌从堂屋挪到庭院里。

    李家村的人只要保密到明年春天红薯苗下地就行了,也就半年时间。

    “哎呦,确实,我还以为是没味道的,像山药蛋子一样的,比山药好吃。”另外一个汉子咬了一口说道。

    听到价格,李家这几人都沉默了一瞬,价格实在是低出他们的想象。

    当报数声响起的那一刻,全场鸦雀无声。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