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攻宁国遇强敌两帅受挫 造飞(3/5)

    宋参议把图纸和模型拿到朱元璋的营帐,一边让他观看,一边讲解。

    楼车底盘长142尺(约45米),宽41尺(约13米),用边长048尺(约152厘米)的方木制作。采用卯榫连接。

    箭楼最高平台自底盘起高284尺(约9米)。箭楼结构分为三段制作,全部采用卯榫连接。

    下部框架结构158尺(约5米)高,为第一段,平面长45尺(约142米),宽38尺(约12米)。四角方柱边长32寸(约10厘米),与底盘左右帮卯榫连接。

    中部框架结构126尺(约4米)高,为第二段,平面长38尺(约12米),宽38尺。四角方柱边长32寸,与第一段框架左右压柱梁采用卯榫连接(前后各短11厘米)。

    上部楼阁框架结构63尺(约2米)高,为第三段,平面长38尺(约12米),宽38尺。尺寸和中部一样,四脚压四头,怎么连接呢?在这个楼阁的左右正中各加一根方柱,边长均为19寸(约6厘米),与9米平台框架左右的压柱梁卯榫连接。前后叠压的横梁中间,钻孔打入1至3根竹钉。

    楼阁前面正中开一个箭窗,宽1尺(约317厘米),可以射杀正面8米远时左右6个垛口内的敌兵。这时第6个垛口离窗口大约38尺(约12米),可以百发百中。内设推拉窗板,不放箭时可以遮掩,留缝观察。因为是俯射,窗台高35尺(约11米)。以后攻击6米高的城楼也便于放箭。窗口高19尺(约06米),上沿离地54尺(约171米)。楼阁内可以站两个弓箭手,轮流放箭。

    楼台地板前半部分固定,有19尺(约06米)宽。后半部分地板,一半固定,一半可动,作为进出口的门板。它与一边的楼板通过户枢(门轴)连接,可从下方向一边掀开。

    地板门为正方,边长19尺(约06米)。门板也是正方,边长22尺(约07米)。门口下方是一段略斜的木梯,长126尺(约4米),宽15尺(约048米),是箭楼第一段的平台,梯脚离后门边095尺(约03米)。这个平台自底盘起高158尺(约5米)。其后面外部有一条固定在平台横梁和底盘上的斜梯,宽15尺。梯脚距底盘后端13尺(约04米)。这部斜梯同时起到拉固箭楼的作用。

    5米高楼阁在前面正中开有一个小箭窗,窗口也宽8寸,也有推拉窗板。此箭窗用于偷射城头的敌兵。由于低于城墙高度,偷射时须仰射,窗台高45尺(约143米),可以挡住头部以下身体。窗口高12尺(约038米)。

    这个楼阁可以安置1个弓箭手,如果顶部楼阁有人受伤,可以上去替换。

    箭楼前后端还各有两根原木斜支柱,平均直径032尺(约10厘米),固定在底盘上。上端固定点在箭楼四角方柱3米高处。前支柱脚中心距箭楼前端1米,离底盘前端04米。后支柱脚中心距底盘后端09米,离箭楼后端1米。从侧面看,斜支柱与箭楼3米高平面形成等腰梯形,稳定性较好。

    为了防止箭楼车在推行时因路面不平引起左右歪斜、倾倒,在其四角方柱外侧左右10尺(约32米)高处,各安置两根防倾倒斜支柱,皆38米长。两柱之间用一根纵杆连接。在10尺支撑点下方8尺(约253米)处方柱上各安置一根横梁,固定斜支柱。全部卯榫连接。四脚端离水平地面10厘米。

    在箭楼两侧内面,每3米高,安装有“x”形剪刀撑,采用边长016尺(约5厘米)方条。交叉点采用凹槽对合。第二层剪刀撑(6米高)恰好把第一段箭楼和第二段箭楼拉住。

    箭楼5米平台,2米高的前面和两侧用木板封闭,从2米高起直到楼顶,四面都用木板封闭,为了秋冬时挡风。9米平台楼阁顶部也用木板封闭,前高后低(后柱18米高),外表刷桐油,以防雨水侵蚀。5米台以下的前面和两侧,采用竹篱笆封闭。从底盘后端到箭楼内,全部铺板。底层可以藏兵。

    箭楼两侧2米高还设置有斜顶挡箭板蓬,长25米,水平宽09米,蓬檐离地13米。挡箭蓬前端超出箭楼前柱1米,后端超出箭楼后柱03米,采用三根斜方撑固定在底盘上。用来保护推车兵。在箭楼四柱两侧065米高各有一根推车长把手,可由4人双手推车。

    楼车前轮轴位于箭楼前斜柱双脚连线处,后轮轴位于箭楼后斜柱双脚连线处。四轮直径06米,6根辐条。

    朱元璋听完宋思颜的详细介绍,比他想象的还好,很满意,同意按照这个设计制作。

    箭楼车造好后,朱元璋主持召开了战前军事会议。他的营帐靠后正中有一张方桌,方桌前有一块三角支架长方图板。朱元璋坐在图板的左边文椅上,冯国用站在图板右边。宋思颜坐在冯国用右边的文椅上。两边纵向各有4把文椅,坐着常遇春、徐达、胡大海、郭兴和郭英等3个总管。这次,朱元璋扩大了参会人员范围,破例通知弓箭队的镇抚和工事队的镇抚参加。两人坐在末端临时增加的方凳上。

    朱元璋首先讲话,说道:“我们的云梯攻城方法是跟元寇学的,此法不善。云梯分得开,两边垛口对登梯的步兵形成夹击。而我们的弓箭手少,战线长,兵力分散,不利掩护攻城。这次遇到周军强大的弓箭部曲,这种攻城的弱点暴露无遗,白白牺牲几千兄弟。这不怪尔。此后,我们改变攻城术,要以最小的代价攻取城池。我和冯指挥使、宋参议商议后,想出一个新的攻城法,现由冯指挥使讲给诸位听。诸位仔细听,听完想一想,看看还有甚么问题。”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