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698节(1/1)

    又有个记者问了不好回答的问题:“今年上影节,王小帅导演说文艺片被冷落,不知道沈导有什么看法?”

    沈三通两手一摊道:“我没什么看法。”

    记者看起来有文艺情怀:“我们对文艺品的支持不够,电影不能只有市场。”

    沈三通眉头一皱:“电影归于电影,艺术的归于时间,文艺片现在这种情况很正常。”

    记者:“正常?”

    沈三通反问:“本身就是边缘电影,边缘化不是很正常吗?”

    “王小帅导演的《日照重庆》,剧本是标准三段式结构,悬疑题材,拍好了很好看。”

    “制作成本不低,2000万左右,结果被处理成了伪纪录片。”

    “前十分钟演员不停走路,生怕观众看的舒服。”

    “投资人的钱全扔水里,遭遇商业上的失败,王导自己说不想转型,宁可做个垦荒农民。”

    “我说,咱别侮辱农民行吗?种两亩地,是能产出粮食、蔬菜、瓜果的,能贡献价值的。”

    “一部电影拍烂了,就是数字垃圾,如果是胶片,更是实物垃圾。”

    “大粪尚能肥田,电影烂了,一点用处没有,不如垃圾,垃圾回收也有价值啊!”

    “当然,我不是针对王导和他的电影,我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这些话,我经常开会的时候说。”

    一众主创惊呆了!

    王冉没忍住笑出声。

    沈三通是他师兄,王小帅也是他的师兄,曾经也很崇拜王小帅,不过更崇拜沈三通这个北电传奇。

    鲍晶晶踢了他一下,沈三通什么身份,这话随便说,但你能笑吗?

    文章瞪大了眼,白百何低头捂嘴。

    台下的同行和媒体全都震惊。

    沈三通骂的太狠了,不如大粪,不如垃圾,太毒了。

    毒吗?

    沈三通觉得一点都不毒,披着艺术的皮,王小帅是一点脸都不要!

    两千万啊,干点什么不好?

    沈三通已经收着说了,毕竟是一个院校的,没提洗米。

    肯定洗米了,正常的投资,谁会投王小帅啊!

    也不需要太给王小帅留脸,这帮六代导演和他们的师傅,以及徒子徒孙,没少骂他。

    沈三通自顾自道:“我觉得吧,有些导演就很矛盾,一边喜欢说自己不在乎名利,然后一边又恨自己没有名利。”

    “文艺片在全世界,也都是很小众,我觉得应该向好莱坞学习,学学人家的市场化。”

    “人家管文艺片叫独立电影,独立嘛,自由嘛,不就是自由自在的听天由命,这就是最好的状态。”

    “自己玩自己的,去探索电影的多样性,各种非主流和先锋手法。”

    “当然,也可以探索人的多样性。”

    “众所周知,独立电影圈是最乱的,挑战人底线的乱。”

    “求仁则得仁,好!自己要往边缘走,边缘化了之后就要认!”

    “不能既要又要也要。”

    记者震惊后马上意识到这是爆炸新闻:“你这是屈从如主流,唯钱论,唯票房论,电影首先是艺术。”

    沈三通点头:“电影就是艺术!我说了电影的归电影,艺术的归于时间。作为导演,我商业和艺术都要!”

    记者恍惚了一下:“你以前说电影不要二元论,你刚刚说不能既要也要?”

    “我又不是文艺逼,我是俗人!我全都要!商业和艺术需要统一,不能分割也不能对立,而是既对立又统一,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

    沈三通之前反对两元论,是拆解原来的叙事结构。

    现在他要重建叙事,自然和以往不同。

    商业和艺术不应该分开。

    商业和艺术定义权掌握在外面,不行!

    如果掌握在里面,尤其是掌握在沈三通手里,肯定行!

    沈三通不是乱说的,这场发布会对记者放松了提问范围。

    《失恋33天》卖点主要还是他挂名的监制,必然搞点大新闻。

    首映礼结束。

    陈羽凡先走一步,需要弄点东西。

    白百何过来找沈三通。

    结过婚的女人就是不一样,直接上手。

    好在沈三通人品一流,立刻坚定的表示拒绝。

    连晚宴都没参加,飞回青岛,继续拍戏。

    首映礼之后,热度和飞机一样,“腾”的一下冲入云霄。

    得知沈三通的言论,王小帅气的浑身发抖。

    在微博上狂喷:沈三通钻钱眼里去了!玷污了电影!玷污了艺术!不配做一个导演!

    热度哗哗的来。

    等沈三通回到影视基地,让助理去买馄饨,连饭都没吃,必须吃点东西。

    陈祉希也不知道哪钻出来的,来到他这边上下打量他:“老大,你出去参加了首映礼,就弄个大新闻出来。电话都打我这里来了。”

    沈三通端着碗馄饨美美喝了一口汤,毫不客气:“我们北电内斗,管你中戏什么事,你心里说不定幸灾乐祸呢!”

    陈祉希脸红了一下,有些被说中心思。

    北电那边已经有人喊出沈三通欺师灭祖,罔顾人伦,要把他的学籍收回来,确实笑死了。

    “你干嘛呢?”陈祉希见沈三通登微博:“是不是要骂回去?”

    “你这个水平我要怀疑你能力了。”沈三通看智障一样看了她一眼:“吵架是关键吗,现在是要转化人气!真要是吵架,我直接让微博给限流就是。”

    沈三通趁着热乎,发博宣传《失恋33天》。

    套路比较新颖。

    “《失恋33天》:制作成本一千一百万,宣发九百万,制片成本已经通过广告植入和贴片赚回来了。”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成功的类型片,适合都市男女观看,偏向轻喜剧。作为消遣来说值得一看,演员演技全部在线,故事逻辑也是正常的逻辑,没有逻辑硬伤。”

    “不推荐理由:如果看电影是想要进入电影院上课的,学习的,寻找人生意义的,这部绝对不适合。同时,因为是新人导演,不可避免有瑕疵,带着点电视电影的质感。”

    “管理好预期,如果是要看一部消遣放松的都市轻喜剧,或者要约会,我觉得重复看几次,也不会累,绝对是合格的。”

    陈祉希看完,懵了:“你不咔咔的夸,怎么还说缺点了?”

    “我打算从火车头厂牌开始试点。”

    沈三通说出自己的打算:“随着多部电影的积累,火车头厂牌已经成为了金字招牌,我打算以后的电影,会把电影看点和缺点都说出来,制作成本和制片意图,以及演员演技,都进行公开。”

    陈祉希把握了些东西:“也就是说火车头厂牌,不依靠虚假营销和炒作噱头来进行宣传?”

    “你还不算笨,宣传模式也要变一变。”

    沈三通指着电脑道:“要打破传统的电影营销模式,也就是通过传统媒体进行炒作,投放广告,举办首映礼,然后召开明星见面会、新片推介会,然后再是网络推广。”

    “以后宣传方式,要逐步转移到网络,看电影的观众,以年轻群体为主,90后最大的已经20岁了,基本都会上网,也能打破媒体垄断。”

    如今洞天微博现在的日活跃量达到了三千万左右,新浪、搜狐、腾讯加一块也不够洞天微博打的。

    沈三通发博之后,一堆明星陆续在微博上公开祝贺《失恋33天》上映。

    陈祉希不是新手,对行业有了解,倒吸一口凉气:“直接绕过院线见面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互联网上面。你这是要了媒体的命!”

    “依然给媒体一定的茶水费,传统电影营销模式仍有作用,只是必须逐渐转变。”沈三通坚定道:“要提高电影行业的服务质量,火车头厂牌需要开辟一个单独的赛道。”

    “我希望有人跟随,不靠虚假炒作和虚假营销来骗观众的钱,让电影变成一个休闲产品,消费产品,彻底改变原有的电影评价体系,让对电影的好坏评价,回归到观众手里。”

    让野马跑一会!

    陈祉希满脸通红,此刻的沈三通简直帅炸。

    国内影视圈其实大家一起搞小圈子、利益输送、洗米、圈钱不亦乐乎。

    也有干净的地方,挂靠中影,或者演国营厂单位组局的戏。

    不是说没有乱七八糟的事,但可以拒绝。

    陈祉希之前演的都是年代剧,就是受不了潜规则和陪酒风气,选择走制片人道路。

    沈三通相当于不信邪的“实业家”,从电影开始,逐步深入了港台圈的偶像、现代剧,现在又大棒挥下,解构文艺片,如今又要重新定义电影……

    说实话,沈三通要是做成了,是真要要了圈内一些人的命。

    ua!

    “流氓!”

    沈三通遭遇偷袭,简直无语,恶心!

    要是性别互换,指定要进去。

    第二天除了收钱的传统媒体,其他一片唱衰。

    随着互联网发展,很多媒体人感慨黄金时代正在过去。

    传统媒体在和后世的自媒体很像,网络黑社会,不给钱,就抹黑。

    《金句频出,冯氏喜剧的接班人?》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