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第298节(2/2)

    张顺接到指令,他敲响铜锣,商队在官驿外停下。

    一碗热汤饼见底,小春红和小喜一起送饭进来了,煮的干面条,面碗里铺着卤肉和卤蛋,以及晒蔫巴的菜叶子,这些都是从家里带出来的。

    “问了,耿中丞说什么时候都成。”

    小崽虽不明所以,但也高兴了,他推测道:“是不是以前路过这里的时候,你想我想哭了,所以今天再路过就有些伤感?”

    驿站和客舍

    棉被目前定价是五百钱一床,给隋玉的价是四百钱,她买四十床棉被,杜季白还送她二十个暖手筒。暖手筒的里布是棉布,里面填充着蓬松的棉花,外面则是缎花锦,两侧絮了兔毛或是狼毛。

    十四年还是十五年过去了,这个驿站越发破败,不过隋玉丝毫不嫌弃,她从脏臭的马厩走到打扫干净的屋舍,每一步都不容易。

    “主子,人和骆驼吃的粮都备好了,绿芽儿也捎话来了,她那里也准备好了,我们什么时候动身出发?”张顺刚从城里回来。

    “这里屋舍不多,今晚绿芽儿跟我睡,你们三个一起睡,过后再在驿站过夜也是这样安排。”隋玉说。

    “这倒也是,棉花种的多了,我们才能买到更多的棉布和棉被。”陈氏客商接话,他起身说:“旁的先不多说,玉掌柜,你领我们去跟杜坊主见个面。”

    “那我们再等等。”一个客商说,“我也料到朝廷不会让棉种走出玉门关,棉花只种在我们的疆土上,卖到关外才能卖出好价钱。”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隋玉想到她手里还攥着一整张虎皮,她琢磨着要不要用虎皮做些什么衣裳鞋帽。

    “过来,让我抱抱你。”隋玉伸手。

    赵西平端饭进来,说:“商队都安排好了,他们今晚宿在外面,驿卒送了火,小春红已经做上饭了。这是驿卒送来的热汤饼,你跟小崽先吃,我跟隋良再等等。”

    隋良从门外走进来,他站在门口往外看,说:“这个驿站原来这么小,从这里到马厩不过是五十步路的距离。”

    隋玉跟绿芽儿招手,拿上户籍跟耿中丞一起走进官驿,安置在河西四郡城外的驿站都是简又小的,像是一个临时的补给点,只有两个驿卒和两匹马两头骆驼值守。

    “耿中丞,我们晚上在这儿歇下。”隋玉说。

    隋玉面露感激,“有你们母子俩坐镇,我是彻底安心了,多谢宋姐姐。”

    绿芽儿带的商队已经在东城门外等着了,宋娴和宋从祖都在城门外相送,隋玉跟她们碰到面,说:“宋姐姐你放心,绿芽儿跟着我不会出事的。”

    “好,娘,那我走了。”绿芽儿抢先应话,她没有不舍,满脸都是对要去长安的兴奋。

    八月二十四,隋玉一家四口和耿中丞以及他的常侍跟着商队离开客舍。

    隋玉“噢”一声,她想说什么,但又没说出口,过往种种似乎不必再提。

    “哎。”张顺应下。

    宋娴失笑,“走吧走吧。”

    耿中丞点头,他在常侍的搀扶下走下骆驼背,在驿卒前来询问时递出官碟。

    “去问耿中丞了吗?”隋玉问。

    悠扬的驼铃声随风奔跑,小崽欢喜极了,他骑着骆驼哒哒地挤进爹娘中间。

    隋玉点头,继续说:“我觉得你们不用打棉种的主意,这东西肯定卖不出高价,不然农人种不起。而朝廷肯定是要让棉花跟苎麻、麦子、豆子一样变成普遍的庄稼的。”

    他们刚出城门,曲校尉安排的二十人组成的巡逻小队就往城北去。不仅是隋玉收到驿卒送来的朝廷的旨意,他也收到了,从今年开始,敦煌和玉门关对出关的商队要严查,严禁商队带棉种出关。而把控棉种最好的法子是从源头就严防死守,只要棉种不外流,商队就带不出关。

    这一次,他终于不用再捕捉驼铃声的尾音,清脆的驼铃声将伴他入梦,再将他从梦中唤醒。

    宋娴摆了摆手,她看了下天色,说:“时辰不早了,你们出发吧。”

    隋玉心里有数,说:“朝廷来旨意了,棉种不能出关,我得去长安了解下具体的章程,你们也别急着买棉种,免得惹出麻烦。我明年大概会赶在四月中旬之前回来,恰逢春种,种不完的棉花苗会卖出去。”

    “从祖上午在客舍,我就每天下午去客舍坐坐,帮你守着。”宋娴承诺,隋玉帮她照顾女儿,她去帮她守着客舍的事。

    这也算是跟织布坊搭上了关系,在座的客商心里满意,但还不满足,有人打听上棉种的消息。

    骆驼驮着人和货,脚程快不了,过午的时候,商队路过一个小小的官驿,商队没停。

    隋玉哈哈笑,“对,所以我才想抱抱你。”

    小崽的确饿了,闻到汤饼的味道肚子里就咕噜噜叫,在爹娘和舅舅的相让下,他一个人捧着一碗热乎乎的汤饼大口吞咽。

    隋玉松开小崽,他坐她身边问:“娘,你开心一点了吗?”

    隋玉让小崽先吃,他从生下来就没挨过饿,在家的时候三餐定时定点地吃,殷婆更是变着花样给他做吃的,像今天晌午吃冷饼子冷卤蛋的时候更是不常有。

    在他梦里,驿站很大,马厩也很牢固,他永远走不出去,也逃不脱。

    她坐在榻上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的情绪即将淹没她。

    小崽得意死了。

    “不出意外会是在四月初,最晚不过五月,我还要赶回来张罗棉花苗的事。”隋玉说。

    一声锣响,两个商队汇在一起,迎着灿烂的朝阳往东而去。

    天色将黑的时候,商队又途经一个官驿。

    “后天出发。”隋玉说,“这些棉被用麻布捆扎好,多包两层,别落灰了。”

    锦绣织布坊的生意往来是杜季白在操持,隋玉把人给他领去,从织布坊买走四十床棉被就离开了。

    “开心很多了。”

    隋良和小崽本就同吃同睡,对此没意见,赵西平有些意见但能理解,也就遵从她的安排。

    “玉掌柜,棉种卖不卖?或者是你打算明年还是你一家种棉花?今年只有四十七亩你都看顾不过来,再多了,除非是赵千户从城里喊来巡逻队巡逻才能防贼。”

    “没有不放心,她跟着你比跟着我还让我放心,我就是出来送送她。”宋娴说,“明年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娘,你怎么不说话?”小崽举着两个油盏进来,这是他们商队自带的。

    小崽觉得奇怪,但还是放下油盏走过去,他靠在隋玉的怀里,嘀咕说:“娘,你坐着我就比你高了。”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