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攻集庆叛将陈谋杀郭帅 追红(4/5)
郭天叙想:他若攻下金陵,居功至伟,既可在此虎踞龙盘,朱元璋也不敢小看他。
九月戊戌(十六)日,都元帅郭天叙、右副元帅张天佑率领一万五千作战人员从采石镇出发,向东经向山村、横溪村,再北上陶吴村、秣陵关。一千人马押运粮草随后。
这次,朱元璋没有要求冯国用卜算。可他还是暗暗作了推算。
时在霜降中元,节局排序第26。地盘八卦宫排三轮去掉24局,此局排到第二宫,为艮卦宫,数8。
霜降阴遁,“六仪”之子逆九数排布:戊仪定在艮宫8,己仪排在兑宫7,……癸仪排在乾宫3。
阴遁,“三奇”之子顺九数排布:乙奇布离宫9,丙奇布坎宫1,丁奇布坤宫2。
冯国用拿出纸笔,写道——
乙奇到离宫,林木遇火,凶。
丙奇到坎宫,明火炙猪,吉。
丁奇到坤宫,光照大舆,吉。
为了力求准确,他还推算出对应的天盘值符星、人盘值使门,以知吉凶。
戊仪定在艮宫,为地盘第二宫,对应天盘二区天任星,天任值符。此星对应生门,生门值使。
行动时辰干支为戊戌,因戊仪在艮宫,故天任星值符落艮宫。而艮卦位在东北。
时辰旬首干支为甲午,首仪戊子定艮宫8。阴遁,逆九数排布。
冯国用掐指一算:乙未排兑宫7,丙申排乾宫6,丁酉排中宫5,戊戌(行动时辰)逢4到巽宫。
因此,生门值使在巽宫。而巽卦位在东南。
接着,冯国用拿出纸笔写道——
天任小吉,艮卦在东北。出征金陵有小胜。
生门大吉,巽卦在东南。与此战无关。
面对此局的势态,冯国用感到结局吉凶难卜。随后,他把这张纸拿到油灯上点燃。
陈埜先六月份带领全部人马离开方山攻打太平府后,元将左荅纳识里率部驻守方山。
九月己亥(十七)日,张天佑渡过秦淮河抵达方山南麓,指挥郭家军分两路攻破了方山营寨,左荅纳识里逃走。此战应验了“出征[东北]金陵有小胜”,“明火炙猪,吉”。
郭家军继续北上经过江宁县东山,跨过秦淮河,到达集庆城东门外。
东山,本是一座不大的土山冈,原名土山,因东晋宰相谢安而出名。谢安曾经辞官到此山隐居,改名为东山。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东晋孝武帝司马曜重新启用谢安,派员带诏书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在谢安的指挥调度下,其侄子率部在淝水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队,史称“淝水之战”。从此,产生成语“东山再起”。
那时的秦淮河由南而北,流到金陵城东门南面后穿城而过,流入长江。城东北有片湖,雨季涨水时,湖水沿着一条水道流向东门,进入秦淮河。从南唐直到南宋,这片湖都叫雀湖。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改名为燕雀湖,遗址位于今天南京的梅花湖处。
南唐到元朝,都没有利用秦淮河在东城外设置护城河。如果利用秦淮河作为外围防线,沿河流西北岸设置垒墙,由重兵防御反而比守城容易。因为城墙高不过8米,而河宽至少有30米左右。朱元璋开国后,就兴利除弊,沿河建造了金陵城的外郭。
郭家军休整两天后,攻打东门。连攻两天不克,死伤近五千人。于是,郭元帅传令陈埜先亲自带队火速支援,攻打南门。
陈埜先得令后思索一番,立刻率部从溧阳城别桥镇直接北上,经溧水县、集庆城南的将军山东麓,于二十四日下午赶到城南。接着马上派人通报郭元帅。
第二天午饭后,陈埜先开始攻打南门,从下午寅时(3点)开始一直攻到辰时(8点左右)天黑。他亲自指挥,将士们也拼死攻城。但是遭到顽强抵抗,死伤一千多人,未能攻破。当晚,陈埜先非常谦卑地以书面形式亲自向郭元帅呈报战况。
他的表现使郭天叙比较满意。当天晚上,郭元帅下令:全军休整两天。
九月二十六(戊申)日晚,陈埜先邀请郭天叙、张天佑到自己的行营大帐喝酒。跟随他们的十个亲兵则被陈兆先拉到旁边的营帐喝酒。酒过三巡,陈埜先把酒杯朝帐门口摔去,眨眼间,帐外冲进来十个刀斧手。郭天叙感到不妙,站起来刚要拔剑,结果被连砍数刀,很快就断了气。张天佑惊得目瞪口呆,没有动,束手就擒。
当夜,陈埜先亲自押着张天佑进入集庆城,献给城首福寿。因张天佑接连攻打集庆,福寿恨之入骨,即刻下令将他砍头。
郭家军总兵赵继祖带领陈埜先的部队第一次攻打集庆时,就感觉他们不大卖力,得知朱元璋对上次攻城进行了调查,也对陈埜先产生了怀疑。
当陈埜先派义子陈兆先恭请郭帅和张副帅去喝酒时,他就婉转地劝说郭天叙不要去,谁知道郭天叙缺心眼。
邵荣和赵继祖一面交代各自总管、镇抚加强戒备,一面在帅帐等待。等到二更亥时(晚上9点),两个元帅还没有回来,马上派探子到陈埜先大营打探。
得知他们已经出事,两位总兵不再犹豫,马上下令部队丢弃营帐、辎重,轻装撤退。邵荣率部在前,赵继祖率部于后。
他们朝南面的来路走,到了东山东侧,由于天黑走错了路,转向了东面。
走了一会,看见南面一个不大的湖(今梅龙湖)才知不是原路。走过湖的北边,发现有一条乡道朝南,就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他们经过周旺村、咸田村、后山岗村、后元村,过了一条小河,到了集庆路江宁县湖熟乡。这时,离开东山已经走了18公里路,已是五更寅时(凌晨4点左右)。两个总兵了解后面没有发现追兵,就下令休息、吃饭,并在村外布置了两道岗哨。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