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重生) 第890节(1/1)

    中国人骨子里的反抗精神非常浓郁!

    从神话故事里就能看到,中国的神话故事,大禹治水,反抗的是自然是洪水;愚公移山,反抗是大山,也是自然;精卫填海,反抗的是大海,二郎神劈山救母反抗的是天帝……

    可谓是人人“头生反骨”!

    而且这些故事,有的是神话,有的却是历史。

    中国人从抗争中获得了好处,战胜了洪水,治理好洪水,能获得良田,所以中国的神话故事往往结尾是好的。

    反之,号称最有自由精神的西方,盗火的神反抗的神,都很惨。

    《孤勇者》前世受欢迎,也是因为这股精神,一下子击中了国人的心坎。

    这一世,配合《大圣归来》,配合齐天大圣的形象,彻底点燃观众情绪。

    齐天大圣之所以能够成为国民心中的一个概念,正是因为对上天的反抗,敢掀翻天庭、大闹天宫的勇气。

    本质上齐天大圣是中国人反抗的化身,反抗压制,追求自由意志的象征。

    影院里,直到一个更加顽劣的声音响起,才让兴奋的观众惊醒。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

    除了片尾曲,还有哪吒的短片彩蛋。

    电影项目还没正式启动,但是短片做出来了。

    只是三十秒的短片,却把魔童哪吒的形象刻画的生动形象。

    哪吒短片放完,“敬请期待《哪吒之魔童降世》”字幕消失,确定彩蛋真没了,观众依然恋恋不舍。

    “太可怕了!”

    知名媒体人老胡看着影院里“狂热”的大人小孩,看着他们开心,他可难受死了。

    震撼成绩!

    北京一间iax厅。

    老胡太痛苦了!

    银幕里大圣飘飞的红披风,鲜红的刺眼,长时间、不厌其烦的特写,让老胡只觉得浑身上下哪都不舒服。

    大过年,好似被喂了满满的一嘴屎。

    “沈三通能不能安心做个导演,他这是要干什么?我们能比的上外面吗!”

    电影结尾的长镜头,专门刻画长安城和东土大唐的人间烟火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刻画灵山妖孽肆虐,累累白骨?

    沈三通人都隐退了,能不能懂点事,不给他们添乱。

    消停点!

    老胡气的难受!

    灵山与天庭合谋污名化大圣,将斗战胜佛的果位与政治权谋结合,再通过说书人构建历史虚无主义叙事,让民间传说成为政治博弈的武器。

    又嵌套式了《天庭秘录》《灵山辩经注》等玉帝、如来创的伪史料,构建一座文本信息迷宫,对大圣人生经历的每个阶段进行阴谋论演绎。

    老胡是干什么的?

    他就是干媒体的!

    沈三通是要做什么,他能看不出来吗?

    是打他们的脸!

    从这些剧情中感受到了沈三通深深的恶意!

    这是正着,反着,不断抽他们这些媒体战士的脸啊!

    这些剧情,往小了说,多少带着点沈三通个人情绪。

    往大了说,是有现实映射的。

    把舆论操作手法,以及后现代叙事如何解构英雄,通过商业电影渠道,摆在了观众面前,摆在了明面上。

    最后留下开放结局,大圣踏云再战凌霄,留下“我一直都在”的誓言。

    “星火燎原”的意象,沈三通是演都不演。

    结尾处。

    大圣再踏天庭,直面三界积弊,金箍棒劈开混沌,象征打破僵化神权。

    江流儿继承星火之道,成为凡人希望的火种,更是肆无忌惮的进行隐喻。

    “疯狂的政治口哨,猖狂的进攻!”

    老胡大过年气的难受。

    连家人都不管了,只想着马上、立刻、炮制一篇文章,引导可能出现偏差的舆论。

    《大圣归来》电影尺度把握过于精确,不可能是偶然为之。

    绝对是故意!

    暗喻了变革的必要性,这个时间点,是要干什么?

    又通过东西治下的对比,表达了必须坚守自己的主体性。

    如果没有后面灵山和大唐的对比,这部电影,老胡觉得至少还算可以。

    但沈三通就是要喂屎,看的他恶心难受。

    老胡暗骂自己犯贱!

    大过年来看沈三通的电影,看完憋的难受,活活找罪受!

    上海新天地影城。

    电影文艺评论人张小伟也是觉得电影不行。

    “毁了,毁了啊!”

    沈三通放着这么多好角度不选,最终还是做成了一部庸俗的商业片。

    “人的法术是感情,神的感情是法术”,这个设定太妙了。

    要是能抬升,将情感能量与权力运作形成本体论层面的思辨,内涵一下子就丰富了不止一个层次。

    可是,这个设定只是作为一种设定,服务于江流儿的爆种和大圣重新回归的合理性,没有深入扩展哲学内涵。

    大圣的困境,其实也可以转化为职场困境。

    来探讨理想主义者在制度体系中的异化。

    大圣的马脸魔相,马脸再丑一点就好了。

    突破传统美猴王形象,用容貌异化,象征英雄的祛魅化。

    可是电影最后还是回归了美猴王刻板印象。

    金箍棒断裂,本来有助于消解神话符号中的暴力解构,可还是为了最后的大圣归来变身服务,又聚合了。

    许多线,都不是简化,干脆丢了。

    污名化叙事线,也有很多可深挖的。

    描绘胜利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进行“历史真相”的探索,再对暴力进行深刻批判,可以很好的探讨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

    沈三通却只是用来给齐天大圣增光添彩,用污名化增强齐天大圣本身的悲剧成分,以此来获得观众的喜爱。

    江流儿的黑暗线,画蛇添足的进行了觉醒,要是深化“刺猬人格”,完全可以表达、折射z世代的精神困境,对z世代群体进行有益的批判。

    天将集团的反扑,也只是俗套的反派角色,缺失了有血有肉具体化描写,没有涉及利益链条。

    混沌妖王如果进行双面性刻画,那就好看了。吃童男童女的同时,展现善的一面,突出其在天将面前的无力。

    可惜也没有,妖王沦为了俗套的反派。

    原有的多重叙事隐喻,也没了。

    天庭权谋线根本没有展开,只集中在了江流儿视角的认知局限,以及其个人的成长。

    明明只要持续解构齐天大圣,去除英雄身上的神性,加强江流儿的个性价值观,完全可以成为解构经典ip代表作,构建起充满现实痛感的镜像宇宙,更是有望成就新神话主义的标杆之作。

    可惜通通都没有。

    不管是传统神话解构、社会隐喻,都只是为了人物成长弧光服务,为了电影爽感服务,没有哪怕一点服务于电影艺术性。

    白瞎了电影开头。

    刻画了灵山、天庭复杂的斗争关系,大唐也有镇守府新旧贵之间的争权夺利。

    往里挖啊!

    把隐喻拉满,深挖下去,荒诞一点,黑暗一点,这多好!

    “视觉,电影质感,色彩符号系统,全部给毁了。”

    张小伟那叫一个难受。

    沈三通只把视角聚焦在小孩子江流儿身上,幼稚了电影层次,把诡谲的氛围破坏掉了!

    搞这么轻松干什么啊!

    你沈三通赚了多少钱了,不该追求一点艺术吗?

    结尾也是烂大街的合家欢。

    江流儿与师父重建生活,镇守府抓捕了勾结山妖的权贵,长安城高呼大圣……

    俗,俗不可耐。

    某些人不开心的时候,观众反而开心。

    2月10日大年初一《大圣归来》在全国上映,主打合家欢与情怀,以40的排片,拿下42亿的票房,大盘占比60%。

    以极为夸张的成绩,创下了华语电影首日票房纪录,登顶单日票房冠军。

    上映便屠榜各大平台热搜,登临各大头条。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