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1/1)

    清蒸羊羔、手抓羊排、糖醋大鲤鱼、大烩菜等等。

    谁能说和葡萄酒不搭哩?

    甘明兰前世吃百家饭长大的,没工作几年就遇到了末世。

    认真说来,她还真没喝过啥高级葡萄酒。

    印象里喝过几回,但味型酸涩,还不如菠萝啤的好喝。

    没想到今日喝到了古法酿造葡萄酒,酒里带着明显的坚果香气和红糖的甜腻气息。

    香香甜甜,十分的顺口。

    因为她还在母乳,两位老夫人倒也没有劝她多饮,只让她浅尝了一小杯。

    甘明兰没想到的是,她这具身体之前基本没碰过什么酒精饮品,还是个易醉体质。

    仅仅一小杯,就让她体会到了微醺的滋味。

    脑子和意识是清醒的。

    全身轻飘飘似要成仙。

    看着周围的人和物,都散发出一圈圈柔和的光晕。

    心情是从未有过的放松和愉悦。

    看在旁人眼里,此时的她何尝又不是一景?

    甘明兰的美是很有攻击性的,又因她平日不爱笑,不熟悉她的人就很容易生出距离感来。

    没想到,喝完酒后的美人

    又是另外一种风情。

    她那微微泛红的双颊,迷离的眼神,嘴角时不时还上扬着,冷淡的气质中多出了丝慵懒劲儿。

    以前是男人见了她挪不动脚。

    现在嘛。

    关老夫人与田老夫人对视一眼,心里大喊:夭寿哟,她们两个老婆子都觉得面红发热哩。

    都说红颜薄命,丑女才有福。

    那是因为那些薄命的没有强大的家族庇佑,自身也没有什么自保的能力。

    就眼前这位玉面罗刹,哪个知道她底细的男人敢招惹并巧取豪夺?

    怕不是活腻了哟!

    妇人们连嫉妒都嫉妒不来。

    甚至有不少见过甘明兰面容的妇人非常庆幸,庆幸她有好身手,不用和其他流放犯的妇人一般进红帐做妻妇。

    要不然。

    要不然,就得和眼前这几位一般!

    甘明兰喝完喜酒刚回三十六号院,就被三个从红帐里出来的妇人给求上了门。

    她们刚进院子,对着甘明兰就是“嘭嘭嘭”一通磕头。

    嘴里哀声求道:

    “肥仔他娘,嫂子求你救救我们吧,我们实在受不住,受不住了,呜呜呜”

    “堂弟妹,求你可怜可怜我们吧!那些个兵蛋子他们,他们真不是人啊!每日从戌时到次日卯初,竟然半个时辰都不让我们歇着!”

    “嘤嘤嘤她们说,没有人在那里能活过三年的!我还不想死,不想死”

    “我们都想加入医护队!我们愿意上战场,死也不想死在那脏床上”

    这几个妇人都在二十五六岁的年纪,算是这批妻妇里比较年轻的。

    有几分姿色且年轻的新人一入红帐,消息不到三日就传遍了五大卫所。

    尤其是春耕结束后,五大卫所大轮休。

    少数光棍回家相亲成亲。

    绝大部分光棍穷得叮当响。

    他们既没有发财的命,也没有升官的运。

    你让他们去怀庆府逛青楼,他们哪有那资本!

    给几个铜板意思意思一下就能进的红帐,就成了他们最佳的消遣出去。

    十几二十岁的小子们,本就是火力最壮的时候。

    每个晚上接待这么十几二十个,新入红帐的妻妇谁能受得住?

    更别说得脏病或怀孕了!

    三个妇人后悔得要命,她们当初就是怕医护队上战场会有危险。

    没想到最近听到的消息,都是佘氏等人不仅活得好好的,还跟着猪肉西施发了大财。

    三人一商量,决定上门来求上一求。

    都是没有出五服的堂嫂,之前也没有交恶过。

    甘明兰想了想,决定再给这三人一次机会。

    她很是认真道:

    “或许你们觉得医护队这回没有人员伤亡,就认为战场后方很安全,又或是知道她们跟我出去一趟回来发了点小财,认为这是常态!

    我想郑重声明几点!

    第一,医护队的活计没你们想的那般轻松,打完仗后要帮着抬尸体、抬伤员,还要帮着军医做伤口缝合,熬药、敷药等琐事。

    一旦伤员多,医护人员不累到没有一点力气,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

    第二,正常打仗期间缴获的战利品,可能都分不到医护队的头上来,从来没有听说过靠打仗能发财的。

    最后一点才是最致命的。

    如果遇到敌军攻打大本营,医护队就是最好抓的俘虏!大夫靠着医术可能还会被留下一条小命,让其继续为敌方效力。

    但是女战俘的日子,比红帐可能还要惨上数倍。莫说三年,可能很多人三个月都活不过”

    三位堂嫂听到这里,脸色从惨白变成了青灰色。

    这,和她们之前想的有出入。

    军令

    她们在来找甘明兰之前,一心只想要逃离红帐。

    但却不知,离了这儿还能去哪儿。

    先不说能不能顺利离开边城。

    没有路引,她们都走不到金州关。

    还都是当娘的人,孩子是她们最大的软肋。

    边城对流放犯实施的是连坐制。

    一人跑路,全院子十几号人都要遭殃。

    此路行不通。

    三人来之前打听到,佘氏等人从海津镇回来后,还跟着军医们们继续在学本事。

    她们这种没有半分经验的成为医护队一员,在没学到医护本领之前。

    大概、也许、应该,不用上战场的吧?!

    都说边城之外的鞑靼,一般都是在秋收后才会扰关的。

    这个季节能有什么给他们抢的?

    初春至深秋,还有大半年!

    要是在红帐里,她们多半三个月都活不过。

    所以,哪怕甘明兰摆事实讲道理,将医护队的前途说得满地荆棘。

    三人最后仍旧坚持要加入,一再保证:“会认真向军医老大夫学医护本领,绝不给你丢脸,也绝对不后悔!”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就在关大德刚嫁完大闺女的次日。

    通往边城的官道上就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

    那是从商都发来的八百里加急调兵令!

    两个月前。

    朝廷在各地征军饷,并在府兵中抽调了三十万主力军,再加上从民间征来的二十万民兵,用来对付流民军。

    谁知道,声势浩大的五十万大军,在对上几个布政司有组织、有规模的流民军时,被对方杀得节节败退。

    十战九败!

    还给流民军贡献了一大波的兵器和军备物资。

    数日前,就有几股流民起义军快要逼近商都了。

    邶文帝不想成为邶国建国两百多年来,第一个被流民拉下皇位的皇帝。

    他给兵部下了死令。

    要是在三个月之内不能将国内几股大势力贼匪杀尽,他就要让商都所有的官员给他陪葬。

    事关自己的项上人头,五大都督府与兵部都停止了内耗。

    坐下来一商量。

    国库要军饷没军饷,要大军没大军。

    商都的这些兵力还得守着皇城安危呢。

    决计不能用来剿贼。

    兵部某个大佬一拍脑袋:

    “我朝兵马九边重镇占了一大半,谁还能强得过他们呢!”

    也有人表示:内忧和外患相比,外患的威胁更大!若是调动了边关大军,鞑靼打进来该如何?

    但更多的武将认为:内忧再不解决都要改朝换代了,那些外患现在不提也罢。

    况且,九边重镇都建在了险关要塞之上,数百年来都没有被攻破过几回!

    少数服从多数。

    由边军出马镇压流民的方案刚提交上去,邶文帝半点磕巴都没有打,痛快应允了。

    他心里还暗喜:

    边军十多年来都是自给自足的,不用耗费国库或从百姓那里征军饷,实在是最佳人选。

    于是,就有了那么数道军令从商都发出。

    军部命令,九边重镇中的五镇,按各自的军户人数,抽调精兵镇压附近的流民。

    不提各个总兵,接到兵部的军令是如何的愤怒。

    皇权尚在,他们却是不敢抗旨的。

    边城和离边城最近的榆林卫,接到的目标任务,是消灭将西京城作为据点的那一支百万破军!

    破军也不是半年前的破军了。

    他们将西京城的氏族和商户们牢牢掌握在手里。

    并将关中平原的大面积土地,强行分配给了家里有破军的农民。

    一人入破军,家里就能分五亩肥田。

    破军首领还承诺:不征税,不纳粮!

    整个三秦布政司有大半的农户,家里都有儿子加入了这个组织。

    分完了地,眼下春耕也结束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