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1/1)

    除了这些精锐,队伍里还有来自总兵府的六个婆子和六个丫头随行伺候。

    一千精锐主要是护送人。

    同时还给边城带了五千匹战马、五千头牛和数百车西域特产。

    这些,都是关西七卫众将士们恭贺侯爷自立为王的礼物。

    赵染主仆俩是藏在驼车车厢里来的。

    走的时候,乘坐的同一架驼车。

    只不过,这辆被经过好些天的布置,变得更为华丽和舒适了。

    曾经她藏身的里间车厢,如今堆满了她自己在哈密城购买的,总兵府老太太和夫人送她的礼物。

    驼车走出了二十里地。

    离别的伤感还萦

    绕在心间。

    莽丫体会不到她主子的哀愁,自顾自摸着手里的一柄镶着红宝石的短刃傻乐。

    这是甘将军知道她身手不错后,送给她的礼物。

    刀鞘华丽。

    刀锋吹毛可断。

    说是从胡人那里得来的战利品。

    送给她,让她今后好好保护她家小姐。

    拿到这份礼物三天,她都还没有玩腻。

    缺心眼的丫头无意间抬头瞅见了自家小姐眼圈还在泛红。

    大咧咧安慰道:

    “小姐,反正我们都知道哈密城的路怎么走!今后想来,就自己骑马过来呗!快的话,二十天就能到。”

    有啥好舍不得的?

    一年可以跑十几个来回!

    赵染:“”

    回去后,她还有机会出远门?

    算了,和一个傻丫头计较甚?

    低头,把怀里的两小坛,每坛约莫两斤装的葡萄酒,小心翼翼的放进了被子里。

    雪山翠玉酒坛子。

    玉色剔透,质地莹润。

    这么大块翠玉做的酒坛子,还是一对。

    真是难得的珍品。

    价值千金都不为过。

    更珍贵的,是里面装着的酒。

    它是甘将军指定让她带回去送给西北王王妃的。

    昨晚,甘将军很是郑重的给她介绍了这酒的妙处:

    “这是从极品雪莲、枸杞、当归等药材中提取出精华,然后与最顶级的葡萄酒原浆,按照一定比例调和出来的养生药酒。每晚睡前喝一杯,半个月之内就会有奇效。”

    有甚么奇效?

    据说,除了气色会肉眼可见的变好,还可以缓解月事失调、痛经等症状。

    最特别的是,这酒能助孕。

    虽然和一个未定亲的小姑娘,谈这个特殊的药效确实不太好。

    但甘明兰以为,这才是王妃眼下最需要的贺礼。

    男人拼死拼活打下来的江山,最终便宜了庶子?

    相信没有一个正室愿意看到这个结果。

    西北王只是一个开始,谁知道今后会是个什么爵位呢?

    昨夜赵染听到这里,确实顾不上羞臊。

    连连询问饮用该酒可有甚忌讳。

    睡前几个时辰喝药效最佳等。

    她深知,如果这酒真的如甘将军所说的效果那么好,那真是送礼送到她娘心坎上了。

    如此好酒,要是份量再多些就好了。

    奈何甘将军表示,这个酒对原材料的要求十分苛刻,尤其是原材料——雪莲。

    一万朵里,最多能挑一朵得用的。

    她是耗费了很多心血,拢共才得了这么两坛!

    至于今后还有没有这个酒,就要看运气了

    地窝子

    一场关于移民即将抵达的工作会议,在赵染等人走后,于总兵府召开。

    与会的,有各卫所千夫长以上职级的军官。

    熊总兵一脑门子的汗:

    “顶多在半个月之内,三十几万移民就会抵达关西,眼下要如何解决这些移民的房子问题?”

    卫所的驻军用了两个多月,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住宿问题。

    来的三十几万人,平均到七个卫所,每卫能分到五万多人。

    这是多少个家庭?

    又需要多少间房屋!

    熊总兵压力很大,最近几天失眠得厉害。

    “听当地人说,关西这地界儿十月就要落雪,一下就要下三四个月!现在已经夏历八月底,满打满算只有一个月时间给他们盖房子。”

    时间太紧迫了。

    下雪就会冻土,没有人是在冬日里建房的。

    建房期间也没法垦荒。

    就算垦出来,能种点啥?

    粮食问题,有了刚从委鲁母买回来的那一百来万只羊,总算是能捱过去。

    军需官给他算了一笔账。

    在没有足够的主食的情况下。

    人均每天一斤肉,三十五万移民在四个月时间就要消耗七十万只,净肉六十斤重的大羊。

    还有边军呢?

    不提火州的两万驻军。

    关西七卫还有驻军三万,军属十几万人。

    这么些羊,熬到明年春真的是勉勉强强。

    让以往只知道打仗的熊总兵来管民生。

    实在是有些抓瞎。

    那能怎么办?

    只能是发动麾下大将们群策群力。

    有人提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把冶铁工坊给建起来!锄、锤、斧、凿、钻、刀、削器少不了!”

    该提议,全体通过。

    熊总兵认为这个提议给今日的大会开了一个好头,心情和缓了许多:

    “很好,凡是意见提得好的,都有奖!有大用的,奖十头牛!小用的就十只羊。”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刚还抓耳挠腮的将领们这下来了精气神,积极开动着并不擅长此道的脑细胞。

    话题终于回到建房上。

    如今卫所修复驻军采用的是夯土法,建房过程又费力又漫长。

    就不适合当下。

    有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不是有石炭么?可以烧砖啊!开十个八个砖窑,昼夜不停的烧,建一个院子就能住十几二十人!”

    当下就被一群人狂喷。

    “你知道制砖坯的泥要选什么样的泥不?”

    “烧砖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就是砖坯制好最少要晾二十日才能烧制!三十几万人住的房子,得要多少砖头啊?”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那些移民就是逃难的,你让他们一来就住砖房?”

    就差问他,是不是傻了!

    更何况,所有的卫所都还是泥土房呢。

    要建砖瓦房还不得紧着驻军来?

    话说回来,除了哈密城这个王城,一路走来,真的很少见到本地人住砖瓦房的。

    顺着这个思路发散。

    有位将军想到了绿洲中,那些异族人的特色民居:

    “我看本地人建的房子就很简单,就把胡杨树干、红柳枝和芦苇排扎在一起,垒成房屋的形状后,用河里的淤泥糊上这些树枝墙就可以了。”

    有人觉得好。

    也有人不同意:

    “上哪儿去找够三十几万人用的树干、红柳枝和芦苇?还有,总兵大人说关西要下四个月的雪,住这样的房子怕是会冻死人的吧?”

    听上去不是一般的简陋。

    说来说去。

    边城的那种夯土建房法下雪前还真来不及。

    本地人的那种树枝扎起来的房屋,又不具有保暖功能。

    关于这题,甘明兰还真的会。

    疆省建设兵团当年拓荒的时候,是啥条件?

    地窝子,就是五六十年代的兵团特色产物!

    此类题材的纪录片真没有少看。

    她决定在异时空抄作业。

    于是装作苦思冥想状,半晌才开口道:

    “那就住地窝子吧!挖地窝子就很快,只要在地面以下挖约五六尺深的四方坑,坑的四周用土坯或石块垒起约三尺高的矮墙。

    房顶上放几根椽子,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就成。

    看坑里面的大小,口人住的,日准能搭好;要是十几二十人的大坑,十天半个月完全够用!

    沙漠里的胡杨木和红柳枝可以就地取材,把那些绿洲里的牧草,连着草皮一块挖到屋顶上。

    要是地窝子附近全都种满牧草,这样的地窝子就具备了相当强的隐蔽性!”

    说着,说着,她用熊总兵的笔墨,画出了地窝子的大概结构和轮廓。

    边画、边解释:

    “地窝子里面还可以用土坯,垒起半人高的空心火墙和土炕,只要灶里的炭火烧起来,里头都是暖哄哄的!

    唯一的缺点,是通风性较差,如果冬日不用柴火,而是用石炭,很容易被石炭的毒气闷死。”

    关于石炭燃烧过程中有毒气这一事,矿师百里晟也曾交待过。

    但只要不紧闭门窗,问题不大。

    地窝子这么一个小小的缺点,比起隐蔽性强、冬暖夏凉,省时、省力、省材料等诸多优点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又是全票通过的一个好建议。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