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1)

    带着冰碴子的寒风,吹到了人的骨头缝里。

    左文康之前就提醒了族人,最好提前准备过冬的衣物。

    函谷关没有分到狼皮的人家。

    条件如吕氏这般好的,自然是什么皮草暖和买什么。

    银钱不凑手的,也买了很多的棉花。

    这里离棉花种植地西域近,所以售价也很便宜。

    只花了在大名府市场价不到三分之一的价格,就给全家人置办新棉衣、棉鞋和棉被。

    棉衣不够暖和的,都把棉被裹在了身上。

    他们都属于南方人体质。

    南方人啥体质?

    他们不抗冻呀!

    但抗冻如漠北鞑靼,这些时日都表示扛不住了!

    那是因为,草原上季节性的雪灾来了。

    整个漠北,已经陆续下了大半个月的大雪。

    平均积雪深度到了成年人的膝盖之上。

    草原上的河流湖泊、道路,甚至是大片的草场,全都被埋在了雪里。

    人要是出门根本都找不到参照物!

    数以百万计的牛、羊、马,都被冻死了。

    好多部落食物储备不足。

    又有很多人,家中储备的燃料不够烧。

    这样的天气里里,全家都喝不上一口热水,更别提能十二个时辰取暖了。

    雪灾半个月以来,牧民们冻伤、冻死者,无数

    距离金州关八百里外的怀庆府。

    地上积雪的厚度没过了小腿肚。

    呵气成冰,是一点都不带虚的。

    府城大大小小的粮店里。

    大半店铺都关了张。

    剩下的一小半里,各种粮食价格已经涨成了天价。

    谁敢相信。

    最次等的杂粮米面,都要卖上六十文一斤!

    有钱人家爱吃的那些精米白面,现在一两银子都买不了几斤。

    除了粮价离谱。

    炭价也十分夸张。

    那种最普通的黑木炭,价格都从平时的五文一斤,半个月前每斤涨到了十文,到如今已经飙升到了三十五文!

    七倍的落差!

    与取暖相关的棉花、皮草也都涨价了数倍。

    前段时间跟着边城军属们,抢购了过冬用品的怀庆府居民。

    都无比庆幸自己当初凑热闹的天性。

    看看,看看!

    过日子就得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听人劝吃饱饭,还是很有道理的!

    此时。

    边城总兵赵牧云在兵营里,怒发冲冠。

    “你说甚?连我们五大卫所军营的采购都要限量?咱又不是不给银钱,照价买就是了!这些商户还想不想在怀庆府讨生活了?”

    军需官抹了抹脸上的唾沫星子:

    “总兵大人,那大的几家粮店都说他们在怀庆府的库存已经没剩多少存货了。一直在催西京府总仓发货,但破军围困西京府后,他们的总仓都被征用了!”

    搞限购,就是因为商家也没有足够的粮食可卖。

    粮食变成了有价无市的抢手货!

    如果关中平原上的破军不能被剿灭,未来几个月可能全国都得闹粮荒。

    赵牧云瞪着眼,咬牙切齿道:

    “搞限购是吧?你多喊一些人去排队,有多少买多少。咱们现有的粮食还能撑多久?”

    军需官战战兢兢:“一天一顿饭的话,最最多还能撑一个半月!”

    赵牧云摇头:“天都冷成什么样了?一天一顿饭怎么能行!不吃饱肚子哪有力气杀胡人?”

    总兵大人是万万没料到。

    他舍了自己的脸面,好不容易才从便宜大舅哥那儿借来的一百万两银子。

    搁在平时,都够用五年了!

    现在嘛。

    他们就是把整个怀庆府的粮店都买空,最多也就能买到够十万大军吃上几日的粮食!

    就说现

    在的市场有多操蛋。

    军需官积极开动脑子为上司分忧。

    “总兵大人,听说田将军他们已经在返回的路上了,既然已经打跑了胡人,估计金州城应该没受到什么影响,咱们不若去那儿采买吧?”

    赵牧云当即同意:

    “这个主意好!爷可不惯这些商户的臭毛病,还不信拿着这些银子买不到足够的粮食。

    除了米粮,木炭、棉花这些保暖物品,只要价格合适你都给买回来!

    爷还听说军属们养的羊都给冻死了!这些羊肉都比米面便宜得多,多囤一些肉吧。

    兵崽子们个个都属狼的,吃起肉来就没个够,而且,吃羊肉也比吃米粮耐饿。”

    “属下领命”

    自从田玖带着三千骑兵驰援金州关后。

    边城五卫全都进入了战时警戒状态。

    十二个时辰的防守。

    就连总兵大人赵牧云,都很久没回过宁阳侯府了。

    今日终于收到金州关大胜的消息。

    听说屠杀了足足八万胡军,甚至还杀了一个黄金后裔的大汗,哪怕付出了两千多骑兵的性命,赵牧云都表示很满意了。

    就是他们边城五卫这十几年来,都没有杀死过这么多的鞑靼。

    这个杀敌的数量,实在太给他长脸了。

    打了大胜仗,军需官又出了好主意,他这紧绷的神经总算是舒缓了下来。

    公务都处理得差不多了,总兵大人马上换了常服,打道回府去。

    刚踏进内院大门。

    就听到一声怒喝:“你给我站住!”

    商都来信

    赵牧云还是头一次听到,他那个一向端庄有礼的嫡妻,声量拔得这般高。

    不知道府中是出了什么大事,值得她这般生气。

    心中一凛,大步前行。

    刚走进后院花厅,就看到了一副母女对峙图。

    侯夫人姜氏胸口不停的起伏着,满面怒容。

    而他家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闺女,十分罕见的红了眼圈。

    本就圆润的包子脸,鼓得更厉害了!

    受了大委屈!

    “谁能告诉我,到底出什么事了?”

    刚还剑拔弩张的母女二人听到熟悉的声音,都齐齐转头看向门口。

    姜氏面色有些慌乱,很想切换到日常营业脸。

    转化得有些生硬。

    赵染之前和她娘争论了一会,还被刺了几句,心里确实有些委屈。

    看到亲爹,这委屈更上了一层楼。

    她带着哭腔道:“爹,您回来了!您快劝劝娘,我不喜欢商都,也不想嫁给什么少阳表哥!”

    “侯爷”

    姜氏气急败坏,她这闺女真是半句话都藏不住。

    被她这么一闹腾,她还怎么替娘家大侄子美言几句。

    商都?

    少阳表哥?

    嫁人!

    三个关键词,狠狠的踩在了赵牧云的死穴上。

    他闺女虚岁才十五,嫁什么人!

    姜氏娘家也就是她祖父做国子监祭酒的时候,风光了十来年。

    岳父大人科举二十年才考了一个同进士,现在在商都书院做先生。

    两个舅兄都是三十好几的人,一个止步于举人,一个秀才还在科举中。

    两家的子侄们,至今貌似也没听说过有什么特别出色的。

    妥妥的一代不如一代人!

    再说。

    闺女的婚事不应该先与他这个当爹的商议完,再透露一些给她知道么?

    夫人直接和闺女提起这茬,打的是甚主意?

    赵牧云这人平时确实有些不拘小节和大大咧咧,但这也不代表他没有心眼子。

    粗一琢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他对赵染挥了挥手让她下去,临走前还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

    小姑娘那双狭长的柳叶目弯了弯,又回到了明媚可爱样。

    嗯嗯,万事有爹给她做主,谁也不能把她远嫁了!

    赵染翻过年就要及笄了。

    对于嫁人,她还是有些期待的。

    她不喜欢离爹娘太远。

    她对那种文弱的书生,没甚太大的兴趣。

    她心中的完美夫婿,就该是那种有勇、有谋、还长得俊的!

    婆家人口要简单,最好是夫君成亲前没有通房、小妾。

    边城、怀庆府与她家侯府有往来的人家中,那些适龄的小子们,就没有一个符合她心意的!

    而且,她知道的那些还未娶妻的家伙们,全都和她那个庶弟一样,年纪不大,通房丫头一屋子。

    她跟她娘参加宴会时,那些夫人们口口声声说的都是。

    出身她们这样的人家,儿子们说不定未成年都要上战场。不拘嫡庶,早早留下血脉才是正事。

    丝毫不考虑未来儿媳妇的感受。

    赵睿这样至今还没搞出人命来的纨绔,都成了香饽饽!

    想到这里,赵染狠狠的甩了甩头。

    她双手紧握拳头

    给自己打气。

    一定要寻一个,方方面面都符合自己心意的相公。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