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1/1)

    但也是早就知道宋青锋的存在了。

    如今又是左右邻居在这的,大过年的,当然就过来走动走动串串门。

    宋青锋肯定不会失礼了,招呼人坐,把家里的茶叶拿出来泡着招待客人。

    宋大姑也是很高兴,她可也是交际的好手,有她在可不怕冷了场子。

    倒是马老跟乔念瑶,只需要负责笑一笑,回两句就行。

    当然乔念瑶也不小气,孩子们过来了,都给发了红包,红包不大,就是图个吉利,还给分了自己做的糯米糖吃。

    小孩们都高兴,大人脸上也是带着笑。

    不光光是因为行事不小气,也因为宋青锋的这个职业,人家也是愿意跟他交好的。

    而且秦大爷秦大娘老俩口住在这,他们都各有各的单位,各有各的房子住,离得可不近,尤其是秦家大哥,还是省城铁路局的。

    这边真有啥事的,指望的还不是这些邻居?

    后面才会找人去通知他们的。

    这就是为啥说远亲不如近邻了。

    而且大家平日里也没什么接触,更不会有利益冲突什么的,所以都愿意往好了处,自然相谈甚欢了。

    不仅老秦家哥几个过来坐坐,还有老贺家老苏家也有过来串串门。

    宋青锋也不单单在家里待客,等大家都来过了,他也过去给人家家里的大爷大娘拜拜年。

    他这身高体型,以及相貌,就是那种老太太特别喜欢的。

    人家都稀罕这样个头的青年,一看就很撑得起门户!

    加上宋青锋也出息,干的吃香行业,他上门去拜年人家当然都很高兴了。

    至于乔念瑶就不用上门去了,都知道她肚子这么大了,快要生了,没人会计较这个。

    跟孕妇计较的也不用搭理,肚子里肯定都是坏水。

    左右邻居们串过门之后,宋青锋也是回家了。

    把茶叶点心糖都准备好,就等着他小姑跟小姑父等人来呢。

    邓国裕

    宋小姑跟小姑父邓国裕没多久就带着邓福海,方春华还有孙子孙女们来了。

    邓福川跟张爱梅夫妻俩没来,不过他们的几个儿子被一起带过来了。

    因为这大过年的,老邓家总不好没人,大门也不能关的,大过年的不吉利是一个,也不礼貌。

    要是有人来拜年,他们俩口子在家也能跟客人解释一下不是么?

    邓国裕今年五十岁出头,他跟宋小姑还算是这个时代的姐弟恋,因为他比宋小姑还小两岁呢。

    可缘分就是这么巧妙的事情,有一次宋小姑进城里遇到有人拍花子,她特别彪悍跟见义勇为的拿着扁担把人打趴下了!

    邓国裕直接一见钟情!

    因为当时就觉得这姑娘一定撑得起家,直接就求娶了。

    在那个年代,宋小姑真的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是独一无二的这么自己嫁到城里去的。

    关键哪怕是高嫁了,且邓国裕比她还小两岁,可夫妻也是很恩爱。

    后来就是邓国裕外出打工了,参加了大建设。

    但一个人支撑起整个家庭的宋小姑从来没有因为他在外边赚钱不着家而抱怨过。

    因为她知道他也不容易,在外边搞大建设当农民工能容易到哪去?

    但这个工作就是这样,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以前结婚时候干的那份临时工,说辞就被人家给辞了。

    不干这个工作,家里也没有合适他的活了啊。

    难不成让一大家子都喝西北风吗?

    而且别看工作辛苦,可工资加津贴还是很可观的,正因为有他分文不少的工资跟津贴寄回来,加上宋小姑的持家有道,所以几个儿女全都平安长大成人,如今也各有各的家庭了。

    还有就是,邓福海的工作当初是考进去的,但邓福川的工作却不是,是宋小姑掏空了存储给买下来的一份工作。

    当初竞争的还有别人呢。

    不过宋小姑给的价最高,最后这份工作就被她安排给了邓福川这个儿子去干。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早就连本带利赚回来了。

    不过最要紧的,还是邓福海邓福川兄弟俩现在都各有各的一份工作,也算是有个养家糊口的饭碗。

    哪怕是分出去了,他们也能各自有一碗饭吃。

    这事要说起来,谁不得夸宋小姑一句本事?

    当初老邓家那边对邓国裕娶了个乡下姑娘还特别不满意来着,觉得丢人,城里又不是没姑娘了跑去娶一个乡下的,还那么多穷亲戚。

    到时候可别带一大帮子亲戚上门来打秋风。

    最后证明他的眼光就是极好。

    没有人来打过什么秋风,哪怕是宋二姑是有这方面的意思,但也是被宋小姑四两拨千斤挡回去了,让她从来都捞不到什么便宜。

    至于宋大姑宋三姑,那是不会来麻烦的。

    而邓国裕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他知道在他没在家的时候,宋大姑宋三姑这些大姨姐可没少帮衬,每年都给送粮食送柴火进城来。

    哪怕是遇上当年闹饥荒那样的情况,都是不忘记给送一份珍贵的粮食进来。

    所以只要他回来过年,都会踩着自行车,带上宋小姑一块带着礼回乡里去走亲戚。

    他没在家的时候,就是邓福海这个大儿子带着宋小姑回去走走,不是非得过年这时间回去,其他时间都是一样的。

    眼下宋大姑进来城里照看侄媳妇,邓国裕当然要过来了。

    宋大姑看到他们过来,同样也是高兴得不行。

    “快进屋快进屋!”她连连招呼道。

    “姑父,小姑,过年好啊。”宋青锋也是笑着扶他小姑进屋,当然也招呼邓福海方春华,以及孩子们。

    “过年好过年好!”邓国裕笑着道。

    乌泱泱一群人进屋来,乔念瑶笑问道:“这位就是小姑父吧?”

    “对,这就是你小姑父!”宋大姑笑着点头,同时也给邓国裕介绍乔念瑶跟马老,“国裕,这是青锋媳妇,瑶瑶。这位是亲家公。”

    当着小孩子们的面就不说是师父了,别传出去,直接说亲家公就行,反正也没差的。

    邓国裕就跟乔念瑶还有马老打招呼了。

    马老也回了礼,招呼他们坐,能上炕的上炕,上不了的就在屋里板凳上坐下来了。

    乔念瑶也是第一时间把准备好的红包,给表侄子表侄女们都拿出来发,还有糯米糖,喜糖,也是一人给他们抓了一把让拿着吃,其他瓜子也是一样的。

    愣是把孩子们弄得双手都捧不了,还掉地上去了。

    方春华连忙道:“太多了太多了,不用拿这么多。”

    “这有啥的,大过年的,都高兴高兴,你们说是不是啊?”乔念瑶笑着问这些表侄子表侄女们。

    “是!”孩子们全都欢呼,咧嘴直笑。

    邓福海笑骂道:“一群猴孩子,还不快谢谢表婶。”

    “谢谢表婶!”孩子们都笑哈哈道谢。

    乔念瑶笑了笑,“都不用客气。”

    方春华的大闺女邓如玉看着她的肚子,“表婶,你怀的是双胞胎吗?肚子好大啊。”

    “应该是吧?表婶也不知道啊。”乔念瑶笑。

    “肯定是的,奶都回家说了。”邓如玉点点头。

    “你们听不听样板戏?我给你播样板戏听。”马老就招呼孩子们。

    “要要要!”一听有样板戏,邓如玉连忙应答,也是带着其他弟弟妹妹们过去了。

    马老就给这些孩子调台听样板戏,因为都太活泼了,别在屋里跑来跑去,摔了没啥,小孩子不怕摔,但容易冲撞到他徒儿。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所以都喊过来听样板戏。

    娱乐活动匮乏的年代里,孩子们也是一下被收音机给迷住了,都纷纷凑过来听。

    而且还有零食吃呢,瓜子跟糯米糖,一边听好听的,还一边吃好吃的零食,多好啊?

    不过才坐下来呢,就跑过来又喊着要喝水了,“奶,有没有水?”

    “春华,你给他们送一壶茶水过去。”宋小姑就道。

    “我去吧。”乔念瑶要起身。

    方春华连忙道:“不用不用,瑶瑶你坐着就行,这小事我来就行,又不是外人,不用这么客气。”

    “那我就偷懒了。”乔念瑶笑了笑。

    做人做事

    方春华去送茶水了,完了才回来跟乔念瑶一起,听宋大姑宋青锋跟邓国裕宋小姑邓福海他们聊天。

    宋大姑老生常谈,主要就是在询问邓国裕在外边的工作情况。

    “外边的环境是比不上家里的,不过这么多年我也习惯了,也不觉得有啥。”邓国裕笑着道。

    话是这么说,可因为常年在外边忙碌的缘故,他看起来反倒是比宋小姑老不少,不用问都知道,外边的日子肯定是轻松不到哪去的。

    要不然宋小姑咋舍不得喝那效果贼好的人参酒,就想留着给他补补呢?

    a href=&ot;&ot; tart=&ot;_bnk&ot; css=&ot;lkntent&ot;/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