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1/1)

    当数米长的根雕,被做成小桥流水与亭台楼阁的茶台被抬出来,还有与功夫茶相关的各种白瓷、青瓷、紫砂茶具、杯具、以及可爱的茶宠摆上。

    再由几位装扮得仙气飘飘的茶博士,一套行云流水的功夫茶冲泡下来。

    洋商们全程看呆了!

    被茶汤的滋味香迷糊了!

    几杯下肚,浑身通畅了!

    纷纷嚷着:

    “上帝啊,我们这么多年的东方茶,白喝了!”

    “我深刻怀疑,那些加了糖、蜂蜜或香料(如肉桂、丁香)调味的茶,与现在喝的是同一种饮品?”

    “不不不,一定是我们冲泡的方法和茶具不对!即使不加那些调味品,冲泡出来的也不是一个味儿。”

    “东方的茶具更配东方的茶!”

    “”

    造型不一、几百斤重的根雕茶台,审美不要太好了。

    复杂的雕刻,栩栩如生。

    自带流水台,还能循环。

    邀上好友围坐茶台前品茗,这不是风雅是什么?

    嫌这种茶台太重?

    还有轻便和小巧款!

    置办一套最简单的,也要二三百两银。

    对于至尊客户,关西商行推出了黄金全套茶具,金光灿灿,壕无人性。

    价格动辄数万两银。

    洋商们感觉八卦城的物价,和以往所在的任何城市都不同。

    在这里,数十万两的交易就是一场毛毛雨。

    没有数百万两银的买卖,都不敢叫嚷着让供货商给点折扣或是送些赠品。

    一套老商品加新品发布会的组合拳下来。

    仅关西商行一家,就向朝廷贡献了一千五百八十万两银的关税。

    与关西商行商品同质化的关内行商们,麻了。

    “就说同样都是卖瓷器的!咱以前怎就只知道卖盘子碗碟呢?茶具咱也有啊!不都是一个茶具配几个杯子吗?功夫茶,还能配这么多个弯弯道道的?”

    “说到这,让我最意外的还是那个什么茶宠了!就那些个大嘴的蛤蟆,遇水会撒尿的大头娃娃,热水一淋就会变色的猫猫狗狗,凭什么就鸡蛋大小也能卖几十百两银?”

    “要怪就怪洋商们没见过世面!”

    “人家洋商可不是傻子!他们可是带回风雅的第一批人!你们想想,这要是洋人的皇室或贵族带头泡功夫茶,洋人的富商们会不会模仿?”

    “指定会啊!都是同一阶层的,凭什么你家有的,我家不能有?”

    “话说回来,关西商行下面的那些作坊,创造力真真是太强了!咱关内这些拍马都追不上”

    商业机密

    全国各地赶来的行商们面上酸唧唧,私底下没少挖空心思拜访商行大管事。

    “大管事呀,也不是只有洋人才懂得欣赏的!

    您看,就拿香露订单量来说,去年一年,咱也不比洋商们订的少不是?新品发布会是不是也要对应关内的市场搞一轮?”

    大管事:“好说,好说,今年又新推出了八款香露,关内市场的招商会晚一些再开。”

    “好事呀好事!也别只香露招商了,鄙人有幸见过和我合作的洋商用金玉自来水笔签契约,别说还挺好用,就是不用别在衣襟上也很别致呀!”

    其余商人连连点头:“对!别致又贵气!”

    在他们眼中,金灿灿的笔可不是土气。

    欣赏水平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大管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深表歉意:

    “抱歉,这种金玉自来水笔的工艺要求非常高,两年的库存都还不够分的!洋人不像咱,咱还有狼毫可用!”

    行商们却是不依:

    “不一样,那怎么能一样呢?金笔是金笔,狼毫是狼毫!没有库存,笔坊难道就不继续生产了吗?我们可以预定啊!”

    “今年的产量,我们全包了!”

    大管事一劝再劝:

    “真没必要跟这个风,朝廷的科举又不用自来水笔,关内的市场有限呐。”

    劝不动,根本劝不动!

    越不让买,那些行商越来劲儿。

    商行大管事能怎么办?

    还以为是一锤子的买卖,只能再做一锤子了!

    一年的订单也不老少,大部分行商还预定的是最高端的金玉笔。

    好不容易才应酬完这些什么都想买的行商,又有巴蜀的茶商找上门来。

    别的布政司行商或许面子不好用。

    巴蜀的,因为驸马爷一直都好使。

    几位茶行大当家,话说得很谦虚:

    “原来冲泡茶还有这么多的讲究,我们过去都是牛嚼牡丹了!能不能向贵商行的茶博士好好学习功夫茶茶道呀?”

    这个,这个可以有!

    不就想学怎么泡茶么?

    都来,都来!

    见到大管事满口应承下,又有茶商道:

    “咱老祖宗传下来的茶道,还得靠咱们发扬光大啊!那些在茶汤里放糖的洋人,就是买了成套的茶具回去,能用得明白么?”

    “是啊,听说还有水流不断的茶台,论风雅还得是咱汉人呀!”

    “我们茶行此行的行李超载没法运茶台,大管事,就那一淋滚水就变色的茶宠,高低得卖我一百套!”

    “对,对,对!茶宠,那个金色的大嘴蟾蜍遇到沸水为何会变成粉色?大管事,可否详细说说里面的道道?”

    大管事:说什么说!

    这可是关西商行最高等级的商业机密!

    他这个大管事都不知道的技术,还能告知这些个商人?

    不怪行商们一脸探究的求知欲。

    就是把他们的脑袋敲开,他们都想出,这些可可爱爱的小玩意儿,变色的原理不过是用了热敏树脂。

    纯天然的树脂被满级木系异能萃取过,有害物质早就被清除,加上各种颜料,可以做的造型不要太多了!

    但谁又能预料到,这些小小巧巧的玩意儿竟成了收割有钱人的利器?

    反正关西商行主打的就是一个,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薄本高利!

    秋贸会热闹了小半个月。

    买卖各方均收获满满。

    洋商们满装车后,也陆续离开。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关西驻伊里税课司的主事,肝了几个晚上,才把账本拢完。

    二十几个小吏,看着最后的账本都忍不住咽口水。

    “三千九百六十二万两!”

    “离四千万两税银就差三十六万两!”

    “这不过是一季的关税,要是算上关西织造的税收,今年关西给朝廷贡献的税收将突破五千万两!”

    “我的天!这功绩,谁能比?”

    “”

    谁都比不了!

    哪怕是甘明福接手江南布政司,把盐税拉回了前朝的水平,加上其余十四个布政司给朝廷的贡献,都比不得关西!

    朝廷上的官员们哗然了:

    “这关西与洋人通商才两年吧?四千万两税银是怎么收出来的?”

    显然,不信这个数字的人占了大部分。

    熊真张口就狂喷:

    “怎么来的?四千万两税银里,仅关西商行就占了三分之一!镇国大将军下令将商行中的几个拳头商品商税提到了五成!意思就是,商行每卖出一瓶香露,一半的银子进了户部的口袋里!”

    “嘶”

    商都的权贵谁不爱关西来的香露?

    尤其是文官们!

    他们可太知道那些香露的价格了,小小一瓶,售价动辄几十百来两。

    一想到,这里面一半的银子进了国库,脸上的表情说不出的诡异。

    心疼吗?

    为国库做贡献,不应当啊!

    不心疼?

    呜呜呜,纳税一半还有得赚,这些香露

    的成本可想而知!

    大部分人在被四千万两税银震撼完后,心思很快就放在了与洋人商贸的这块肥肉上。

    只有五万水军的雍泰朝,此前一直处于禁海状。

    依乾武帝的意思,在没有与海外洋人匹敌的实力之前,开海弊大于利。

    以至于,沿海的商人只能通过南越的海商走货。

    可现在,与江南息息相关的文官们不乐意了。

    江南有着天然港口的优势。

    一旦开禁,那银子还能比关西那小小的一个关口挣得少?

    一个个的红着眼珠子,据理力争:

    “陛下,不能让南越的海商将原本属于我们的银子给挣了去,最后把好好的江南沦为这些海商的生产供货商吧?”

    “江南海贸一发力,户部能收的税银一定不会比关西少!有了这些税银,浊河两岸的河堤还愁没银子修?各布政司的沥青驰道也能快些铺完了!”

    户部官员也纷纷下场,再来第二个关西,他们遇事就再不用抠抠搜搜了!

    兵部尚书熊真却极力反对:

    “江南不能与关西相提并论,先不说关西现有驻军十五万,再配上最新式的火器,洋人胆敢在关西的地盘上撒野,准保有来无回。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