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占池州常遇春怒杀洪帅 据(2/3)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其三

    元军前锋十几艘船只的帆布均被箭火点着,燃烧起来。元军急急忙忙落帆、灭火,并划桨调转船头。后面的敌船见有埋伏火攻,大惊失色,急忙调头撤退。

    又自衙门下马桥直南有北三桥、中三桥、南三桥,号“九桥”,不通船,不在二十四桥之数,皆在今州城西门之外。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暗游。

    《周礼·夏官·职方氏》云:“东南曰扬州”。其范围基本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和安徽南部。

    这时,吴军的30艘魛鱼舰已经靠近着火的敌船,手刀兵踊跃冲上敌船,奋力拼杀。一些元军士兵纷纷跳水逃命。最后,十余艘敌舰和一批元兵被吴王红军俘获。至此,吴王水师的正规中型战舰达到50多艘。可以运兵13000多人。

    东晋元帝(司马睿)初年,广陵县成为侨置北方难民的青州治所。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八年(412年),东晋收复青州旧地,在东阳城(今山东省益都县北)复置青州,广陵改为南青州。

    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年),废广陵郡存吴州。

    《尚书·禹贡》云:“淮海惟扬州”。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开皇九年(589年),改吴州为扬州,置扬州总管府。其治所设在丹阳(今江苏丹阳市),广陵县属之。开皇十八年(598年),广陵县改称邗江。

    子城在蜀岗上,称作衙城,为官衙聚集之地。罗城在蜀岗下的东南,又称“大城”,是住宅区和商业区,始建于唐代中晚期。其南门还建有瓮城。其遗址位于现在扬州的瘦西湖风景区。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柂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已经到达池州的廖永安水师恰好占据了城北码头,此处离北面秋浦河入江口约有750米。设置在河口的探哨发现元军战船后,乘坐4桨小艇飞速返回码头报信。

    其二

    捷报送到应天,朱元璋喜不自禁,对马夫人说道:“常遇春、廖永安不负我望,没看错他们。”。

    常遇春虽然杀了俘虏洪元帅及亲随,因屡建战功,吴王非常器重他,没有责怪。擢升其部将吴祯为天兴翼副元帅,调到江阴,协助吴良镇守。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汉高祖(刘邦)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改荆国为吴国,封刘濞为吴王,国都设于广陵县。

    春秋周敬王三十四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在今扬州市东南筑邗(音:含)城,作屯兵之所。

    汉景帝(刘启)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刘濞举兵反叛朝廷被杀,景帝改吴国为江都国,封刘非为江都王,广陵县属之并为国都。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沉堆。

    朱元璋很注意把有亲属关系、老乡关系或好友关系的将领搭配在一起。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载:唐朝的扬州,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记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1),次东大明桥(2);入西水门有九曲桥(3),次东正当桥(4)、帅牙桥(5);南门,有下马桥(6),又东作坊桥(7);桥东河转向南,有洗马桥(8),次南桥(9);又南阿师桥(10)、周家桥(11)、小市桥(12)、广济桥(13)、新桥(14)、开明桥(15)、顾家桥(16)、通泗桥(17)、太平桥(18)、利园桥(19);出南水门有万岁桥(20)、青园桥(21),自驿桥(22)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23);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24)。

    唐朝时,扬州中心(文昌阁)西北方蜀冈上建有子城,冈下有罗城,故曰“两重城”。

    再说常遇春,自从采石矶一战成名,逐渐滋生了骄傲的意识。这次攻占池州后,他对左右说道:“给我十万兵,可以横扫天下。”后来留下一个外号——常十万。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南朝陈宣帝(陈顼)太建十一年(579年),南兖州进入北朝,改名吴州,置总管刺史。广陵县随广陵郡先后属之。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其一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在秋浦河入江口,元军的中型战舰升帆借助北风,成三行向南逆行。由于天色渐暗,当驶进伏击水道大约100米后,才感觉两边好像有埋伏,可是为时已晚。

    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在广陵邑设置广陵县。

    占领、巩固了滨江城池州,在应天府(今南京)的上游南岸和太平府构成两道重要的江城屏藩。其下游则有常熟、江阴、镇江三座江防翼城,吴王的行省王城基本上可以高枕无忧。

    唐朝初期,江阳县又变为江都县。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742年),改江都郡为广陵郡。

    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撤南青州并入南兖州。

    上古先秦的扬州是中国九州(雍州、冀州、兖州、豫州、徐州、青州、梁州、荆州、扬州)之一,属于大区州。

    此段秋浦河宽约100米。廖永安立刻下令30艘魛鱼舰分为两路在码头下游100米远的河边列阵埋伏,距离河心大约50米。每船有10名弓箭手、20个手刀兵。廖永安的指挥舰位于秋浦河东边队列的中间。

    1357年十月甲申(十四)日,吴王朱元璋在镇江大通江(今金山湖)检阅水师。随后命令在横涧山降附的元帅缪大亨攻打扬州。

    廖永安在指挥舰的旗杆挂上两盏蒙着红纱布的马灯,发出信号,命令两路同时进攻。两边的10浆伏舰马上顺流斜插向前,距离对方30来米时,无数火苗箭纷纷射向敌船,在灰暗的河面上空形成壮观的美景。

    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758年),广陵郡复改扬州。

    傍晚,达鲁花赤引领数十艘中型战船顺江而下到达秋浦河入江口,打算入河到池州的城北码头上岸,乘吴王红军立足未稳,夺回池州。

    周显王(姬扁)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邗城属楚国。周慎靓王(姬定)二年(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在此修葺城垣,并改邗城为广陵邑。

    唐文宗(李昂)太和七年(833年),30岁的唐朝诗人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这段时间,杜牧居住在扬州,对繁华的扬州颇有感慨,写下赞诗《扬州三首》。

    隋炀帝(杨广)大业元年(605年),改邗江为江阳县。大业三年(607年),改扬州为江都郡,治所位于江阳县。即郡、县治所同城,都在今日的扬州市区。


努力加载中,5秒内没有显示轻刷新页面!

  • 上一页

  • 返回目录

  • 加入书签

  • 下一页