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1/1)

    魏二爷冷笑了声,“都到如今这个地步,你还想骗我。”

    竹心心想事到如今,谁能骗得了你?除了你自己这个颠公。

    竹心大声反驳道,“怎么可能是和氏璧?传国玉玺不就在皇城当中,我还出来找什么?”

    《史记》记载,秦王政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

    这么多年朝代更替但传国玉玺一直没换过,就是那和氏璧。

    魏二则却成竹在胸。

    “你不用装了,当年曹丕篡权逼献帝禅让时根本没找到和氏璧。只是让人仿照了一个装模作样罢了,还让人刻下‘大魏受汉传国玺’,真是可笑。之后的华夏分崩离析便是统一也不长久。”

    “你说的不对,唐朝就统一了,历经多代,何其昌盛。”

    “李唐算什么?那是鲜卑人的血统。只不过找人改了运道才得了这么多年江山。”

    原本查到竹心是关羽后人再加上《四十二章经》起源于汉,他心中隐隐有了这个猜测却不敢肯定。见竹心一直反驳,魏二也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若他猜的不对,竹心应该顺着他的话说才对。

    竹心想给魏二爷颁个奖,年度最佳编剧奖。

    竹心的灵感当然是来源于《鹿鼎记》。而且龙脉还是很好弄的,这么抽象的东西说它是啥不就是啥吗?

    现在魏二爷坚持认为藏宝图里面的是和氏璧,她上哪给他弄个传国玉玺去?

    竹心又一会薅头发,一会搓脸,放在众人眼中更像是心虚的表现。

    “咱们先别提地图里的东西了,你现在地图还差一块,你不可能找到那块地图。”

    竹心好像又找到了场子,站起身来。

    “地图你差一块,凑不上也没用。不如将地图还给我,价钱你们开。”

    竹心说着就看向李立尊。

    “李大人,您不也是想当赞普吗?我跟陛下上书封你个赞普当当,如何?”

    主位的角罗听到脸都绿了。没听说一个国家有两个王的,就差没把谋朝篡位写在脸上了。

    而魏二爷饶有兴致地看着竹心。

    “虽然地图的最后一块我还没拿到。但如今已经有了它的下落了。”

    魏二爷一拍巴掌,胡贤从外面进来。

    他瞪着眼看着竹心。

    “我说过会让你后悔的。你要我给乔大人带话,让他回京之后跟圣上禀报加强相国寺的守卫,经书在相国寺吧。”

    竹心跌坐在椅子上,闭上了眼睛。

    “胡贤,我待你不薄。”

    “你给了我一百两银子。魏大人这边给了我一千两,薄厚我还是能分得清的。”

    “便是如此又能怎样?那是相国寺不是成都府。我奉劝你们别打相国寺的主意。不然人都得折在那。”

    魏二爷似乎很满意竹心苦苦挣扎地样子。

    “谁说我派自己人进去?只要我说一句话,会有人心甘情愿把经书给我送过来。”

    “你在开什么玩笑?”

    “我已经给鹤鸣传信了,让他拿经书来换你。你说凭他的本事拿不拿得到相国寺那本《四十二章经》?”

    竹心藏在袖子里的手握成了拳,干笑了声,“那你可真是所托非人了,他那脑子此事必然不成。”

    “其实有些东西能做成并不是靠什么聪明才智?只不过是看他肯付出多大的代价而已。”

    魏二爷意味深长地说。

    ……

    九月初十,大齐皇城御书房。

    皇上看着西南的密报,指着王忠和王远。

    “你们在东厂这么多年毫无长进,也就抓抓乱臣,找找逆党。你看看人家自己一个人《四十二章经》、藏宝图、龙脉、和氏璧。人家玩的是什么?你们玩的是什么?”

    王忠和王远跪在书案前一言不发。

    皇上又翻了翻群臣上的奏折。

    “还有朕的这些朝臣们,哭穷讨银子的,表忠心的,要封赏的。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想生前成神呢?朕下次早朝就跟他们说,他们谁能让我大齐一统天下,朕就上泰山祭天给他求个神位。”

    加官进爵多么庸俗啊!助他成神听着就很高级。

    王忠心想,那个颠婆谁能比得了?

    王远舔着他的胖脸笑着说,“还是陛下英明,提前给竹心做了身份,真是未卜先知的活神仙。”

    皇上捋着自己的胡子,面色稍缓。

    “那是自然。”

    八月下旬他们接到竹心自封为西厂都督。大理那边的事恰恰说明东厂之中也有吐蕃的细作。

    王忠和王远一个劲表忠心说定会查出内鬼。

    皇上却道,装模作样地查查就算了,但要把竹心西厂督主的身份做实。

    那天谈笑间,西厂就这么成立了。

    这时王远提出疑问,为何一个徐府婢女会成为西厂的督主呢?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理由实在经不起推敲。

    他们苦思冥想才搞了个关羽后人的身份。

    王忠提议,把竹心的资料故意做少,让人觉得更加神秘。而且竹心的资料如果过于详细,也容易限制竹心的发挥。

    王忠当然不能说主要是实在编不出来了。

    本来王忠和王远只是当个乐子陪皇上玩的。没想到司礼监真有吐蕃的人。

    皇上问道,“相国寺那边儿如何了?”

    “回陛下,已经落网了一个和尚服毒死了。”

    “鹤鸣回来了吗?”

    “回陛下,小侯爷昨天已经回京。”

    “乔子舒这人如何?”

    这时换王远上前回答,“乔大人为人机敏,与裴七郎关系不错。”

    “裴七郎?徐家的女婿。与鹤鸣如何?”

    “回陛下,乔大人通过裴七郎与小侯爷走动,与竹心也相熟应该只算泛泛之交。徐府抄家他也曾参加,后来突发急症又被打发回家。后永宁伯父子被杀的案子,他曾经向奴才指认小侯爷身边的长随,只是后来证明与那长随无关。”

    皇上瞬间勾勒出一个无根无基的养子,一边攀附高门一边向东厂告密。是个明哲保身又左右逢源的人。

    皇上满意的笑了笑,“西南的差事他办得不错,是个能担大任的。”

    “陛下所言极是。”

    王忠和王远退下后,皇上拿起玉玺,脸色冷得能结冰。

    魏永贤怎么知道如今的传国玉玺根本不是和氏璧呢。

    说啥都没人信,怎么办?

    九月初三的康哥城。

    竹心扛住了压力在那个不知道谁编造的故事里从容不迫地走了下去。

    孙大郎挺着胸脯,对着李立尊放狠话,颇有当年汉使之风。

    “督主不必担心,见你我一直不归。我爹必然会来救我们。到时西南大军压境,我倒要看看尔等如何自处。”

    本来宴会将散,竹心打算收拾收拾回去睡觉。孙大公子非要给自己加戏。

    竹心拉拉他的袖子。

    “大公子,这儿跟大理不一样。”

    孙大郎继续瞪着眼,看着李立尊。

    “哪儿不一样?吐蕃如今分裂,实力还不如大理呢。”

    他就不信了,高华会怕,李立尊不怕。

    竹心叹了口气,为孙大郎科普。

    “过几日孙大人见我们许久未归便遣人到康哥城来。到时候论逋只要诧异地说,我远方的朋友们不是早就走了吗?怎么没回去吗?不能啊。”

    这时竹心还学着李立尊的口音,在线演绎装傻充愣。

    “然后经过论逋查证,原来大公子等人出了康哥城被吐蕃的一个小部落杀了抢财物。论逋知道此事大发雷霆是誓要为大齐的朋友报仇雪恨。最后把那小部落头领的人头献给孙大人。您看这事不就了了。”

    孙大郎没想到事情还能这么操作。

    “这骗人的鬼话,我爹才不会相信呢。”

    “如果是孙大人不信,依旧发兵吐蕃。吐蕃的舅舅西夏还有吐蕃的舅姥爷大辽会发国书给陛下,指责节度使大人。虽然儿子死在吐蕃,角罗部落也被其报了仇了,你们还要攻打角罗是不是太咄咄逼人了?是不是觉得角罗部落没有亲戚撑腰了,云云的。”

    竹心拍了拍孙大郎的肩膀,“之前那套在大理有用,在这儿没用。”

    李立尊和魏二爷对视眼,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孙大郎咽了咽口水,完了,这不全完了吗?他就不该跟过来,京城这口汤可不是想喝就能喝到的。

    “这这这…”

    而那边竹心说道,“既来之则安之。听下人说明日康哥城举行篝火会。论逋,您的这些大齐的朋友们可以参加吗?”

    李立尊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魏二爷,见他没说话。

    “那是自然。朋友们,请。”

    “都说入乡随俗。给我们找几件您这边的衣裳吧,明天我要惊艳全场,美美哒。”

    孙大郎拉着主心小声说道,“咱们现在被囚禁呢。”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